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8篇
  免费   409篇
  国内免费   691篇
测绘学   354篇
大气科学   421篇
地球物理   227篇
地质学   1338篇
海洋学   435篇
天文学   70篇
综合类   260篇
自然地理   33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2篇
  1965年   8篇
  1959年   11篇
  1957年   7篇
  193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61.
胶东内生金矿成矿期次和成矿时代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胶东地区内生金矿的成矿溶液是深溶岩浆连续分异演化而成.成岩成矿作用产生于同一个地质时代,并可分为包括岩浆岩体、脉岩、矿床及其诸成矿阶段在内的早晚两期成矿系列.早期的内生金矿为主生金矿期.晚期为共生—伴生金矿期.早期成矿系列生成时代于156~136Ma之间,晚期为124~100Ma.  相似文献   
162.
163.
本文使用1951~1985年的资料,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研究了夏季逐月500hPa高度场与我国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它们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较强的相关区在东半球我国地区上空.其次,与此相关区位置相差约180度的西半球也有一强相关区,强度较东半球的弱.本文提出诊断强回归因子区的方法,它们出现地区与强相关区相同但范围缩小.在我国,可预报性较强的表现地区随月份有所不同.6月主要表现在黄河流域地区,7、8月在长江流域地区,无论是相关关系还是回归关系表现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4.
165.
大气酸沉降     
大气中不同来源的酸性物质转移到地表面的过程,称为酸沉降。它包括湿沉降(酸雨)和干沉降。酸沉降不仅是个大气环境问题,而且包括了全部水域,地球的土圈和生物圈。可以说“环境酸化”是能最完整地表达这个环境问题的概念。 PH值小于5.6的各种形式的降水称为酸雨。1892年英国化学家R.A.史密斯在其《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一书中首先使用“酸雨”术语。当今已是酸沉降的同义词。  相似文献   
166.
1986年6—7月梅雨季节在上海进行了云水和地面雨水的pH值测量和化学组分分析,结果表明:上海酸雨属于硫酸型酸雨;雨水酸度与其化学组分有关,pH≥6的云、雨水中含有大量的Ca2+离子浓度,而pH<5的云、雨水中有大量的SO2-4离子浓度;As雨水的酸化以云下冲刷过程为主;Ns雨水的酸度可能主要决定于云内雨除过程,NS云内云水的酸化过程,不仅受向上输送局地污染物的影响,而且受平流输送外来污染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7.
南宁地区人工增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8.
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论述了地理科学中的地图方法和遥感方法的共同特征,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和联系,阐述了二者融合的两个理论问题(地图和遥感图像的综合与图形识别)和技术基础(地理图像处理),提出了为促进二者融合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9.
我国夏季气温、降水场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嘉佑 《大气科学》1991,15(3):124-132
本文用主分量及转动主分量分析方法对我国夏季气温及降水量场(1951—1985年期间)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从所提取的空间模式中发现气温的解释方差较降水的大,且具有较好的均匀性;从对应的时间分量分析发现气温与降水均具有2—3年的主要变化周期,与东亚大气环流的关系分析中以气温表现较为密切。 对气温和降水场时空特征的稳定性分析表明,无论在持续性、周期性及与东亚大气环流的关系上,进入70年代后均有较明显的变化。比较表明气温场的稳定性较降水为好。 气温场与降水场相互关系分析发现它们有显著的反相关,表现显著的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华南及华北等。  相似文献   
170.
本文研究了MnO_4~-对甲基红的褪色作用,并借此分光光度法测定Mn。在1.0—2.0mol/L的H_2SO_4介质中,测定波长为515nm,Mn浓度在0—80μg/50ml范围同吸光度的减少值呈线性关系,灵敏度比MnO_4~-比色法高10倍。用于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痕量Mn时,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