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2篇
  免费   1512篇
  国内免费   2105篇
测绘学   1005篇
大气科学   871篇
地球物理   1212篇
地质学   3777篇
海洋学   1175篇
天文学   125篇
综合类   528篇
自然地理   946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352篇
  2021年   482篇
  2020年   366篇
  2019年   443篇
  2018年   403篇
  2017年   357篇
  2016年   366篇
  2015年   435篇
  2014年   424篇
  2013年   521篇
  2012年   547篇
  2011年   559篇
  2010年   532篇
  2009年   486篇
  2008年   478篇
  2007年   454篇
  2006年   413篇
  2005年   348篇
  2004年   289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金沙江下段河槽地貌特征与地貌过程*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利用金沙江河谷地貌调查与水利工程选址勘察地质资料,根据河槽纵剖面与18个河谷横剖面的资料以及攀枝花金江河段、会理鱼鲊河段、元谋龙街河段、禄劝凹嘎河段的阶地调查结果,对金沙江下段河槽地貌进行了初步分析,金沙江下段的河谷为典型的深切"V"形河谷,在虎跳峡、乌东德、白鹤滩峡谷段河槽比降发生明显变化。根据河谷阶地下切幅度与形成时代,以T3阶地计算金沙江下段河槽平均下切速率达到0.71~1.18m/ka,以T2阶地计算金沙江下段河槽平均下切速率为0.75~1.36m/ka,因此,近十几万年来,金沙江下段河谷平均下切速率达到0.9~1.0m/ka。现代金沙江河槽底部均堆积了一定厚度的冲积-崩积物覆盖层,最厚的石鼓剖面河床底部冲积物盖层达到173m,一般河段堆积物盖层均达10m以上。金沙江河槽的迁移是河槽下切过程与岸坡崩塌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形成原河槽崩塌阻塞,河槽被动迁移或原河槽改道下切,形成古河槽-离堆山-新河槽的地貌组合,以及河槽侧向迁移3种模式。  相似文献   
962.
空间数据库引擎SDE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海量的GIS数据,由于空间数据的不定长,造成存储效率低下,此外,现有的SQL并不支持空间数据库检索,需要解决空间数据和DBMS之间数据的存储、读取、检索、管理等基本功能。探讨了空间数据库引擎(SDE)的概念、实质和特点,并对Arc SDE进行了研究,对MAPGIS7.0中的SDE做了简短描述。  相似文献   
963.
在分析国内外主要湿地分类系统、总结有关湿地分类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双台河口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适合研究区的湿地景观分类体系。利用1988年、2001年和2007年三个时相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数据,分析研究区内湿地景观类型的变化特点,以及影响研究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从1988年到2007年,研究区内以天然湿地为主,但天然湿地面积呈减少趋势,比重从72.68%降到56.64%;人工湿地面积比重逐渐上升,从2.93%上升到11.86%,增加量为1988年人工湿地面积的3.04倍;非湿地面积的比重从24.38%变化到31.50%。人为因素已成为研究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964.
增城市地下综合管线信息管理系统是集地下综合管线信息的综合管理和管线数据动态更新于一体,为县域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信息资源和管理的技术平台,为政府及各管线权属单位提供了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本文结合增城市地下综合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理念和研发实践,描述了数据库结构、系统的功能设计和动态更新机制,为探索地下综合管线信息化管理、动态更新维护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65.
曹伟超  谭理  申学林  应国伟  王蕾 《测绘》2012,(6):265-268
监测地理国情,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地貌形态数据是重要的基础地理信息,地理国情监测中地貌形态识别是一项必要的基础工作。本文根据25m分辨率的DEM数据,以绝对高程和地形起伏度为地貌形态识别指标,建立适合汶川地震核心灾区的分类分级指标体系,采用数据分割的方法获得研究区6种地貌形态的分布图,识别结果真实可靠,对后续工作具有一定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6.
