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86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65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185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54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提出了一种运用自组织映射识别网格模式的方法。首先,计算街道网中网眼的参数,这些参数是质心、面积、矩形度、延展度、是否含有平行边、边数、一阶邻居数和矩形度平均值;然后,将网眼作为自组织映射的向量进行训练,利用U-matrix可视化方法挖掘聚类得出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从不规则街道网中识别出网格模式。  相似文献   
222.
The Qujiang Fault is one of the most seismically active faults in western Yunnan, China and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seismogenic fault of the 1970 MS7.7 Tonghai earthquake. The Qujiang Fault is located at the southeastern tip of the Sichuan-Yunnan block.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 the geometry, kinematics, and geomorphology of this fault through field observations and satellite images. The fault is characterized by dextral strike-slip movements with dip-slip components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northwest and southeast segment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kinematics. The northwest segment shows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with normal components, whereas it is characterized by dextral movements with the northeast wall thrusting over the opposite in the southeast segment. The offset landforms are well developed along the strike of the fault with displacements ranging from 3.7m to 830m. The Late Quaternary right-lateral slip rate was determined to be 2.3~4.0mm/a through dating and measuring on the offset features. The variation of the slip and uplift rates along the fault strike corresponds well to the fault kinematics segmentation: the slip rate on the northwest segment is above 3mm/a with an uplift rate of 0.6~0.8mm/a; however, influenced by the Xiaojiang Fault, the southeast segment shows apparent thrust components. The slip rate decreases to below 3.0mm/a with an uplift rate of 1.1mm/a, indicating different uplift between the northwest and southeast segments.  相似文献   
223.
极区是研究各种高空大气物理现象和日地关系的理想场所,通过GPS获取的电离层TEC信息具有高精度、全天候、大范围等优势,所以利用GPS研究极区电离层有重要意义。本文所设计的极区电离层信息监测和发布系统,包含数据回传、数据处理、数据发布三个部分。数据回传包括卫星网络回传和格式转换。数据处理是利用每天回传的GPS双频数据,解算单站VTEC,解决了硬件延迟的求解问题,并用二次建模获得测站上空的VTEC,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给出电离层TEC的大小及变化规律。数据发布是通过中国极地科学考察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实时的查询服务。  相似文献   
224.
江苏王港潮间带表层沉积物特征及输运趋势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王爱军  汪亚平  杨旸 《沉积学报》2004,22(1):124-129
潮滩沉积物粒度参数可以用来反映沉积物沉积的水动力条件和沉积环境。根据对江苏王港潮间带采集的15 4个表层样品的粒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类型以粉砂为主;随着水动力环境由海向陆的减弱,沉积物粒度参数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趋势,即由岸向海粒径具有粗化趋势,分选变好,逐渐正偏并达到近对称。研究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潮滩在沉积特征上有较大差异,主要是由于沉积物来源、水动力环境及受生物作用的强弱程度不同所致。沉积物输运趋势分析显示,该地区沉积物输运主要受当地潮波特征、大型人工建筑物、地貌形态及生物作用的影响;在低潮线附近主要向西北方向输运,随着向陆地方向的延伸,沉积物由向西输运逐渐转变为向南输运。  相似文献   
225.
渤海湾盆地晚古生代煤系烃源岩及其生烃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对渤海湾盆地晚古生代煤系烃源岩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烃源岩的主要生烃组分、有机质类型及生烃门限等方面对其生烃性进行了评价,认为太原组烃夺生烃性要好于山西组;渤海地晚古生代煤系烃源岩不但具有良好的生烃物质基础,较高的生烃能力和热成熟条件,而且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26.
乌达矿区主采煤层煤相特征与煤的可选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内蒙古乌达矿区主采煤层9煤层的煤岩学特征和煤相进行了分析,用煤样密度组成的煤岩学方法讨论不同煤相煤的可选性。研究表明,相同煤相不同煤的可选性相似,聚煤环境决定了煤中矿物的含量和赋存状态,同时也决定了煤的可选性。高位泥炭沼泽形成的煤可选性好,而低位泥炭沼泽形成的煤可选性差。   相似文献   
227.
