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3篇
  免费   645篇
  国内免费   1348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215篇
地球物理   772篇
地质学   2016篇
海洋学   82篇
天文学   113篇
综合类   115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545篇
  2003年   321篇
  2002年   260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用于速度图象重建的层析成象法   总被引:35,自引:15,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速度图象重建的层析成象法。特别注意到地震学上的ST与医学上的CT的不尽相同之处,并处理了由此引起的困难。与速度图象重建有关的正问题的分析表明,不同频率范围的资料其分辨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区域地震与远震资料的解释应予注意。本文有关速度图象重建的讨论不仅涉及到与成象方法有关的反演理论和方法,还给出了进行数值计算的内存量和运算量的分析。关于重建图象的质量评价,还给出了反演解的可靠性分析,为分辨特性的描述提供了一种既简便又形象直观的方案。 本文的方法与现行主要方法的比较表明:1.本文的方法允许存在速度间断面,有利于揭示不同构造区域的地壳厚度的差异;2.在常用的方法中,作为正问题假定的常速度块同反演结果解释时非常速度块之间不协调。由于我们把给定网格点的速度值的插值函数作为速度的空间函数,这一困难已被解决;3.相对于Aki等的一般方法,本文的内存量节省约一个量级、运算量减少约一半;4.相对于ART类方法本身不能给出成象结果的可靠性分析,本文的方法则具有显著的优点。 作者在分析了天然地震资料的状况之后相信,对充分利用我国地震台网的现有观测资料,本文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72.
架状硅酸盐的氧平均体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大年  张金民 《矿物学报》1989,9(4):289-295
架状硅酸盐的氧平均体积与晶体结构有如下关系:V_o=a+bf(s)。对于每种结构类型而言,a和b是常数。f(s)是结构函数,它取决于离子半径、离子电价以及类质同象替代关系。文中给出了长石型、白榴石型、鳞石英型以及β石英型架状硅酸盐的V_0与结构函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沸石中虽含有大量水,但其V_o并未增大,平均值为22.25A~3,标准方差σ_(n-1)=0.82A~3,与石英玻璃V_o值近于相等。  相似文献   
973.
我国首次发现方锑金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苑保钦  田澍章 《矿物学报》1989,9(4):312-314
方锑金矿在我国湖南平江杨山庄金矿床中首次发现。共生矿物有:自然金、辉锑矿、自然锑、毒砂、黄铁矿、车轮矿等。颗粒极细小,直径为0.02—0.05mm,灰黑色,暗淡光泽,不透明,无解理,显微硬度211—246kg/mm~2(20g)。反射色为白色,均质,反射率:63.29(405nm),63.04(480nm),63.00(546nm),62.57(589nm),61.86(656nm)。三个不同颗粒方锑金矿电子探针分析结果:Au 43.04,43.01,42.96;Sb 56.96,56.99,57.04。化学式;Au_(0.93)Sb_2。X射线粉晶分析主要谱线:3.34(60),2.99(70),2.722(60),2.362(70),2.010(100)。  相似文献   
974.
山东金伯利岩中的副矿物钛钡铬石、钛钾铬石在我国属首次发现,它们是锶钛铁矿族一个类质同象系列的大阳离子分别以Ba和K为主的两种新矿物。本文通过化学成分、穆斯堡尔谱、反射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等分析研究,为这两种矿物提供了有意义的矿物学资料。  相似文献   
975.
通过遥感构造综合解析,认为南天山东段榆树沟-铜花山地区为一巨型构造混杂带。该构造带可划分为南部和北部的两带变质褶皱地层系统、中带的构造混杂系统和不同期次的岩浆侵入体。结合同位素定年和岩浆侵入的综合对比与研究,认为该地区先后经历了五期构造运动,分别为:①南北向逆冲推覆,②北西西向左行走滑,⑧北西西向右行走滑,④南北向逆冲推覆,⑤北北西、北东向断裂。  相似文献   
976.
桂西北晚古生代地层中的沉积灰岩墙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2,他引:8  
桂西北晚古生代地层中近直立的二叠纪、三叠纪沉积灰岩墙与围岩时代相差最大超过80Ma(中二叠统茅口组灰岩墙插入中泥盆统东岗岭组中),有人推测岩墙至少切穿整个石炭系、是海底扩张造成的巨型张裂隙;有人认为它是古构造间断面上古褶皱轴面裂隙充填。但这两种认识都有无法解释的矛盾。笔者识别出沉积灰岩墙内的变形平行层理和垂直贯入层理为地震灾变事件记录,认为沉积灰岩墙是地震液化沉积物流贯入地裂缝形成,是强地震事件在软硬岩层中的不同响应。同时发现与同沉积断裂伴生的台地边缘角砾岩是震裂岩、并有同期斜坡相塌积砾屑灰岩和盆地浊积岩(夹多层玄武岩),从而揭示右江盆地内二叠纪—早三叠世火山—构造—地震—沉积系统、并初步解释了沉积灰岩墙成因。沉积灰岩墙表明右江盆地晚古生代有多个地震活跃期,灰岩墙与围岩的时间差标志多期局域构造活动。从而质疑早石炭世一中二叠世“右江盆地为稳定碳酸盐岩台地阶段”,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将可能引起地层和构造关系的重新调整,进而对右江盆地演化和全球超大陆裂解提出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977.
