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93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57篇
地质学   257篇
海洋学   90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本文利用ERA5 1979-2019年逐月大气再分析资料计算南北印度洋热带气旋生成指数,并和IBTrACS观测数据进行比较,探讨用热带气旋生成指数研究南北印度洋热带气旋变化特征的适用性.研究发现热带气旋生成指数能较好地刻画南北印度洋热带气旋的空间分布特征、北印度洋热带气旋个数月变化的双峰结构,以及南印度洋比北印度洋热带气旋发生概率高等特征.最新的IBTrACS v4.0观测资料显示,40年来北印度洋热带气旋每年总生成个数平均每10年增加1.3个,频数的增加主要来源于热带低压和热带风暴,而南印度洋热带气旋每年总生成个数每10年减少2.8个.热带气旋生成指数能很好地描述北印度洋热带气旋生成个数的上升趋势,但对南印度洋热带气旋生成个数趋势的刻画与观测不一致,可能原因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2.
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解析与川西前陆盆地的发育   总被引:57,自引:2,他引:55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精细的地震剖面构造解析。揭示了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基本构造特征。对比分析了龙门山北段与南段构造变形几何学和运动学的差异。提出龙门山北段主要表现为一系列复杂的逆冲推覆构造,晚三叠纪变形强于新生代;龙门山南段则以基底卷入的叠瓦状冲断为特点,晚白垩纪-早第三纪变形尤为突出。与前陆褶皱冲断带相对应的是,川西晚三叠纪时期的周缘前陆盆地主要表现在整个龙门山褶皱冲断带的前渊地区;而晚白垩纪-早第三纪再生前陆盆地却局限在川西盆地的南部,并且印-藏碰撞的持续挤压作用使得晚新生代构造变形不断向东扩展进入川西盆地南部。  相似文献   
33.
研究取得如下成果和认识确定了微细浸染型金矿床赋存于含矿性好的重晶石-硅质岩热水沉积岩系之中;矿床形成经历同生沉积成矿预富集,韧-脆性剪切构造叠加和后生热液改造金的工业富集过程,与本区古大陆俯冲-碰撞造山大地构造演化密切耦合.成矿作用共划分为3期8阶段,矿石由3类11亚类型组成,体现出复杂改造的成矿过程.矿化矿物流体包裹体均-温度集中在199~300℃,成矿压力为370×105~820×105 Pa,具中-低温热液成矿特征;成矿早期流体包裹体盐度3.27(NaCl)%,中晚期5.25(NaCl)%;6件矿化矿物氢氧同位素组成δ18OH2O为-7.86‰~0.37‰,δDH2O为-80.70‰~66.30‰,具有由大气降水向右横向漂移的以天水为主的成矿流体受到较强烈的改造;金矿床属于热水沉积-韧脆性构造叠加-大气降水为主含矿热液改造的微细粒浸染型(类卡林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34.
本文通过对DCF(折现现金流量法)和加拿大、澳大利亚关于矿资产评估标准和准则的有关内容的解析,简要阐述了DCF在矿资产评估的基本原理。对我国当前的矿业权评估具有借鉴意义,科学认识评估假定、专家意见和评估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5.
基于ArcGIS建立了磐石市29个监测点的水质信息数据库,采用灰色聚类法进行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地下水中常规组分的空间分布特征,掌握了地下水质量状况。磐石市大部分地区地下水质量良好,达到、级标准。地下水中化学组分的含量从郊区向市区逐渐增加,市区地下水质量为、级标准。地下水已遭受污染,地下水开采降落漏斗区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是市区地下水遭受污染的主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36.
青藏铁路清水河地区路基下伏多年冻土地温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基于埋设在青藏铁路清水河地区路基中两个断面内的共8个地温测试孔3年来的地温观测资料,研究了该地区铁路路基下伏高原多年冻土融化特征,分析了多年冻土上限的变化规律以及填筑铁路路基施工对下伏多年冻土赋存条件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受到填筑路基时赋存在路基填料内的热量的影响,铁路路基下伏多年冻土近地表的地温变化特征与天然地面下的多年冻土的地温变化特征有明显的不同,且向阳面与被阴面差别较大。多年冻土的上限在施工初期会有一个明显的下移沉降,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残存在路基中的热量逐渐消散,多年冻土上限下降会逐渐稳定。由于受到太阳辐射和路基边坡形状及融化夹层的影响,多年冻土上限会逐渐稳定,但不会在短时期内上升到天然地面下多年冻土的上限水平。  相似文献   
37.
依据清代《翁同龢日记》(以下简称《日记》)中逐日的冷暖感知记录和同时期的器测月均温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以月为基本统计单元,对《日记》中冷暖感知记录反演气候变化的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说明,《日记》中的冷暖感知记录可以用于气候变化研究,但是最佳代用指标因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和季节而异。总体而言,极热、偏热、偏凉、极冷日数对年内月到季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代表性较好,其中尤以偏凉和极冷日数最佳。 对于年际尺度上的气候波动,从季节对比来看,冷暖感知日数反演夏季(6-8月份)月均温的能力最差;从冷暖感知类型对比来看,极冷日数是多个月份月均温的最佳代用指标,1、3、5、9和12月份的最佳代用指标均是极冷日数。并且,还可以依据极冷日数的多寡识别极端冷、极端热年。由此可见,古代私人日记中的冷暖感知记录可以用于反演历史时期气候的冷暖变化。  相似文献   
38.
39.
去年十二月,省气象学会邀请了南京大学气候教授么枕生,中国科学院大气所付研究员李麦村、王宗皓、周家斌等来陕作专题学术报告。省气象局、气象台、气科所、气象学校,宝鸡、咸阳、渭南、商洛等地区气象部门和西北大学、西北农学院、空军、民航气象部门的科技人员50多人参加,学会付理事长付涌泉同志主持了报告  相似文献   
40.
新疆吐鲁番盆地地貌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概述吐鲁番盆地构造运动与沉积过程的基础上,用形态成因原则将本区地貌划分了8个类型,并分别论述了各类地貌类型的基本特征;提出本区地貌结构有:地势的巨大起伏性,外动力地貌作用垂直分带性,地貌结构环带性,地貌成因类型的迭加性等独特性质,以及在改造利用上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