吉林省延边地区二叠纪的三类植物群与古陆缘再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彭玉鲸  刘爱 《吉林地质》1999,18(1):1-12
吉林省延边地区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存在着开山屯、解放村、青沟子等二处不同类型的植物群、前者属华夏植物群,中间为华夏与安加拉混生植物群,后者则是安 拉植物群,反映出和龙地块北部陆缘活动带、兴凯地块西部陆缘活动带、佳木斯地块东南部陆缘活带达三者鼎足而立的古地理展布格局。阐明这三类不同植物群的古植物地理区的属性,不仅藉以证明上三地块间各自陆缘活动带的存在及其相互关系,且将为解决延边地区争论至今的二  相似文献   
228.
Zhang  M.  Zhang  H.Q.  Ai  G.X.  Wang  H.N. 《Solar physics》1999,190(1-2):79-90
By comparing TRACE 171 Å observations with photospheric magnetograms, we find that the root of TRACE 171 Å emission is centered in magnetic elements in simultaneous Huairou photospheric magnetogram and the luminosity of TRACE 171 Å emission is not always in proportion to the strength of the corresponding photospheric magnetic field. While TRACE emission from an active region shows an obvious upward extension as a whole, fibril-like emissions from network elements show little extension along the structure from the root of each emission to 40′′ higher up in the solar atmosphere. Together with previous studies by Zhang and Zhang (1999, 2000),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magnetic fields in active regions and quiet-Sun regions present different spatial structures from the solar photosphere to the chromosphere and maybe even in the corona.  相似文献   
229.
艾泽  常蕊  肖潺  陈鲜艳  张强  李威  李帅  龚文婷 《湖泊科学》2023,35(2):709-721
针对以往三峡水库气候效应数值模拟研究中,水库参数化方案简约及模拟时段未涉及成库以来高水位运行阶段等不足,在中尺度气象模式中,通过扩宽水体面积和抬升水位高度的方式对三峡水库引起的陆面参数变化进行描述,进而采用敏感性数值试验及统计分析等手段,评估了三峡水库成库以来高温干旱(2013年)和低温洪涝(2020年)年景下,关键气象要素对水库运行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两种典型年景下水库运行均会造成近地层气温降低(0.98~1.27℃)、相对湿度增加(3.9%~5.5%)和风速增大(0.43~0.68m/s),同时响应强度的日变化导致近地层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日较差减小、平均风速的日较差增大;尽管上述变量的变化幅度与该地区气候的自然变率相当,但水库运行对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影响范围基本限制于水库周边约2 km,垂直方向则大多低于200 m,对风速的影响范围可扩展至水库周边约12 km,垂直方向延伸至200 m左右,且响应强度均随水平距离和垂直高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尽管数值试验放大了三峡水库的气候效应,但作为典型的河道型水库,三峡水库成库以来的不同气候年景下,水库运行产生的气候效应基本限制在近地层、局地范围内...  相似文献   
230.
北极斯瓦尔巴群岛冰川大多数属于亚极地型(sub-polar)或多热型(polythermal)。Austre Br(?)ggerbreen和Midre Lovénbreen冰川(<10km~2)长时间系列物质平衡研究显示,自小冰期结束以来几乎所有的观测年中夏季消融比冬季积累更大,导致冰体稳定地减小;而面积更大、海拔高度更高的冰川如Kongsvegen冰川(105km~2)则更加接近稳定态的平衡。斯瓦尔巴群岛冰川流动速率一般较低,但跃动相当频繁,控制跃动型冰川空间分布的因素包括冰川长度、基底岩性和多热场。可通过冰川水文特征、钻孔温度测量和无线电回波探测获取斯瓦尔巴群岛冰川热场的信息。斯瓦尔巴群岛冰川的低流速和多热性结构对冰川上的排水系统相当重要,整个群岛淡水径流的四个主要来源分别是冰川消融、雪融化、夏季降雨和冰崩解,经验回归方法和模式方法用于计算淡水径流量。因夏季融水渗浸作用、采样分辨率低和化学成分分析有限,早期斯瓦尔巴群岛冰芯的准确定年受到严重影响,但最近的研究显示,来自斯瓦尔巴群岛冰帽的冰芯数据仍然能够提供重要的气候和环境信息。通过我国北极黄河站2005年度科学考察,我们已初步建立了Austre Lovénbreen冰川和Pedersenbreen冰川监测系统,并计划在Austre Lovénbreen冰川进行钻孔温度测量、冰川气象要素观测、冰川前缘水文观测以及冰川厚度和内部结构测量,重点开展斯瓦尔巴群岛冰川基本特征和发育条件、冰川表面能量和物质平衡、冰川波动与气候变化关系、淡水径流年际和季节性变化和气/雪/冰界面过程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