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作为塔里木盆地新生代两大沉积中心之一的西南天山山前的喀什盆地, 新生代接受了超过10 km厚度的陆相沉积, 是新生代西南天山隆升变形及气候环境变化的最直接记录者。本文在喀什盆地东段的西克尔大山口剖面开展岩石磁学研究。通过详细的岩石磁学分析可知, 地层中的主要载磁矿物为赤铁矿, 同时含有一定量的磁铁矿。岩石磁组构结果表明磁性颗粒为压扁状, 最大轴在近东-西方向集中, 指示了一种早期弱变形组构, 揭示该地区至少自12.4 Ma以来遭受了新生代南北向构造挤压。  相似文献   
22.
塔里木地块奥陶纪古地磁新结果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塔里木地块阿克苏—柯坪—巴楚地区奥陶纪古地磁研究新结果.对采自44个采点的灰岩、泥灰岩及泥质砂岩样品的系统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研究表明,所有样品可分成两组:第一类样品以赤铁矿和少量磁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该类样品通常可分离出特征剩磁组分A;第二类样品以磁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系统退磁揭示出这类样品中存在特征剩磁组分B.特征剩磁组分A分布于绝大多数奥陶纪样品中,具有双极性,但褶皱检验结果为负,推测其可能为新生代重磁化.特征剩磁组分B仅能从少部分中晚奥陶世样品中分离出,但褶皱检验结果为正,且其所对应古地磁极位置(40.7°S,183.3°E,dp/dm=4.8°/6.9°)与塔里木地块古生代中期以来的古地磁极位置显著差别,表明其很可能为岩石形成时期所获得的原生剩磁.古地磁结果表明塔里木地块中晚奥陶世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很可能与扬子地块一起位于冈瓦纳古大陆的边缘;中晚奥陶世之后,塔里木地块通过大幅度北向漂移和顺时针旋转,逐步与冈瓦纳大陆分离、并越过古赤道;至晚石炭世,塔里木地块已到达古亚洲洋构造域的南缘.  相似文献   
23.
为进一步确定拉萨地块白垩纪-古近纪的古地理位置,我们对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措勤地区林子宗火山岩18个采点进行了古地磁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高场)特征剩磁分量主要为亚铁磁性的磁铁矿所携带,特征剩磁分量在95%置信水平下通过了褶皱检验. 倾斜校正后采点平均的特征剩磁方向为D/I=16.2°/17.7°, α95=5.6°,对应古地磁极位置为63.1°N,224.6°E,A95=5.1°. 另一方面,Ar-Ar年代学结果表明采样剖面的林子宗火山岩形成年龄为~99-93 Ma, 与拉萨地块林周盆地的林子宗群火山岩的形成年龄存在较大差异.由此我们得到晚白垩世拉萨地块中部措勤地区的古纬度为8.5°±6.9°N,与林周盆地古近纪林子宗群典中组和年波组所揭示出的古纬度相当,进一步表明亚洲大陆最南缘的拉萨地块在晚白垩世-古近世期间位于北半球~10°N的低纬度地区.结合最新的特提斯海相地层古地磁结果,晚白垩世-古近世拉萨地块的古地理位置限定了印度与欧亚大陆的初始碰撞时间不晚于60.5 Ma;~93 Ma以来,拉萨地块和单一刚性欧亚大陆之间存在~1900 km的构造缩短.  相似文献   
24.
应用环境磁学方法研究了2008年奥运会前后北京市朝阳区大气降尘及对照点表土样品的磁学特征.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载磁矿物主要为低矫顽力的亚铁磁性矿物(主要为磁铁矿).但大气降尘样品的磁性颗粒粒度较表土偏粗;磁性矿物含量高于表土样品,大气降尘除来自于自然源外,更多为来自于人为因素的结果.大气降尘磁化率与空气污染物浓度随时间...  相似文献   
25.
造山带内古地磁研究——以苏宏图早白垩世火山岩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苏宏图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岩石磁学研究发现, 该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以假单畴(PSD)磁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且在热退磁温度300~585℃之间可获得一稳定的特征剩磁方向. 7个古地磁采样点揭示出其平均方向为D/I= 23.6°/56.0°, a 95 = 2.3°, 对应极位置为lp= 71.1°N, fP = 200.5°E, A95 = 2.7°. 镜下观察表明作为主要载磁矿物的磁铁矿具有较完整的四方形或多边形, 无内反射和后期蚀变现象, 因而很可能携带了熔岩流喷发冷凝时期的原生剩磁方向. 将这一结果与欧亚大陆主要块体相应古地磁结果进行对比, 可以发现在早白垩世, 西伯利亚板块、内蒙古褶皱带和华北块体在动力学上已成为整体, 这对认识天山-兴蒙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6.
华北盆地南缘早古生代岩石系统的岩石磁学研究表明,其岩石中的磁性矿物组合相当复杂,重磁化时代可分为晚二叠/早三叠世和早、晚白垩世2个大的阶段.焦作剖面具有原生剩磁和次生剩磁岩石共生的特征,以及细致的岩石磁学分析表明,未重磁化和重磁化岩石两者间磁铁矿颗粒度大小存在明显区别,这暗示了热粘滞剩磁是重磁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济源和登封剖面不仅岩石遭受完全的重磁化,而且广泛发育早白垩时期形成的磁黄铁矿,磁黄铁矿形成则暗示着造山热液的渗透作用.  相似文献   
27.
岩石磁学与古地磁实验室简介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磁学与古地磁学实验室始终以实验、观测和理论“三位一体”的研究思路为宗旨,提出了以先进的硬件设备、完善的测试环境和创新的实验方法为依托体系的现代实验室建设理念,富有创意地发展了一些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建立了国际水平的实验条件和实验能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富有开拓的研究思路,吸引了包括欧美国家在内的国际知名学者来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近年来每年都有一批实验数据在Nature,JGR(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EPSL(Earth P1anet Sciences Letter)和中国科学、地球物理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该实验室已逐步成为岩石磁学与古地磁学领域国内外研究中心之一,大大地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28.
羊角脑地区位于诸广山岩体中段鹿井铀矿田南部,也是重要的铀成矿区。通过对区内控矿构造基本特征、构造岩及蚀变分带特征、构造控矿及铀矿化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构造-岩浆活动与铀成矿成因关系,认为羊角脑铀矿床属于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成因矿床,提出了本区下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9.
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旋转的古地磁学证据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总结青藏高原东南缘近年来地质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古地磁学的角度讨论其新生代以来的构造运动特征.结果表明:相对稳定的欧亚大陆,新生代以来山泰地块发生了约20°~80°顺时针旋转,局部地区旋转量甚至高达135°,且中部地区的旋转量明显高于南北地区;印支地块经历了~30°的顺时针旋转;川滇地块的顺时针旋转量沿102°E...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河南南阳西峡盆地含恐龙蛋化石的阳域-丹水剖面的岩石磁学与古地磁学研究表明,该陆相沉积地层的特征剩磁载体以赤铁矿与磁铁矿为主,特征剩磁通过了倒转检验,表明其很可能为岩石形成时期获得的原生剩磁.结合该剖面古生物资料,磁性地层学结果表明,剖面上部2973~3023 m处年代为83~79 Ma;该剖面蛋化石所在最高层位年龄不晚于83 Ma,暗示该地区大型爬行动物的绝灭可能与西峡地区当时的气候、环境变化有关.此外,自晚白垩世以来,该剖面所处位置相对华北和华南地块发生了约18°的顺时针旋转,可能由该地区的局部构造活动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