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5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437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152篇
地球物理   396篇
地质学   734篇
海洋学   100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149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In this paper,the Gutenberg-Richter model is used to generate seismic events.The events that satisfy the random distribution are also generated.With those events,the natural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Load and Unload Response Ratio(LURR),which measures quantitatively the degree of instability of a nonlinear system,is discussed.The study is based on stress energy release,which is chosen as the response of nonlinear system F3.The comparative results from the observation catalogue and generating data are also studied.It is revealed that the natural probability of LURR is mostly stable when the sample number is sufficient.The lower the natural probability of LURR,the more the precursory is information it may contain.The influence of Y3 resulting from the sample number and the magnitude range of events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72.
Taking the active fault network as the structural frame, the Chinese mainland and its periphery can be regarded as a system of "fault movement and seismogeny." By using the self-coupling method, preliminary study shows that the seismogenic system is a time-ordered dissipation system. The time order in the state far from equilibrium is established and maintained through mass and energy exchanges between the system and the surroundings. The evolution of the seismogenic system follows some properties of unbalanced phase change, namely, critical retard, bifurcation, entropy reduction, etc.  相似文献   
73.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arly estimation of moderately strong aftershock duration time in an earthquake sequence,this study has been conducted.First,the definition of the strong aftershock has been given.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re is a difference in the strong aftershock duration time between the main shock type sequence and the strong earthquake swarm sequence.After dividing the three cases,i.e.,a strong aftershock duration time larger than 1 day,smaller than 1 day,and no strong aftershock occurred in a main shock type sequence by using the pattern recognition method,we gave the rough correlation relation between strong aftershock duration time and first large shock magnitude for two types of sequences.Finally,the judgment index and method of estimating strong aftershock duration times for different sequence types have been given.  相似文献   
74.
我国环境问题与环境地球物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环境和环境问题出发,简述了环境地球物理学的形成过程,并定义环境地球物理学为:应用地球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环境保护、改善和治理方面问题的一门地球物理分支学科.文章叙述了全球和我国当前的主要环境问题,论述了环境地球物理学在解决这些问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介绍了我国环境地球物理学在研究解决某些环境问题中的应用事例;并在分析我国对环境地球物理的需求以及满足这种需求的能力之后指出,我国环境地球物理工作者必将为我国和世界环境问题的解决及学科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5.
腾冲火山区S波速度结构接收函数反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腾冲火山区临近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俯冲的边界,火山活动与构造环境关系密切.采用远震接收函数反演的方法揭示了该区域的深部结构特征. 结果显示, 腾冲火山区S波低速结构明显受到NE向大盈江断裂的影响,断裂的南部存在明显的S波低速构,断裂的北部低速结构不十分明显.火山区存在浅部的低速结构,低速结构与地震活动性存在对应关系.证实了低速结构是火山区热活动的直接因素, 并认为腾冲火山区存在再次活动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76.
将一定范围内的地震数据假设为背景地震和丛集地震的叠加,并同时认为背景地震和丛集地震分别满足不同参数的二维泊松过程.通过引入N阶距离概念,将叠加的二维泊松过程转化为一维的混合密度函数,在对距离阶数进行选择的基础上,最终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混合密度分解,以达到提取地震丛集模式的效果.文中将该算法应用于我国西南地区松潘及龙陵主震前丛集地震的提取,并与C值的时间扫描结合,深化了这两次大地震前地震活动图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77.
基于矩形网格的有限差分走时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大多数速度场,地震波沿射线传播的初至波走时,可以用有限差分外推的方法在二维或三维数值网格上计算出来. 在保证精度的条件下,为提高计算效率和适应性,本文推导了基于任意矩形网格和局部平面波前近似的有限差分初至波走时计算方法. 另外,该方法对首波和散射波做了合适的处理,而且不会碰到传统射线法存在的阴影区和焦散区等问题. 简单模型和复杂的Marmousi模型试算的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度较高并适用于强纵、横向变速的复杂介质. 基于该方法的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 在主要构造和目的层位置的成像效果上基本达到了波动方程法叠前深度偏移的位置成像效果. 由于未考虑续至波等有效能量,在成像的保幅性上不如波动方程法叠前深度偏移的效果,但其计算效率则明显高于全格林函数法和波动方程法.   相似文献   
78.
