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2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四川较场弧形构造与1933年叠溪地震发震构造的再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较场弧形构造是四川众多弧形构造带之一。本文对该弧形构造的特征及其西冀发育的松平沟断裂的新活动性作了进一步论证,确认松平沟断裂属全新世活动断裂。该弧形构造西翼弧顶部位1933年曾发生过叠溪7.5级地城,丧人对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众说纷纭。作者通过近年来在现场的多次考察,并对该次地震的等烈度线形态,地表震害展布特征,建筑物沿松平沟断裂的左旋位错,震后持表发育的西北向地震地裂缝等现象的进一步研究认为,1933年叠溪7.5级地震的发展震构造仍为较场弧形构造西翼的松平沟断裂。  相似文献   
22.
四川大凉山断裂带的晚第四纪平均滑动速率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大凉山断裂带呈近南北向或北北西展布于安宁河、则木河断裂东侧的大凉山腹地,是一条连接鲜水河、小江断裂的贯通性全新世活动断裂,全长约280km。航、卫片解译及野外实地考察结果表明,大凉山断裂带由海棠-越西、普雄河、布拖及交际河四条次级断裂呈羽列组合而成,晚第四纪以来的平均左旋滑动速率在3mm/a左右。  相似文献   
23.
试论安宁河断裂带新活动的分段性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荣昌  黄祖智 《地震研究》1989,12(4):337-347
本文根据近几年来对安宁河断裂带的野外调查资料,结合地震活动性、地壳形变、断层带中断层泥SEM特征分析,着重讨论了安宁河断裂带活动性的分段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资料表明,断裂带在晚更新世以来活动的强弱与地震活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布的不均匀性有较好的一致性,即地震活动的强度、频度,严格受断裂带在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强度、活动方式的制约。研究活动断层的活动分段性,对判定地震危险区及工程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
本文通过近些年来对四川活动断裂与强震关系的研究,初步总结了四川地区强震与发震构造几何结构特征的关系。文章认为:走滑断层的斜列状结构、断层的交叉、大断裂带的未端、断裂上的枢纽、弯曲、转折部位以及断裂带上的横向隆起,拗陷及其交替部位都可能是发震构造的结构特征,亦是强震易于发生的部位。这对地震危险区或潜在震源区的划分及其地震预报、地震区划和工程区地震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