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6篇
  免费   562篇
  国内免费   787篇
测绘学   147篇
大气科学   790篇
地球物理   639篇
地质学   1478篇
海洋学   265篇
天文学   141篇
综合类   309篇
自然地理   34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Three kinds of tundra plant samples including Dicranum angnstum(a type of boreal bryophyte) , PuccineUia phryganodes (a type of fringy p/ant),Salix polaris (a type of vascular plant) and surface soil were samples in 200 at Ny-Alesund of the Arctic.The levels of eight heavy metal elements (Hg, Pb, Cd, Cu, Zn, Ni, Fe and Mn) and three metal-like dements (As, Se, Sr) in the plant and soil samples of the areas within previous coal mining activitie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areas.The relative accumulation of these elements in these tundra plant sample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one in the soft samples, especially in the areas affected by previous coal-mining activities.Thus, the pollution is apparently from local coal mining activity.Dicranum angustum has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among those elements, and it can be a good bio-indicator for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Ny(A)lesund.Though Ny(A)lesund is less polluted by heavy metal than nearby Northern European human living areas, but much more than the tundras of the Alaska, Greenland and the Antarctic.  相似文献   
952.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事物空间分布的科学,实地考察在地理学科中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英格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及新加坡中学地理课程,发现其普遍重视地理考察,并且在公开考试中考核学生的地理考察技能。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应系统地加强中学地理考察活动的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价。  相似文献   
953.
Pei  Xiangjun  Cui  Shenghua  Zhu  Ling  Wang  Hui  Luo  Luguang  Zhang  Xiaochao 《Natural Hazards》2022,111(1):51-78
Natural Hazards - A gentle bedding slope (16° dip angle) failure at Sanxicun (SXC) village in Dujiangyan city was triggered by heavy rainfall in 2013. The landslide has a sliding distance of...  相似文献   
954.
He  Jian  Zhang  Limin  Fan  Ruilin  Zhou  Shengyang  Luo  Hongyu  Peng  Dalei 《Landslides》2022,19(4):913-928
Landslides - To cope with frequent debris flow hazards, many cascade check dams and diversion channels have been adopted in Wenchuan, Sichuan, China, o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相似文献   
955.
以研究区上古生界煤层气资源为主,通过收集已有地质勘查成果、地震剖面处理解释、测井资料再处理解释等资料,分析了煤层气成藏地质背景,恢复煤系地层的岩相古地理面貌。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煤层气形成的地质条件,研究煤层气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和煤层气的赋存规律,采用单因素分析综合地质评价方法优选出上古生界煤层气的目的层段和有利区,为河南省煤层气勘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6.
根据目前边坡失稳案例统计,导致边坡失稳破坏的原因多为降雨入渗,目前大多学者对自然边坡在降雨入渗条件下的失稳机理做了大量研究,但是对于不同降雨入渗条件下边坡加固结构及其稳定性是如何随降雨强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研究却较少。以云南昆明某边坡为研究对象,考虑土体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及非饱和强度理论,通过有限元软件MIDAS-GTS分析研究降雨动态过程中边坡加固结构内力的变化规律及边坡的稳定性变化规律。研究发现:①当降雨时长一定时,降雨强度越大,非饱和区越小,负孔隙水压力降低越明显,安全系数越差;②随着降雨入渗的进行,边坡下滑力增大,抗滑力逐渐变小;③降雨入渗对原始边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大,但是对加固后边坡的稳定性影响相对较小;④预应力锚索轴力随着降雨时长增大而增大,当降雨时长一定时,锚索轴力随降雨强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957.
Du  Jianting  Luo  Shengmin  Hu  Liming  Guo  Brandon  Guo  Dongdong  Zhang  Guoping 《Acta Geotechnica》2022,17(2):339-354
Acta Geotechnica -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hales, a type of heterogeneous and multiphase composite, are of multiscale characteristics in nature. A large number of indentation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958.
Wang  Tengfei  Ma  Hongfei  Liu  Kaiwen  Luo  Qiang  Xiao  Shiguo 《Acta Geotechnica》2022,17(9):4145-4171
Acta Geotechnica - A ground modification technique with rigid columns and ground beams for supporting an embankment over multilayered soft soils is introduced and investigated. A fully coupled...  相似文献   
959.
何文雨  旺罗 《地质论评》2023,69(4):2023040016-2023040016
全新世(11. 7 ka BP)作为最年轻的地质年代,其气候变化相对晚更新世冰期稳定,但仍存在千百年尺度的气候波动。造成这些气候波动的可能有多种原因,但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这一时期的气候变化与人类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其短尺度的气候变化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通过对文献资料分析,综述了全新世千百年尺度的气候突变的原因。全新世早期温度普遍升高主要与太阳活动变化有关,期间冰盖消融与海洋环流作用引起百年尺度的气候事件。全新世中期气温最高,但也发现多次干冷气候事件,主要为冰川活动导致。全新世晚期温度降低,主要是以火山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冷。其他因素如地球轨道参数、潮汐作用、冰川作用、海洋环流等在全新世各个时期对气候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960.
何文雨  旺罗 《地质论评》2023,69(6):2308-2324
全新世(11. 7 ka BP)作为最年轻的地质年代,其气候变化相对晚更新世冰期稳定,但仍存在千百年尺度的气候波动。造成这些气候波动的可能有多种原因,但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这一时期的气候变化与人类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其短尺度的气候变化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通过对文献资料分析,综述了全新世千百年尺度的气候突变的原因。全新世早期温度普遍升高主要与太阳活动变化有关,期间冰盖消融与海洋环流作用引起百年尺度的气候事件。全新世中期气温最高,但也发现多次干冷气候事件,主要为冰川活动导致。全新世晚期温度降低,主要是以火山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冷。其他因素如地球轨道参数、潮汐作用、冰川作用、海洋环流等在全新世各个时期对气候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