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5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448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182篇
地球物理   728篇
地质学   673篇
海洋学   255篇
天文学   59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12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7篇
  1964年   14篇
  1943年   8篇
  1942年   9篇
  1937年   14篇
  1935年   9篇
  1934年   10篇
  1923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我们通过监测位于亚平宁地区的一个粘土斜坡内正孔隙水压力来分析降水如何影响沿土体剖面的孔隙压力分布,从而影响斜坡稳定性。监测数据在监测滑坡活动的第一个季节(2001年8月-2002年6月)获得。研究地点位于一个复杂滑坡后缘,该处斜坡即将发生浅层滑坡,斜坡变形特征非常明显。 孔隙水压力数据的初步分析显示,过去11个月其变化呈现稳定的趋势。在寒冷潮湿的季节里,饱和带通常延伸到接近地表(小于1m)。孔隙水压力测量显示,任何条件下,整个斜坡内存存明显的垂直向下水流,但其在很大程度上受顺坡水流控制。与降雨对应,浅层地表(1—3m)存在压力脉冲,与低渗透性土体相比,其滞后过程很短,并且水流有瞬时水流的特征。斜坡在观察期问破坏,孔隙水压力的瞬时反应说明其为孔隙水压力型滑坡。 地下水流存在优势路径,这种现象可以解释在同样深度内一些传感器的异常反应。  相似文献   
192.
"This paper compares regional patterns of leaving home in Spain during the 1970s and 1980s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1991 Spanish Sociodemographic Survey. The purpose of this analysis is to demonstrate that while nationally Spain is representative of a southern European pattern of leaving home, (i.e. relatively late and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partnership formation), there is considerable regional variation in timing, incidence and initial destinations on leaving home. These differences are explored using hazard rates of leaving home by destination and birth cohort for 11 Spanish regions."  相似文献   
193.
引言在我国及国外进行的实地及室验室研究证明了在地震破裂前的阶段形变场内存在异常变化〔1,2〕。但预报地震的现状离最终达到的目标还很遥远。从经常在震后回顾性分析中识别出前兆异常过渡到震前依据观测到的异常变化实施真实的地震预报是存在许多困难的。原因是对解题计算法的研究很薄弱,并缺乏可以判断某种预报计算法效能的准则。因此,为了客观评价前兆效应的信息量、揭示最稳定的证明地震孕育的标志、研究在各种观测条件下前兆的时空特征并编制预报计算法,就需要加工处理多年的动态观测资料,这已成为当前用形变方法预报地震的迫…  相似文献   
194.
利用ISEE1& 2 ,AMPTE/IRM和IMP8的高分辨率数据 ,以及MV和TD分析法首次给出了在同一辨认原则下找到的所有磁层顶穿越的法线方向 .在此基础上 ,用分段拟合法研究了磁层顶的平均位形 .结果表明 :(ⅰ )大多数磁层顶穿越是切向间断面 ;(ⅱ )赤道面内的磁层顶存在着某种不对称性 ;(ⅲ )无论行星际磁场南向还是北向 ,夜间一侧的磁层顶截面的张角明显大于白天一侧 ,现有经验模型采用的简单单一曲线可能难以完整描述整个磁层顶的位形 .  相似文献   
195.
花粉植被化模拟的中国中全新世植被分布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花粉植被化模拟通过现代花粉与植被的类比 ,进行古植被模拟和制图 ,是国际全球变化中古植被和古气候研究的重要途径 .对表土花粉的初步测试表明它能够模拟出中国现代主要植被类型 .对 6ka花粉资料运行的结果显示了中国东部的森林植被向北推移约 30 0~ 5 0 0km .西北部荒漠植被和草原植被面积大大缩小 ,青藏高原苔原植被显著地退缩 .该研究对全球 6ka植被制图有重要输入 .  相似文献   
196.
古地磁数据显示了在古地磁和热点参照系之间的不到1000km的运动,即100Ma(百万年)期间的真极移,它意味着地球自转轴一直是相当稳定的。这个长期的自转稳定性可以用晚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大规模板块运动的缓慢变化来解释,只要俯冲带的岩石层是地幔对流导致的地幔密度不均匀性的主要部分。因此,不需要引入其他诸如自转不规则的缓慢再调整之类的机制,就可以解释所观测到的缓慢的真极移。  相似文献   
197.
热液金矿床在独联体国家的分布及成矿系统的产矿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独障体各国热液金矿床分布的分析表明,晚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成矿期金矿化的强度不相上下。对独联体各国的含金性图进行了整理。评价金矿化发育强度的基础主要是大型(〉100t)金矿床总储量(开采余下的储量)数据。将热液金矿床划分了16个地质成因类型;其形成与不同种类的成矿系统有关。评价了各种系统的极限产矿力,普通系统其值可以达到4000t金。讨论了岩浆系统和变质系统的概念。得出了大型矿  相似文献   
198.
199.
约30年来,杰弗瑞斯一布伦(J-B)时距曲线被认为是最准确的标准时距曲线.但观测到的地震波走时在3—4秒时很少与J-B时距曲线所给定的值一致.在地震工作者中就爆破和地震所观测到的地震波走时不同的原因进行过争论,大多数学者认为走时之所以有差别是由于爆破时观测的精度较高所致.为了提高时距曲线的精度,也就是建立全球平均状态的时距曲线,必须考虑不同震中区的速度特点.而J—B时距曲线所利用的地震大多属于太平洋地震带,不能作为全球的平均值.1968年得出的时距曲线虽然用了278个地震和13个爆破的资料,但时距曲线在纵坐标中的位置是根据美国中部地区和上地幔构造模型确定的,因此,也不能作为全球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200.
<正> 1980年12月17日将轻便的MITES天线(见Bull.Geod.53,139—163,1979)设在Haystack天文台附近三座测量标志的顶部。这些天线获得了全球定位系统卫星(NAVSTAR/GPS)的射电干涉测量结果,经过分析后,便确定了这些测量标志之间的基线向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