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本文用三维陆架海模式(HAMSOM)对渤海的潮汐、潮流和风生环流进行了研究.潮波模拟结果较好,给出了主要分潮的潮位等振幅线和同潮时线、潮汐性质、潮流等振幅线和同潮时线、潮流椭圆、潮流性质和潮余流.指出在辽东半岛外海(老铁山水道北侧),存在一对潮生的气旋和反气旋的岬角旋涡对.渤海的风生环流具有显着的三维结构:中上层为基本沿风向的流动,而在水深较大处的中下层有明显的补偿流;风与潮的相互作用在渤海是显着的,表现为实际的风生环流在弱潮余流区域比单纯的风生环流要弱得多.  相似文献   
22.
三维陆架海模式在渤海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本文用三维斜压陆架海模式对渤海温度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研究。模式较好地再现了渤海温度场从混合在层化至再混合和季节性变化过程;在混合区与层化区之间有一次冷水带;夏季,3个湾的湾顶和秦皇岛外海的海表层温度相对较高,后者与秦皇岛外海较弱的风和潮混合有关,SST、温跃层及潮锋位置的变化与气象外力和潮运动有关,具有天气尺度和大小潮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3.
琉球群岛附近海域声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美国海军的GDEM(generalized digital environm ental model)数据对琉球群岛附近海域声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海域声速最小值分布及其对应深度的分布规律;研究了横跨和穿越宫古水道两个断面上上述声场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杭州湾以北的沿岸约30m地形等深线内,冬、春、秋季声速最小值出现在海面,并且有较为稳定的表面声道;夏季闽浙沿岸约30m地形等深线内,声速最小值出现在海面.奄美群岛、冲绳岛东侧130km范围内有很强的海水混合,上升流很明显,导致声速最小值出现的深度在冬夏比在春秋的深400m.  相似文献   
24.
浙江近海潮汐的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浙江近海多年的水文调查和各种相关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浙江近海的潮汐特征。由实测数据得到了调和分析的结果,并根据所得的调和常数绘制了M2、S2、K1、O1等各主要分潮的等振幅线和同潮时图;计算了反映潮汐性质的各类参数并绘制了其分布图。通过对这些直观性较强的分布图的分析和比较,可对浙江近海整个区域的潮汐特性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5.
宫古海峡通道海流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gcm模式、模式嵌套技术和高分辨率网格(水平方向为1°/48×1°/48,垂向为22层),模拟了宫古海峡通道中的海流流动状况。流场不同分辨率的模拟结果表明,海底地形对宫古海峡通道中的海流流动影响显著;宫古海峡通道中的海流流动结构具有如下特征:垂向流动可分为3层,每层均存在流速核心;400 m以浅的上层海流从太平洋流入到东海,平均流速约为10 cm/s,流速核心位于160 m附近;400~1 000 m的中层海流从东海流出到太平洋,平均流速约为2 cm/s,流速核心位于650 m附近;1 000 m以下的深层海流从太平洋流入到东海,平均流速约为1 cm/s,流速核心位于1 200 m附近。宫古海峡通道中的海流流动具有较强的季节变化特征,秋末冬初流动较强,夏季流动较弱。  相似文献   
26.
桑沟湾邻近海域潮余流对该海域物质输运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观测资料不足的限制,该海域潮余流的整体分布状况尚不明确。本文利用22套锚系海流观测资料和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资料,分析了桑沟湾邻近海域潮余流的整体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其产生机理。桑沟湾内潮余流总体上较弱,其邻近海域的潮余流在3个岬角(俚岛,寻山和楮山)附近呈现出显著的潮余流涡对结构,每个岬角的北面存在气旋式潮余流涡,南面存在反气旋式潮余流涡。无论是流速大小还是涡覆盖范围,俚岛和楮山外海潮余流涡对均大于寻山外海的涡对。动力诊断分析表明,岬角附近3对潮余流涡的主要形成机制都是由侧边界摩擦引起的水平剪切作用,底摩擦应力旋度的作用只影响俚岛附近的潮余流涡对,位势涡度守恒的作用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27.
中国近海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是全球变化和海洋可持续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当今海洋科学最为活跃的国际前沿研究领域之一。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东、黄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1999—2004)”的研究成果为主,介绍中国近海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8.
长江口外氧的亏损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1999年8月20~30日, 对黄海和东海海域进行了一次为期10 d的海洋科学考察,在长江河口外发现有一处面积达13700 km2, 平均厚度达20 m的底层低溶氧区(DO<2 mg/L), 其含氧量最低值达到1 mg/L. 沿-100 m的等深线DO值低于3.5 mg/L的底部低氧海区向东南方向一直延伸到了东海大陆架. 在低溶氧区域, 表观耗氧量(AOU)为5.8 mg/L, 亏损氧总量达1.59×106 t. 在这一海域存在着由于长江径流的注入以及台湾暖流造成的海水上涌形成强的温盐跃层, 限制了表层高含量氧向底层扩散, 表层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大量颗粒态有机碳向底层输送, 并在底层进行化学和生物氧化是形成低氧海区底层氧亏损的主要原因. 同时, 长江径流携带的N, P污染物输入的不断增加更是为氧亏损水域表层浮游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盐, 从而加剧了该水域氧的亏损.  相似文献   
29.
融合法及其在数据同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预报值具有最小方差这一要求,详细推导了融合法在观测数据为一维、多维和维数不同的情况下的具体同化表达形式,同时还给出了不同情况下与同化表达式相对应的预报误差公式.利用这些公式,可以用融合法处理常见的海洋观测数据的同化问题.在陆架海模式HAMSOM基础上,以4月份的渤海海表温度为例,我们验证了同化公式的正确性,并给出了同化后较好的同化结果。最后将融合法的同化结果与卡尔曼滤波同化结果进行了对比.比较表明,融合法使用起来更简单,且能有效地处理常见的海洋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30.
三维陆架海模式在渤海中的应用Ⅱ.温度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用三维斜压陆架海模式对渤海温度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研究。模式较好地再现了渤海温度场从混合到层化至再混合的季节性变化过程;在混合区与层化区之间有一冷水带;夏季,3个湾的湾顶和秦皇岛外海的海表层温度(SST)相对较高,后者与秦皇岛外海较弱的风和潮混合有关;SST、温跃层及潮锋位置的变化与气象外力和潮运动有关,具有天气尺度和大小潮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