延边地区金(铜)成矿系列的成矿流体中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其中δ18O的范围为-10×10-3~+5×10-3,δD的范围为-120×10-3~-40×10-3。小西南岔金铜矿床早期成矿流体主要以岩浆水为主,为典型的斑岩型金铜矿床;刺猬沟、五凤金矿床成矿流体主要以大气降水为主,为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闹枝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是介于上述两种类型之间的过渡型。该成矿系列的典型矿床硫、碳同位素地球化学具有幔源的特征。  相似文献   
978.
高氟地下水混凝沉淀降氟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开展了山西运城地区高氟地下水的降氟试验,对聚铁、硫酸铝和明矾等不同混凝剂降氟效果进行对比,探讨了地下水硬度对混凝沉淀除氟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明矾混凝沉降效果优于其它混凝剂,0.3g/L的明矾溶液可使含氟浓度4.0mg/L的地下水降低到浓度1.0mg/L以下;地下水的硬度对明矾混凝降氟效果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79.
花岗质片麻岩是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0-2000m深度范围内出露的主要岩石类型之一,集中分布于1113.14-1596.22m之间,而在0-1113.14m和1596.22-2000m深度范围内主要以“夹层”形式赋存于副片麻岩和(退变)榴辉岩中,夹层的厚度为0.54-5.82m左右。花岗质片麻岩累计厚度430.98m,占2000m岩心的21.55%左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主孔中花岗质片麻岩SiO2含量普遍偏高,为71.55%-77.18%之间,Al2O3含量为11.54%-13.57%。TiO2、Fe2O3、FeO、MnO和MgO含量则明显偏低,其中Fe2O3 FeO总量为1.05%-2.94%,MgO=0.06%-0.59%。CaO含量为0.30%-2.65%。Na2O和K2O含量变化相对较大,分别为0.29%-4.06%和2.90%-6.67%之间,且大多数样品K2O含量高于Na2O含量。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右倾式的特点,轻稀土相对富集,而重稀土相对亏损,具有强烈的负Eu异常,Eu/Eu=0.21-0.26之间。在标准化蛛网图上,则显示Ta、Nb、P和Ti的明显亏损以及中等-强烈的负Ba异常,Ba/Ba=0.25-O.64之间,平均值为0.45左右。上述主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与中国大陆科学钻探预先导孔CCSD-PP1岩心以及东海及其邻区地表露头的花岗质片麻岩的化学成分十分相似,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采用激光拉曼技术,配备阴极发光测试,确认中国大陆科学钻  相似文献   
980.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铜资源基地之一。该成矿带广泛发育与Cu-Au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早白垩世火成岩。大多数与成矿有关的中酸性侵入岩具有类似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即富集Sr而贫HREE(如:Y和Yb);但它们具有负的εNd(t)值和相对富集的Sr同位素初始比值(>0.704.),因此,被称为埃达克质岩。根据岩石化学数据,研究区埃达克质侵入岩多数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部分属于钙碱性系列;而火山岩和A型花岗岩类由于其高钾和富铁特征而属于钾质碱性系列。岩石地球化学资料显示,与成矿作用有关的中酸性埃达克质侵入岩经历了复杂的成岩过程,至少包括在深位岩浆房(>35~40 km深度)的分离结晶和在高位岩浆房内的分离结晶或AFC过程两个阶段。同时不排除有下地壳直接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熔体参与的可能性。富钾的火山岩则是原生岩浆在深位岩浆房(>40-50 km深度)经镁铁矿物的分离结晶过程演化而来。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邻区的区域地质构造、早白垩世岩浆岩的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和岩浆活动的时空演变特征的综合分析,推测该成矿带在早白垩世早期处于大陆边缘岩浆弧内陆一侧,岩浆活动与古太平洋板块的斜向俯冲作用有关;晚期由于俯冲板片迁移(变陡),岩浆岩具有弧后环境特征。俯冲板片上部所释放的超临界流体提高了地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