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8篇
  免费   949篇
  国内免费   1186篇
测绘学   397篇
大气科学   779篇
地球物理   1131篇
地质学   2747篇
海洋学   598篇
天文学   313篇
综合类   431篇
自然地理   72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231篇
  2021年   274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293篇
  2018年   282篇
  2017年   284篇
  2016年   275篇
  2015年   269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304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313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5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密度参数是页岩储层评价的重要敏感参数,但通常认为准确获得密度信息难度较大.本文探索提出了一种稳定的基于弹性阻抗的叠前密度反演方法,以提高优质页岩的识别精度.首先,基于不同的参数化弹性阻抗方程开展密度敏感性分析,优选了敏感性最高的Aki-Richards近似弹性阻抗方程作为反演方程.然后,在弹性阻抗方程线性化的基础上,假设反演方程系数矩阵的逆存在,将密度(取对数)表示为多个角度弹性阻抗(取对数)的加权和,通过井旁道弹性阻抗反演结果与测井数据的回归求取加权系数,避免了常规反演方法对大型系数矩阵的求逆计算,从而提高了密度反演的稳定性,同时由于利用测井资料作为匹配目标,密度反演的精度也得到了提高.模型试算和涪陵页岩气田的实际资料应用实践均表明了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密度反演的精度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4.
李程  陈东 《地球物理学报》2019,62(6):1991-2000
高能电子穿透航天器并在其内部沉积电荷从而引发深层充电效应,是导致卫星故障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评估深层充电效应诱发卫星异常的风险,本文基于贝叶斯方法,使用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异常数据和GOES-8卫星的电子通量探测数据,计算了不同能量阈值及累积时间的电子注量、不同卫星配置下模拟仿真的沉积电荷,并分别与卫星异常建立一系列概率风险模型.本文从模型中随机抽样得到模拟异常,并与实测异常构造混淆矩阵以评估模型拟合优度,结果表明1.0MeV电子3日累积注量-卫星异常概率风险模型为该卫星最优模型.本文利用最优模型对该卫星深层充电效应风险进行了计算,在1.0MeV电子3日累积注量达到2.0×10~(10)cm~(-2)·sr~(-1)时,该卫星发生深层充电异常的平均后验概率为27%,且95%最小可信值为22%.根据最优模型,我们对该卫星最可能导致异常的部件的材料和结构等特征做出了推断.  相似文献   
995.
组合震源技术通过调节延迟激发时间和震源埋藏深度能够实现地震波场的定向传播,提高地震波的照明能量和地震数据信噪比.然而,目前国内外对基于特定目标的组合震源最佳聚焦方向的选取以及起伏地表组合震源定向理论的研究相对较少.在聚焦方向选取方面,目前基本是利用多种不同延时参数的组合震源分别进行试验,从而确定较好的组合震源延时参数.本文则利用爆炸反射面原理,在目的层界面上均匀布置震源同时激发地震波,能够产生垂直于地层界面传播的平面波,当初至波传播至地表时进行地表方向统计.根据互易性原理,以初至波传播方向的反方向为聚焦方向,激发产生的地震波主波束方向将垂直入射到目的层界面上,从而精确的计算出组合震源的最佳聚焦方向.在组合震源定向方面,目前主要是利用组合震源方向因子公式进行计算,但该方法要求震源布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不能满足起伏地表的应用要求.本文以惠更斯-菲涅尔原理为理论基础,提出通过炮点向量在聚焦方向上的投影来确定组合震源传播至虚拟波前的走时,从而确定任意起伏地表组合震源的延迟激发时间.该方法不仅能够计算出沿给定地质模型的目的层界面垂直入射的组合震源聚焦方向,也能够确定任意起伏地表情况下形成沿该聚焦方向定向传播地震波场的组合震源延迟激发时间.因此,本文提出的面向目标的起伏地表组合震源延时参数计算方法对组合震源数据采集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96.
The topography data of the Zengmu Shoal and its adjacent area are acquired by the SeaBat-8111 multibeam system.The full survey covering over the Zengmu Shoal area gives us new knowledge about the area. It is a flat underwater platform consisting ofcoral reefs, its fathom line is like a trap in near SN direction and its shape is like an isosceles triangle with the acute angle pointing to the north. The east and west sides ofthe shoal are steep while its south side is more gentle. As viewed from geological evolution, the Zengmu Shoal is a typical biologic coral landform caused by tectonic uplift.  相似文献   
997.
Recently, the application of active control to seismic‐excited buildings has attracted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To demonstrate the practical applicability of active control, we have conducted experimental tests using a full‐scale three‐storey building equipped with active bracing systems on the shake table at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NCREE), Taiwan.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ntrol–structure interaction (CSI) effect is significant. A state‐space analytical model of this actively controlled building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SI effect i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using a system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based on curve‐fitting of transfer functions. To verify the accuracy of the analytical model for simulating the controlled response, four sets of 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 (LQG) controllers using acceleration feedback are designed and further experimental tests are conducted for comparison.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remarkable. The construction of an accurate analytical model is important for active control, and such an analytical model can be used for future benchmark studies of different control algorithms based on numerical simulations. Copyright © 200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8.
为了探讨陆相断陷盆地厚层砾岩的沉积特征、成因机制和控制因素,寻找有利勘探目标,以滦平盆地西瓜园组中段厚层砾岩为研究对象,运用沉积学理论,结合测井、录井、岩心、薄片和测试结果,对厚层砾岩的岩相及岩相组合、沉积构造和电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西瓜园组中段厚层砾岩具有被黑色页岩包裹的特征,即顶、底部与黑色页岩突变接触。岩心中大量的黄铁矿和部分敏感元素指标反映了缺氧的强还原环境,表明其为深水环境中的砾岩体。基于不同成因,共识别出滑动、滑塌2种重力流类型。滑动沉积主要包括6种岩相、5种岩相组合,以主滑动面、次滑动面、高角度层理,以及层内小型正断层和逆断层为主要识别标志;滑塌沉积包括6种岩相、4种岩相组合,以滑动面、滑塌变形构造、包卷层理、泄水构造、变形砾以及部分原生层理(粒序层理)为主要识别标志。根据滑动面的发育位置、自然伽马曲线和声波曲线的幅度变化特征,可以划分出4期滑动沉积。西瓜园组时期滦平盆地的边缘坡折带、物源供给和一定的触发机制共同控制深水滑动、滑塌型重力流的形成,结合控制因素和沉积特征建立陆相断陷湖盆陡坡带滑动-滑塌型重力流的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999.
程晓  张艳梅 《极地研究》2004,16(2):106-113
雪的微波散射特性与液态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由于融化导致的液态水成分增大将导致雪层后向散射大大降低。利用南极地区同季相SAAS(1978)和NSCAT(1996)Ku波段散射计数据进行差分处理,得出后向散射发生显著变化的地区。以EllsworthLand为例,结合自动气象站历史数据记录,得出该地区后向散射减弱部分源于气温升高融化加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