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184篇
测绘学   68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79篇
地质学   404篇
海洋学   164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1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71.
地震地表破裂是地壳弹性应变转化为永久性构造变形的表现形式.2001年昆仑山地震在东昆仑断裂带库赛湖段产生的地表破裂带整体长426km,由西部剪切走滑破裂段、中部张剪切破裂段和东部剪切走滑破裂段等3个相对独立的地表破裂段组成,即昆仑山地震由震级为Mw=6.8,Mw=6.2和Mw≤7.8的3次地震破裂事件组成,其中东段Mw≤7.8级地震为昆仑山地震主震,由4次更次级地震事件组成.野外测量表明,不同段落上单条地表破裂宽度一般介于数米至15m,最大不超过30m;组合地表破裂带的宽度主要取决于几何结构,特别是次级地表破裂带斜列区的宽度,具有变形局部化的基本特征.结合东昆仑断裂带第四纪地质速率与GPS监测应变速率一致性,2001年昆仑山地震地表破裂局部化特征说明,青藏高原北部巴颜喀拉与祁连.柴达木两大块体间的构造变形主要表现为东昆仑断裂带宽度有限的剪切走滑错动,东昆仑山断裂带南北两侧块体具有整体运动特征.地震破裂局部化特征对确定重大工程、居民住宅和生命线工程等免遭走滑断层同震地表错动引起直接破坏的避让带宽度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2.
相机自检校直接决定无人机影像空三的精度。沿输电线路走廊采集的长航带结构无人机影像是一种典型的退化配置,对其自检校容易出现“碗状”效应。为解决该问题,传统方法往往依赖较多控制点,而提出的自检校方法仅需一个控制点。首先研究经典物理模型和最新的数学模型;然后在增量式SfM(structure from motion)框架下,设计了一种联合无人机影像相机检校参数初始化和高精度差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位置信息辅助的相机自检校方法。利用两个实验区域不同采集模式下的4组无人机电力走廊影像进行无控制约束以及单个控制点约束的相机自检校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相机自检校策略在无控制点约束时,可以有效缓解长航带结构空三的“碗状”效应,减轻模型的弯曲程度,提高自检校空三的绝对精度;单个控制点约束自检校时,水平和高程精度均优于0.06 m。与当前主流开源和商业软件对比,该算法能够得到相当或更高精度。  相似文献   
173.
研究了竹炭对水溶液中乙酰甲胺磷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时间、竹炭用量、粒径、溶液pH值和乙酰甲胺磷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以及竹炭的再生性能.结果表明:竹炭对乙酰甲胺磷的吸附主要受竹炭用量、粒径、溶液初始浓度的影响,酸性条件有利于竹炭对乙酰甲胺磷的吸附.竹炭对乙酰甲胺磷的动态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粒径为0.3~0.15mm的竹炭对乙酰甲胺磷的吸附主要发生在50min之内,此后吸附率变化很小.竹炭对乙酰甲胺磷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吸附后的竹炭进行碱法再生后,其吸附率可达原来的93.6%.  相似文献   
174.
耿顺传 《地理教学》2009,(12):41-41
某周末,临滨河大道,看见有人在沂蒙湖(橡胶坝拦起来的人工湖)边钓鱼,观之。总结步骤有三:一、投饵;二、静观;三、收杆。一切是那么轻松自然,心中随生感悟。  相似文献   
175.
海拉尔盆地是叠置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之上的中-新生代盆地,总体上呈北东向展布,由三坳、两隆五个一级构造单元组成,自西向东依次为扎贲诺尔坳陷、嵯岗隆起、贝尔湖坳陷、巴彦山隆起和呼和湖坳陷, 其中乌尔逊凹陷、贝尔凹陷是位于贝尔湖坳陷凹陷南部的两个二级构造单元。研究表明,乌尔逊-贝尔凹陷在早白垩世大磨拐河期-伊敏期早期、伊敏期末期分别经历了北西 南东向、近东西向两次较长时间的挤压作用,使伸展断陷中的部分控陷正断层发生反转作用,在研究区形成了新的断层传播褶皱、断层转折褶皱以及叠瓦构造和双重构造、突发构造、构造三角带等。由于挤压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的不同及隆升速率与同构造生长地层沉积速率的比值在空间上的差异,同挤压地层层序在不同构造部位也表现出不同的沉积特点,其构造特征与造山带十分相似。乌尔逊-贝尔凹陷中两次挤压构造的发现,说明中国东北地区的地壳厚度在早白垩世并非一直处于伸展减薄状态,而是在上述两次挤压时期地壳处于叠置增厚的特点,在空间上形成挤压坳陷型盆地和陆内(板内)造山带相间分布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76.
长江口外高盐水入侵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根据1975~1982,1987~1990年东海海洋调查、1982~1983年上海市海岸带海洋水文调查和1988~1989年长江口河口锋调查资料,分析了高盐水入侵长江口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高盐水入侵边界的多年平均位置与长江水下三角洲的东边界大致一致,入侵长江口外的高盐水主要源于台湾暖水,冬季尚有黄海混合水入侵的迹象。文中还探讨了高盐水的入侵机理,并阐述了高盐水入侵对入海泥沙输移和长江水下三角洲的发育起着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7.
正电胶钻井液体系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阐述了正电胶 (MMH)钻井液体系的特性 ,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 ,最后对它的应用情况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78.
179.
黄、东海陆架区悬浮体输运的时空变化规律   总被引:59,自引:5,他引:54  
孙效功  方明  黄伟 《海洋与湖沼》2000,31(6):581-587
利用NOAA卫星1995年1月-1997年2月的海洋遥感资料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了黄、东海陆架区悬浮体向深海输运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并对其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黄、东海悬浮体在11-3月份向外海输运阶段,5-9月份则同近海为内储阶段,4月份为输变退的月份,10月份则是退变输的月份,其中3月份黄、东海悬浮体向东海深海输运得最远,9月份则向岸退得最远;黄、东海表面悬浮体向东海的输运范围一般皆位于100m等深线以内,并很难越过黑潮水系,而输向深海的悬浮体又大都在黄海暖流的作用下回输黄海,其大部输向韩国西南海域。  相似文献   
180.
主要从水的处理、单胞藻的选择、亲贝的蓄养、洗卵和及时选幼、幼虫培育期间的筛选、附着基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闽粤沿海牡蛎人工育苗技术的探讨,以提高牡蛎育苗的成功率和单位水体的出苗量,使太平洋牡蛎育苗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