典型地物特征提取的适宜尺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图像的尺度与图像所表达的信息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在使用遥感图像进行研究和应用的过程中,使用尺度和图像尺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现有尺度的遥感图像不一定能满足应用的要求。为了解决使用尺度与图像现有尺度之间的矛盾,采用基于分维数的尺度转换方法得到以原始图像为基础的大于或小于原尺度的图像,在形成的连续变化的系列图像上提取两种典型地物样本,分别用地物单元周长(P)、面积(S)、面状地物形状系数(F)、斑块分维数(D)这4个表征地物形态特征的因子在各尺度图像上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随着遥感图像栅格尺寸的增大,典型地物样本灰度值的灰阶不断减少,形状复杂度不断降低,地物边界钝化,内部纹理结构简单化、粗糙化。综合分析以上现象,提出利用形状综合指数(Q)来计算适宜表达典型地物形状特征尺度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尺度为30 m图像时是表达水体样本1、居民地样本1、居民地样本2形状的适宜尺度,图像尺度为90 m时,是表达水体样本2形状特征的适宜尺度;通过典型地物形状综合指数成功的计算出典型地物形状的适宜尺度,为表达复杂地物的适宜尺度奠定了基础,并且该方法简单易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7.
探讨了基于作息空间思想的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方法。定义居住和工作的活动空间范围为作息空间,并结合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和泰森多边形构建了作息空间,以作息空间人口密度作为人口空间分布的表达方式。对辽宁省2005年人口统计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精度优于传统的面积权重内插法,结果的地图渲染能够表现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的人口分布特征。该方法不涉及复杂的权重计算过程,也可以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简单易行,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68.
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联网信息的空间竞争域划分方法。在Voronoi图的模型中尝试以网络平台数据作加权因子,使空间竞争域体现互联网中的消费者偏好差异,通过对加权Voronoi图的类型划分和地理学解释,描述竞争环境的空间特征。以北京市健身俱乐部为例,选择大众点评网、爱帮等网络平台信息作为权重因子,构建样本网点的传统Voronoi、互联网信息加权Voronoi计算模型并对比边界线、面积等空间特征分析的结果表明:互联网信息对城市商业游憩网点的空间竞争力产生着不同的影响强度,对Voronoi图空间特征的分类和地理解释可以指示商业网点跨越距离阻碍的消费吸引力及竞争差异,弥补传统加权方法未考虑消费者偏好和购物习惯而对竞争域划分表达不足的缺点。  相似文献   
969.
面向对象的湿地景观遥感分类——以杭州湾南岸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利江  曹宇  胡远满  刘淼  夏栋 《湿地科学》2012,10(2):206-213
在ENVIEX软件的Feature Extraction平台上,利用LandsatTM影像数据,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对杭州湾南岸地区湿地景观进行遥感影像分类;通过与基于最大似然法、人工神经网络法、支持向量机法等传统像元方法的相应分类结果进行比较,系统分析了面向对象方法在中低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湿地景观生态分类中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①较之单一依据像元光谱值进行分类的传统方法,面向对象方法综合考虑了对象的光谱、空间、纹理、色彩等多种属性特征,因而对于类型复杂多样、分布界限模糊、光谱混淆与混合像元现象严重的沿海滩涂、湖泊、河流等湿地景观具有更好的鉴别能力,也因此获得更高的分类精度(研究区景观分类总精度为88.80%,Kappa系数为0.8765);②面向对象方法在分类中提取的是由同质性像元组成的"对象",且在合理的影像分割下得到的对象破碎化程度较低,因而能在较大程度上减小分类结果中的"椒盐噪声"干扰;而基于像元方法提取的景观类型以离散像元形式组成,难以清晰表征景观的边界、形状等信息,所以分类结果中会有明显的噪声现象;③影像分割在运用面向对象方法进行遥感影像分类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实验结果表明,60%的分割尺度和归并尺度组合较有利于中低分辨率影像的遥感分类;④面向对象分类过程中诸如影像分割精度的评价、最优分割尺度的选取、特征空间的优化等问题,则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70.
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降水、土壤水、植物茎干水的同位素组成,结合多元线性混合模型(IsoSource)确定科尔沁沙地东南部樟子松人工林内樟子松的根系吸水范围以及各水源的水分贡献率。通过连续观测强降水事件前后樟子松水分来源的变化,探究降水对樟子松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樟子松茎干水与20cm以下土层的土壤水同位素组成最为接近,樟子松的水分吸收主要集中在这一层(最大取样深度80cm)。IsoSource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一致,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时,大约60%以上的水分来自于20-80cm土层;当这一深度土壤含水量降低时,樟子松将会更多地依赖更深层的土壤水分。樟子松根系分布的最大深度远小于地下水位,因此很难利用到地下水。2009年7月13日14.4mm的降水前后,樟子松茎干水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表明,降水结束后36小时樟子松可以感应到降水对表层20cm土壤水分的补充,这一土层的水分贡献率在接下来的24小时内迅速降低。不同水分条件下水分来源的多样性表明樟子松能较好地适应沙地生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