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11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81.
Seasonal cycle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signals of topography and circulation in the Bohai Sea (BS)and Yellow Sea (YS) forced by prevailing monsoon and is still poorly understood due to lack of data in their interiors. In the present study, seasonal cycles of topography in the BS and Y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atmospheric forcing and oceanic adjustment were examined and discussed using TOPEX/Poseidon and ERS-I/2 Sea Level Anomalies (SLA) data. Analyses revealed complicated seasonal cycles of topography composed mainly of 2 REOF modes, the winter-summer mode (WlM) and spring-autumn mode (SAM). The WlM with action center in the BS displayed peak and southward pressure gradient in July, and valley and northward pressure gradient in January, which is obviously the direct response to monsoon with about l-month response time. The SAM with action center in the western south YS displayed peak and northward pressure gradient in October and valley and southward pressure gradient in April. After the mature period of monsoon, the action center in the BS becam eweakened while that in the western south YS became strengthened because of regional convergence or divergence induced by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he Taiwan Warm Current and Yellow Sea Coastal Current. The direct response of topography to monsoon resulted in the WIM, while oceanic adjustment of topograph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ing of the SAM.  相似文献   
82.
胜利海上埕岛油田下古生界潜山高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埕岛油田是我国浅海-极海海域发现的第一个大型整流油气田,四周环凹,油源条件十分优越,全区可划分为西排山,中排山,东排山三个潜山带构造单元,油气运移通道主要是断裂和风化壳不整合面,区域盖层发育良好,储集条件是油气富集高产控制因素,纵向上潜山带储层主要集中在潜山的风化壳;平面上主要沿断层分布,沿断层发育的奥陶系在潜山是本区古生办潜山勘探的最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83.
本文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新疆西准噶尔色尔登花岗岩岩体的岩石组合类型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色尔登岩体为晚石炭世后I型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伸展背景下,物源为下地壳中基性物质的部分熔融,但形成时的地壳厚度较薄,部分熔融的热力来源为软流圈玄武质岩浆底侵作用。本文通过探讨西准噶尔晚石炭世花岗岩类形成时的构造环境、成因机制及构造意义,为西准噶尔地区晚石炭世地壳内部物质重新分配的过程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84.
桂西北矿集区锡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婷  王登红  蔡明海  黑欢  黄惠明  郑阳 《地质学报》2014,88(12):2443-2463
桂西北矿集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之一,成矿条件好,找矿潜力大,研究程度高.本文概要介绍了矿集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矿产分布.以南丹-昆仑关成矿带为重点,总结了矿床类型、矿化和围岩蚀变分带特征,提出矿田、矿床的产出一方面受NW向构造与NE向构造的交汇隆起部位、背斜核部、NW向断裂和褶皱的拐弯部位、背斜轴部的局部隆起地段等有利构造部位的控制,另一方面也受岩体侵入构造的控制.围绕隐伏花岗岩体,围岩蚀变由内向外表现为云英岩化→矽卡岩化、角岩化→钾长石化、电气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岩化→绢云母、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矿化组合表现为高温W-Mo矿化、Zn-Cu-Sn矿化→高中温Sn多金属矿化→中低温Pb-Zn矿化→低温Sb-Hg-As矿化的正向分带特征,中低温的W-Sb矿化叠加于近岩体矽卡岩型Zn-Cu矿化之上,使得晚期成矿表现出逆向分带特征.利用硫、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其空间变化,探讨了成矿物质运移方向是由近岩体向远离岩体运移,证实了矿集区内矿床的成因为岩浆热液成因.依据赋矿围岩的性质、矿体产出的部位、矿体的类型和形态等特征建立的区域成矿模式,直观地反映了成矿带的成矿特征,对指导该地区的找矿实践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5.
和鹏飞  赵业新 《探矿工程》2014,41(9):49-51,57
随着海上油气作业量的不断增加,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就位风险也在日益增大。在对海洋石油282就位SZ油田WHPN平台作业难点、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就位方案、布锚方案、渤海地区首次采用全回转拖轮辅助自升式平台就位等技术措施,成功实现就位作业。  相似文献   
86.
