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154篇
海洋学   25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41.
郯庐断裂带南段韧性剪切带出现在大别山东缘与张八岭隆起高压变质带之上。根据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中同构造矿物组合、黑云母的存在以及长石的变形行为,推测其变形-变质温度为400-450℃。b_0值分析表明,这些糜棱岩是在低压环境下形成的。对一系列糜棱岩样品的XRD分析显示,糜棱岩中同构造细粒白云母的多型类型皆为1M 2M_1型,指示即使在400℃以上环境下1M型仍没有消失。糜棱岩化过程中不断新生的细粒白云母初始时刻为1M型,接着发生向2M、型的转变。由于新生细粒白云母的不断产生,即使在较高温度环境下形成的糜棱岩仍含有1M型。所分析糜棱岩结晶度Kubler指数介于0.23~0.42°△2θ,多属于近变带范畴,显示其结晶程度差于实际所经历的温度。本文所测定的细粒白云母结晶度值与粒径成反比,由于糜棱岩化中细粒白云母不断的新生与结晶生长常不充分,实测的结晶度是不同时刻形成的、具不同结晶度的细粒白云母的混合结晶度。糜棱岩化过程中时间短、富流体活动、新生矿物不断发生等特性,使其中细粒白云母多型与结晶度的演变规律不同于沉积岩的甚低级变质。  相似文献   
242.
以钠化累托石为原料进行改性制备羟基锆交联累托石,并探讨以羟基锆交联累托石制备吸附有机废水的最佳条件。试验得到的最佳条件为:交联剂浓度为0.20mol/L,85℃下回流12h,累托石悬浮液浓度为60,投料比为4mmol/g时,在65℃下交联反应2.5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羟基锆交联累托石的比表面积为9.250m^2/g,对COD的吸附容量可达119mg/L。  相似文献   
243.
王立群  王红旗 《世界地质》2004,23(2):153-157
运用嵌入法将高度非线性的非饱和水、质运移模拟模型作为优化管理模型的约束条件与优化模型有机结合起来,尝试通过遗传算法对非线性优化模型进行了求解,初步构建了城市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优化管理模型的框架。  相似文献   
244.
甘肃中部强对流天气多普勒雷达和闪电特征个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利用雷达和闪电资料对2004年5月15日甘肃中部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分析,得到了冰雹降水的一些中小尺度多普勒雷达特征和闪电与雷雨、冰雹发生、发展的关系。在强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当回波强度>40dBz时就伴随有闪电发生。冰雹云中存在空间上很靠近的强度梯度和速度梯度大值区;含水量最大值区与强度最大值区相对应;在径向速度图上表现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特征。  相似文献   
245.
北极涛动与我国北方强沙尘暴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使用1954—2003年北极涛动指数、500hPa纬向环流指数和沙尘暴等气候观测资料,针对我国北方春季沙尘暴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趋势,分析了以北极涛动为代表的大气环流异常变化的气候特征,揭示了其与我国春季沙尘暴相关的事实。结果表明:近50年北极涛动指数表现出由负位相向正位相转变的趋势,当冬季(12月~2月)北极涛动为负位相时,相应的纬向环流指数为负距平,中高纬度西风气流偏弱,有利于极地冷空气向南输送,西伯利亚高压偏强,我国北方春季易多发区域性沙尘暴;反之则不易发生区域性沙尘暴。  相似文献   
246.
陇中黄土高原夏季地表能量平衡观测研究   总被引:32,自引:7,他引:25  
利用2003年6~8月的实际观测资料,分析了陇中黄土高原夏季地表通量特征。在春小麦下垫面,无论晴天或阴天,能量主要消耗于农田蒸散。在裸地下垫面各能量通量表现出同样的变化特征,但由于降雨量的增加,导致潜热占净辐射的比例比春小麦地的还高。在晴天或阴天地气之间能量传输引起土壤温度变化的深度,主要出现50cm以上,其日变化均呈现准正弦曲线形式,50cm以下的土壤温度不存在日变化。在半干旱区云和降水对地表辐射和能量平衡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波文比在日出以后逐渐增大,到正午达最大值;春小麦下垫面时的波文比大于裸地时的值,两者的极值分别是1.01和0.75。  相似文献   
247.