本文在等离子体准线性理论下研究了地球同步轨道附近哨声湍流对亚暴“种子电子”的波-电子共振相互作用. 当发生这种共振时,“种子电子”的动量分布函数经动量扩散而随时间演化,部分低能电子数减少了,而高能尾部分的相对论电子(能量大于1MeV)数增加了,说明“种子电子”得到了哨声湍流的有效加速,且哨声湍流的能量越高,其加速效率越高. 另外,哨声湍流的频率越低(或波数越小),共振电子的能量越高(或单位质量的动量越大);频率范围越宽,共振电子的能量范围越宽,被加速的电子数也越多. 磁层哨声湍流加速“种子电子” 大约在30h内就可以造成相对论电子数显著增加,这正好和大多数磁暴期间观测到的相对论电子通量的增长时间相当.  相似文献   
79.
苏北海岸带潮成辐射砂脊群的形成及其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黄海潮成辐射砂脊群的面积约为20000km2,以160° 的角度从弓京港向海展开。它与以弓京港为顶点的辐聚辐散潮流场相伴而生。60余个钻孔揭示,毗邻海区辐射砂脊体系的江苏沿岸平原上存在一个面积约3000 km2潮成砂区,其顶点位于东台,同样呈扇形以130°的角度向东展开。在潮成砂区内潮成砂质沉积单元位于冰后期海侵型砂坝-湖沉积层之上,二者之间具明显的冲刷面。砂坝-湖沉积层位于晚更新世基底硬粘土层之上,二者之间有较长的沉积间断。潮成砂沉积层上覆潮坪沉积层,二者呈渐变关系。以潮成砂层底部的侵蚀面为界,其下为海侵序列,其上为海退序列。古潮流的研究揭示,潮成砂区内同样存在辐聚辐散的古潮流场,其顶点位于东台附近。由此推断,沿海平原的潮成砂区内也是辐射状潮成砂脊体系,它形成于全新世海退时期。由于长江和黄河三角洲的前展,以东台为顶点的潮成砂脊体系逐渐暴露成陆。陆上和海域潮成辐射砂脊群形成于相同的潮汐动力环境,但处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前者形成于全新世中期,后者发育于全新世晚期。矿物分析揭示,陆上和海区的潮成辐射砂脊体系主要由长江和黄河沉积物组成,其中长江沉积物由南向北运移,且时间较早;黄河沉积物由北向南运移,时间较迟,这种泥沙的运移趋势一直延续至今。随着海平面上升趋于减缓,长江三角洲增长,江苏海岸线向外推进,苏北潮成砂区逐渐出露成陆。1128年黄河由苏北入海,大量的黄河沉积物的加入,加快了本区海岸线的推进速度。潮成辐射砂脊体系与辐聚辐散的潮流场相伴而生,全新世最大海侵以来,辐聚辐散的潮流场的位置曾经历三次变化,第一次以长江古河口湾为顶点,第二次位于现今陆上潮成砂区,第三次位于以弓京港为顶点的现代海域,代表了潮成辐射砂脊体系发育的三个阶段。只是长江古河口湾的潮成辐射砂脊体系由于河流的巨大改造作用,可能未很好保存,至今未发现典型的辐射砂脊体系。  相似文献   
80.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不同层次构造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柴达木盆地地震、非地震资料进行综合解释研究发现,新生代盆地深、浅层构造存在较大差异,盆地沉积在不同时期受到不同构造格局的控制。古近系受近东西向构造控制,新近系受北西向构造控制,显示了柴达木盆地新生代为不同时期受不同方向构造控制的大型叠合盆地。盆地地层深、浅层构造变形特征不同,深层表现为陡倾的逆冲断裂构造,以断块构造为主要特征;中浅层表现为滑脱褶皱与滑脱断裂构造;地表在背斜核部发育斜列展布的正断层构造。盆地经历了多旋回沉积和多方式的后期改造,不同的构造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储油气构造模式,认识这一点对于盆地深层的油气勘探,特别是寻找隐蔽油气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