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9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51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江苏滨海潮滩湿地对潮位变化的生态响应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杨桂山  施雅风  张琛 《地理学报》2002,57(3):327-334
通过江苏滨海平原典型淤泥质潮滩湿地断面定位观测和样品测试数据与潮位变化关系研究,探讨海平面上升导致淤泥质潮滩湿地生态演替的可能情景,结果表明,淤泥质潮滩湿地的潜水水位和水质,土壤盐分和养分以及潮滩植物种类和生产量等生态组分与潮位变化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据此关系推断,海平面上升,不仅将直接通过增加潮滩湿地的潮浸频率,而且还通过抬高潜水的水位与矿化度,引起潮滩湿地表土积盐和植被退化,进而导致潮滩湿地生态发生逆向演替;生物多样性减少,生产量下降和生态类型趋于单一,上部的茅草滩,已淋洗脱盐的表土因重新返盐(次生盐渍化作用),茅草生长受到抑制,将逐步被较低一级的盐蒿取代,同时由于海堤的阻碍,损失的草滩得不到相应的补偿,最终将可能消失;下部的大米草沼泽,其外缘将不断为光滩所取代,内缘上侵由于受到其繁殖速度的限制,在海平面上升速率军装大时补偿速度可能赶不上其退化速度,而导致其分布逐渐变窄,甚至消失,中部的盐蒿滩则由于得到上部草滩退化的补偿和下部大米草沼泽退化的缓冲,范围不断扩大,生态类型多样的潮滩湿地最终将由单一的盐蒿控制。  相似文献   
82.
NMR技术评价油田高温堵剂调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采稠油的主要方式是注蒸汽,其中包括蒸汽驱和蒸汽吞吐,随着蒸汽吞吐的次数增加,稠油的采出量依次递减。由于油层的非均质性严重,蒸汽首先进入高渗层,高渗透地层的稠油首先被采出,低渗透率地层采出很少,之后的蒸汽都进入高渗低层,即产生汽窜,所谓的低效蒸汽,蒸汽冷凝后形成热水,受到重力作用进入底部油层,降低了蒸汽的利用率;同时,由于蒸汽的重力履和沿高渗透地层窜流,使蒸汽在地层中的波及系数降低。为了克服蒸汽驱中的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通过注入一种流体-调剖剂,由于它的高粘度高渗透层后,将减少高渗通道的渗透率,消除“汽窜”,封堵高渗透地层,提高中低渗透油层的动用程度,提高原油产量和采收率。本文利用核磁共振成像(NMR)无损检测技术,对蒸汽驱SAD-□型高温调剖剂进行岩心动态评价实验,考察该调剖剂的热稳定性以及堵剂的封堵效果。  相似文献   
83.
河北阳原东目连第四纪叠层石古环境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组成阳原县东目连湖积台地的第四纪“泥河湾层”地层中,发育多层藻迹层和一层“菜花形”、“锥体状”大叠层石(个体高20 cm),大叠层石层延伸1 km,构成古藻坪微地貌。经OSL和古地磁测试,大叠层石年龄推测为220 ka左右。镜下叠层石片子中见蓝藻门的纤细席藻种Phormidium tenue(Menegh)Genegh和湖泊鞘丝藻种Lyngbya Limnetica Lemmermann等。不同形态叠层石反映不同发育阶段,藻迹发育于高水位边缘部位,大叠层石发育于高水位与低水位之间边缘部位。亮层和暗层交替出现的纹层构造是组成叠层石的基本结构构造,它们是由蓝藻丝体生长代谢活动所致。据同位素、磁化率、粒度、地球化学元素、X衍射、孢粉和生物化石等分析,认为气候暖干、盐度高及大量苔藓虫、介形虫、龙介科蠕虫等生物存在的环境有利于大叠层石形成。叠层石可能属半咸水湖、滨湖浅水环境,但据首次在第四纪泥河湾层中发现的苔藓虫和龙介科蠕虫管分析,其成因是否与海水有过联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4.