阿尔泰成矿省地质建造的成矿系列家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质建造和成矿特征,借鉴我国地质学家创立的矿床成矿系列理论,对阿尔泰成矿省的成矿系列进行了深化研究。按照成矿作用与地质建造的时间关系,将成矿系列细化为"同生"、"准同生"、"后生"、"表生风化"等类别,再将同一套地质建造有关的几个世代的成矿系列构成一个成矿系列家族。本次将北阿尔泰成矿带(Ⅲ-1)总结为4个成矿系列家族:加里东期伟晶岩有关RM-白云母-宝石成矿系列家族、华力西期火山-沉积岩系有关Fe-Pb-Zn-Cu-Mo-Au-Ag成矿系列家族、华力西期中酸性伟晶岩有关RM-白云母-宝石成矿系列家族、新生代沉积物有关的Au成矿系列家族;将南阿尔泰成矿带(Ⅲ-2)总结为5个成矿系列家族:加里东期伟晶岩有关RM-白云母-宝石成矿系列家族、华力西期火山-沉积岩系有关Fe-Cu-Pb-Zn-Au-Ag成矿系列家族、华力西期中酸性侵入岩有关Cu成矿系列家族、印支期伟晶岩有关RM-白云母矿床成矿系列家族、新生代陆相沉积物有关Au-RM-石英砂成矿系列家族。该成矿系列家族的建立为阐明区域成矿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7.
本文简要介绍了采用水平定向钻进铺设6200英尺电力管线的工程,该工程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了导热水泥浆。  相似文献   
88.
出露于新疆西准噶尔托里老风口地区的晚古生代地层,岩性主要为火山碎屑岩,并含有丰富的腕足类、海百合茎等浅海相的生物化石。通过对其火山碎屑岩类岩石学特征、粒度分析数据和古生物化石的研究,表明新疆西准噶尔地区在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到早石炭世期间沉积环境为滨海—浅海环境,同时为西准噶尔洋闭合时代的研究提供了沉积学依据。  相似文献   
89.
声波测井仪器的等效理论及其应用(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处理实际声波测井模式波数据或用模式波的反演地层参数时,必须考虑测井仪器对频散模式波传播的影响。本文介绍了一种用具有等效弹性模量的圆柱体来模拟声波测井仪器的等效理论,并将该理论推广应用到电缆、随钻多极子声波测井。在波长大于仪器半径的前提下,将井中的多极子声场与该等效仪器模型进行声导纳/阻抗匹配,便可导出这一理论。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资料对该理论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证明该理论既简单又足够精确。利用该理论模型处理实际资料时,通过调整仪器等效弹性模量和半径在给定频段标定仪器的影响,而不必考虑仪器的具体材料和结构。本文以电缆偶极子声波测井现场资料的频散校正为例,进一步证明了该等效理论处理现场资料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90.
土壤铁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碳是有机碳长期维持的主要途径,但其机理研究仍较为薄弱。为探究河口湿地围垦稻田对土壤铁碳结合特征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福建省闽江河口天然芦苇湿地与围垦稻田为研究对象,对两种类型土壤中的铁结合态有机碳(Fe-OC)及其相关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1)芦苇湿地围垦稻田改变了土壤氧化还原过程,显著影响土壤中铁相的转化。围垦后土壤二价铁[Fe(Ⅱ)]、三价铁[Fe(Ⅲ)]、活性总铁含量(HCl-Fet)及Fe(Ⅲ)/Fe(Ⅱ)分别显著下降了24.68%、52.56%、 51.45%、 35.68%(P<0.05)。游离态氧化铁(Fed)与无定形态铁(Feo)含量分别显著下降了21.64%和29.24%(P<0.05),络合态铁(Fep)含量则有所增加。(2)芦苇湿地围垦稻田显著影响土壤碳固存,Fe-OC与土壤有机碳含量(SOC)在围垦稻田后分别显著下降了39.03%和18.42%(P<0.05);芦苇湿地与稻田土壤Fe-OC均主要以吸附途径结合,稻田土壤Fe-OC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