ENSO循环对西北地区夏季气候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李耀辉  李栋梁 《高原气象》2004,23(6):930-935
利用陕、甘、宁、青、新五省(区)分布均匀的89个测站近40年的夏季降水和气温资料,分析了ENSO循环在不同位相时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和气温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夏季气候在ENSO循环不同位相的异常特征各不相同。El Ni~↑no发展年,我国青藏高原东侧地区的降雨稀少,气温偏高,容易发生干旱,而新疆则以低温多雨为主;El Ni~↑no次年,青藏高原东侧及北疆地区降水偏多,气温偏低。La Ni~↑na年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类似于El Ni~↑no次年,但异常的范围更大,异常程度更加明显。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在El Ni~↑no发展年的异常强度较次年和La Ni~↑na年明显,而气温则相反,即在El Ni~↑no次年和La Ni~↑na年的异常要强于El Ni~↑no当年。无论是降水还是气温,青海东部、甘肃中部、宁夏和陕北是夏季我国西北地区对ENSO影响反映最强烈的区域,新疆地区则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248.
利用光释光测年技术对科尔沁沙地的7个风成砂-砂质古土壤剖面进行年代测试,结合地层和孢粉分析得到晚冰期以来科尔沁沙地的演化过程如下:16~10 ka B.P.,风成砂出现,沙地活化;10~3 ka B.P.,砂质古土壤发育,沙地固定;约3 ka B.P.前后,风成砂出现,沙地活化;3 ka B.P.至今,多层弱发育砂质古土壤和风成砂的交替出现,指示晚全新世科尔沁沙地的多次固定与活化;从约4~2 ka B.P.,沙地环境由草甸草原逐渐退化为典型草原。分析表明,3 ka B.P.以前科尔沁沙地的演化完全受气候变化的控制,之后(尤其是辽代以后)人类活动的影响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249.
沙盖黄土丘陵坡地土壤理化特性随地形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陕西神木县与内蒙古东胜市交界的饮马泉小流域,选择有代表性的坡面进行地形剖面和土壤层垂直方向的系统采样。每个样品进行了粒级、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有机质测试。经数据的分析模拟,得以下结论:①土壤粒级构成和物理性粘粒含量特征,可以指示研究区土壤的沙化程度和演化趋向,其具有向西北更干旱粗化方向过渡的倾向。②土壤水分随地貌部位的变化规律比较明显,在峁坡顶部和上部,垂向上具有自上而下增加的趋势,而在峁坡下部和坡脚却正好相反。不论何种地貌部位都存在一个相近的土壤蒸发、渗漏、持水能力相对的平衡深度。③土壤的物理性粘粒含量与土壤的水肥关系密切,物理性粘粒含量相对高的土壤剖面,土壤的水肥组合效果较好。④土壤水肥质地的组合效果,丘陵顶部的最差,依次过渡到坡脚的组合效果最好。其进一步表明,地貌因素在土壤形成后的一系列熟化、退化、被侵蚀和沙化的演化过程中,地貌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0.
以无定河流域的数字高程模型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空间分析,与陕西北部无定河流域龙山时期遗址的分布位置叠置和聚类分析,讨论聚落选址与地貌类型、距河流水平距离、河网等级等6个地形地貌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全新世中期无定河流域人类在聚落选址时,对水文条件、地貌和地面坡度条件有较强的倾向性,而对地面朝向无明显倾向性。选址时选择地形地貌影响因子的优先顺序为:地貌类型、遗址距河流距离、遗址处地面坡度、遗址处河流等级、遗址处地面朝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