土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综述了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稀土赋存形态、稀土生物有效性、稀土在土壤环境中的分布规律、迁移方式及其影响因子。讨论了稀土微肥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效应,并探讨了建立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稀土生物有效性方法学的途径等。  相似文献   
85.
InChina,desertsmovingnorthwardduetotheupliftingoftheQinghai-TibetPlateauaredistributedinarid,semi-aridanddrysub-humidareasof35°-50°Nand75°-125°E.Deserts,GobianddesertificationaffectedareashorizontallycrossedNorthwest,NorthandNortheastChinainalengthof4,500km.Thev…  相似文献   
86.
Ithasbeenatendencytoconstructatouristdestinationintoatouristcommunityinrecenttourismdevelopment.Becauseofwideconnectionsintourismswithothersectors,itisdifficultfortourismoperatorstoguaranteeasmoothtravelonlybythemselves.Inordertomaketraveleasy,tourismo…  相似文献   
87.
A grain-dominant debris-flow deposit of juvenile, basaltic volcaniclastic detritus from a late Eocene-early Oligocene, marine surtseyan volcanic pile in north Otago, New Zealand, contains multiple, semi-circular to U-shaped channel-like structures, or relics thereof, associated with wedges of asymptotic layers of fine and coarse debris. The U-shaped structures are interpreted as channel-like plug flow zones and the associated wedges are interpreted as abandoned parts of the marginal laminar shear flow zone (fine layers) and adjacent plug zone (coarse layers). These appear to have been abandoned by frictional freezing as the plug flow ‘channels’ migrated laterally in an apparently step-like fashion. The debris flow and its deposit appear to have been tabular in geomet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ple transport pathways in debris flows is considered in terms of the geometrical ratio of the width of the flow to the dynamic thickness.  相似文献   
88.
北大别片麻岩的超高压变质证据——来自锆石提供的信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对北大别片麻岩锆石中矿物包体及年代学进行了研究,首次发现了北大别片麻岩的超高压变质作用证据。结合阴极发光图像和同位素定年,片麻岩锆石中矿物包体组合至少可分出三期:(1)原岩岩浆矿物组合,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和磷灰石;(2)超高压变质矿物组合,即金刚石、石榴子石和金红石等;(3)麻粒岩相退变质矿物组合,如透辉石等。其中,金刚石和石榴子石主要以包体形式被包裹于透辉石中,而透辉石是北大别麻粒岩相退变质阶段形成的代表性矿物。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北大别片麻岩的峰期变质时代和麻粒岩相退变质时代分别为218±3Ma和199±10Ma。这些证明北大别片麻岩,如同其中的榴辉岩一样,经过了印支期超高压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89.
历史文献记录的唐五代时期(618-959AD)气候冷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搜寻并考证了有关唐五代时期(618-959AD)气候冷暖变化的历史文献记录,建立了中国唐五代时期气候冷暖变化序列。结合概率变点法和Yamamoto法,发现在9世纪上半叶存在一个突兀的寒冷时期,初步把这一寒冷时期定为794—844AD。该寒冷时期可得到北京石花洞石笋序列的良好印证。  相似文献   
90.
长江三角洲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咨询综合报告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多次视察上海并决定浦东开发开放以来,这一地区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该地区虽仅占有全国1%的土地、6%的人口,但1996年所创产值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1%,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187%。同时,该地区也已成为继珠江三角洲之后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往来最频繁的地区和海内外投资的新的热点。但是,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与布局、农业持续发展、长江口整治与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环境保护等方面也存在不少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受国家计委委托,中国科学院学部从1996年开始组织江、浙、沪地区的有关院士和专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重大问题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调查研究,提出了《长江三角洲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咨询综合报告》及4个专题报告。本刊摘要转发该综合报告,供国内地学界科技人员从事有关研究时参考。《报告》认为,长江三角洲应在我国率先实现现代化并带动长江沿江经济带和长江流域的发展。在现有经济支柱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长江三角洲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主导地位,建设成为三大基地,发挥四大功能,提供五方面服务,即:成为我国进入世界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