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203篇
地质学   200篇
海洋学   136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41.
将要用来处理来自即将开始运行的EOSMODIS和MISR仪器的BRDF/反照率乘积的反照率反演程序包中的BRDF模型在该文中被用来对来自AVHRR数据的SAHEL地区的方向反射数据进行建模。模型被证明能够很好地描述观测到的数据。同时也讨论了核的选择和导出模型的参数所含的信息内容等问题。  相似文献   
42.
地壳形变的研究在评估地震危险性和地震预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地震预报试验场地壳形变观测包括大地测量、GPS卫星观测、光测距仪、形变仪和倾斜。大地测量和卫星测量形变值为10-4~10-5单位,光测距形变为10-7单位,形变计达10-8单位。根据大地测量资料,预测卡什切克、契里克和扎拉纳什—丘普三个地区有地震危险。此地区地表垂直运动速度与过去比较现在达到了最大值,约5mm/a,而通常为2~3mm/a。1992~1995年GPS卫星测量资料也证实伊塞克湖南部的水平和垂直形变增高。根据土尔根站和伊日维什特科维依站形变观测资料的谱分析结构认为,形变值的周期成分既反映了外在因素(气压、气温、降水)又反映了内在作用的异常变化。1978年3月25日扎拉纳什—丘普地震时各条测线形变就出现异常高值。前兆异常可达10-5单位,震中距超过50km。异常时间表现在震前1个月内。  相似文献   
43.
对哈萨克斯坦几次M≥6强震前动物行为异常的有关资料进行了研究,发现动物(20种)是通过其行为反应的变化对地震作出响应的。另外,在阿拉木图的山前地带(地震活动值大于9),对动物血液学和生物学指数上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44.
微量物质对海洋的大气输入(续二)R.A.Duce等5.5总结与讨论按10°×10°区域估算了全球海洋各含氮物质的大气输入。为了确定计算的可靠性,从特定10°×10°区域估算得到的通量首先与该区域的测量值相比较。在下一部分中,我们将介绍特定海盆和全球海...  相似文献   
45.
文章根据“夏季季风试验”国际计划期间所获得的高空观测资料,得出了中国和东南亚上空夏季季风及其各个阶段的大气水汽交换基本特征的时空规律。所得结果对于完成东南亚水份平衡计算和建立水份平衡模式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6.
地壳磁化强度模型和居里等温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卫星观测的长波磁异常,用等效偶极源方法推导了中国地区的视磁化强度分布.因卫星的高度远大于磁性地壳的厚度,将视磁化强度转换成磁化强度的垂直积分,它代表地壳内磁性物质的区域变化,利用视磁化强度与地表热流相应关系,计算了中国的新疆和东部一些地区居里等温面的深度.新疆地区的居里面深度为35-50km,其分布形态与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地貌比较相似;中国东部一些地区居里面深度在20-40km之间,与一些作者用航磁等数据得到的居里深度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47.
为预测未来全球的气候变化,必须了解在过去水圈、气圈与生物圈的各自作用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为此,IGB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组织了过去全球变化项目(PAGES)。湖相沉积物保存着与PAGES有关的不同时空尺度的丰富的地球系统历史信息,特别是湖相沉积物包含着可以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水圈与生物圈的陆源组分的反应。这种信息对了解影响气候变化的流域是如何发展的至关重要。笔者应用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与中国西北部青海湖作为两个实例,叙述了多学科研究湖相沉积物物理与化学参数,并利用这些参数测定了晚更新世湖区及其流域对过去气圈的变化以及日幅射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地球脉动——表现、级别及与古地磁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球脉动的概念是指地球在其历史中曾发生膨胀和收缩的周期性变化。其根据是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地磁极倒转以及海平面升降等方面,在地球的膨胀和收缩期,均有各种表现。构造 海平面升降在地球收缩期形成海退,在膨胀期形成海侵。在一个地球脉动旋回的不同时期,地表、海平面和洋底之间的相互关系均有变化,因而形成“层序”的沉积记录。地磁场的强度和地磁极倒转频率在显生宙有明显变化,有高峰期和平静期。这种频率变化与构造变动和岩浆活动都有对应关系,特别是4Ma为准周期的地磁极倒转频率与海底扩张、洋壳形成速率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地球脉动旋回可以分为不同的级次,构成级别体系:超级旋回约1Ga,巨旋回250~300Ma,一级旋回50~150Ma,二级旋回5~50Ma,三级旋回1~5Ma,均可与构造旋回相对应,更高的级次对构造不形成影响。三级及更长的脉动旋回可能受深部过程的控制。中、新生代以来,地球脉动是在地球适度膨胀的背景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49.
巴基斯坦北Potwar形变区地震的震源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巴基斯坦北Potwar形变区是西北喜马拉雅褶皱逆冲带前陆区的一部分,绘制了该区的地震活动性图. 与相邻地区比较,该区地震并不活跃,没有显示出与地表地质构造相关的清晰地震活动图象. 做出了4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结果表明,有3次地震是左旋走滑断层活动,另一次地震是逆断层活动. 地震震源机制解的P轴方向为NW-SE和NE-SW. 现今的构造形变很可能也包括基底的形变.   相似文献   
50.
全球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图6)显示了地壳厚度的双峰标度。海洋盆地的地壳厚度为6~7km(不包括4~5km的水层),而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为39.7km。在海洋一大陆边缘的典型地壳厚度是30km,并向大陆内部逐渐增厚到40~45km。厚度超过50km的地壳局限在几个地区,包括中国西部的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