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2篇
  免费   966篇
  国内免费   1467篇
测绘学   815篇
大气科学   457篇
地球物理   642篇
地质学   2775篇
海洋学   556篇
天文学   61篇
综合类   305篇
自然地理   584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218篇
  2021年   299篇
  2020年   230篇
  2019年   271篇
  2018年   242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227篇
  2015年   266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352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355篇
  2010年   376篇
  2009年   321篇
  2008年   348篇
  2007年   334篇
  2006年   317篇
  2005年   281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1.
与时俱进,发展中国大地构造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黄汲清经典著作《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的深远影响。它是中国大地构造研究的奠基之作和经典著作 ,其基本内容和主要论点已为实践所证实 ,并为国内外地质界所认同。这部著作不仅全面系统地总结了过去 ,而且对一些重大地质问题进行了科学预测 ,为后人指出了研究的方向。它是一部你什么时候读都有味道 ,都会受到新的启发的著作。黄汲清的学术思想是民主的、开放的 ,与时俱进的。在《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中 ,他运用阿尔冈活动论的思想 ,阐述了中国大地构造的动力演化过程。之后 ,他又吸收了裴伟深断裂的思想 ,深入研究了中国的深断裂。 2 0世纪 70年代 ,他指导他的学生将多旋回思想与板块构造结合 ,在中国大地构造图上首次详细标绘了中国境内的板块缝合带 ,从全球动力学角度 ,将他 1 94 5年提出的亚洲三种构造型式发展为古亚洲、特提斯和滨太平洋三大构造域。黄汲清的研究始终是从东亚地质的实际情况出发 ,他曾多次指出 :中国是全球构造研究中的一块宝地 ,中国人应该为世界地质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2.
阐述了我国水文水资源研究的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当前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以新疆地区为例,对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水文水资源研究方向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3.
通过对1983年12月28日、2002年12月26日百色市两次异常降雪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发现冬季孟加拉湾槽的发展东移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由于孟加拉湾槽前暖湿气流强盛,这种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在低空冷空气堆(冷锋)上发生强烈的系统性上升运动,从而导致百色市及其邻近地区出现异常的雨雪天气。  相似文献   
114.
中国兴凯湖北岸平原晚全新世花粉记录及泥炭沼泽形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兴凯湖北岸平原泥炭剖面高分辩率花粉分析研究,对晚全新世花粉划分4个组合带。XKH-4组合时期(1857~1746aB.P.)为沼泽发育前期,这一时期花粉浓度小,陆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气候干冷。XKH-3组合时期(1746~1287aB.P.)为沼泽发育早期,这一时期花粉浓度较大,且水生植物花粉含量为剖面最高,喜温落叶阔叶植物大发展时期,气候温和湿润。XKH-2组合时期(1287~602aB.P.)为沼泽发育中期,这一时期花粉浓度最小,但以陆生草本植物为主,木本植物为辅,水生植物急剧减少,针叶植物出现两次高峰,气候向冷干方向发展。XKH-1组合时期(602aB.P.至今)为沼泽发育盛期,这一时期花粉浓度最大,陆生草本植物大发展时期,气候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115.
线阵推扫影像的核线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线阵CCD推扫式影像和框幅式中心投影影像的核线理论的对比研究,建立了线阵CCD推扫式影像的核线理论,并探讨了它的基本特性,从而为核线在线阵CCD推扫式影像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6.
During the last decade of the 20th century, extensive conversion in agricultural land use took place in Northeast China.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ascertain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determine its causes, and analyze its environmental impact. Especially we attempt to elucidate how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have facilitated the change at a time of agrarian restructuring when newly emerging free market was hybridized with the former planned economy. Information on six categories of land use was mapped from interpretation of Landsat TM images recorded in 1990, 1995 and 2000. Most of land use changes took place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decade, coinciding with abrupt and chaotic changes in government directives. Farmland was changed mainly to woodland, water body and built-up areas while woodland and grassland were converted chiefly to farmland. Spatially, the change from farmland to woodland was restricted to the west of the study area. The change from grassland to farmland took place in the grazing and farming interlocked west. These chaotic and occasionally conflicting changes were largely caused by lack of stability and consistency in agricultural land use policies promulgated. They have exerted adverse impacts on the local environment, including land degradation, increased flooding, and modified climate regime.  相似文献   
117.
南半球对流层气候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太阳活动的联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南半球对流层温度场谱分析和逐次滤波分析发现,南半球对流层大气温度场半个多世纪以来呈现明显的持续升温趋势,升温幅度由低层到高层逐步增加,其中地面层1 000 hPa年升温率为0.013℃/a,对流层中部500 hPa年升温率为0.019℃/ a,对流层上部300 hPa年升温率为0.036℃/ a;滤除南半球大气温度场的趋势变化,发现南半球大气温度场从地面层直至对流层顶广泛盛行着十分显著的与太阳磁场磁性22年周期变化相一致的变化周期。太阳磁场磁性周期变化趋势略有超前,分析认为,这是南半球对流层大气气候系统对太阳磁场周期性变化的响应。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南半球从地面层1 000 hPa到对流层顶,再到平流层中部10 hPa各层次大气温度变化22年周期分量振荡位相基本一致,周期振幅由低层到高层迅速增大,说明太阳磁场变化对对流层高层比低层影响大,对平流层影响更大。其中地面层1 000 hPa温度场的22年变化周期是在滤除趋势变化和11年周期之后才显现出来的,所以太阳磁场磁性周期变化对地面层气候的影响较小并且经常处于被掩盖状态;南半球地面层1 000 hPa温度场滤除趋势变化之后显示出十分显著的与太阳活动11年周期相一致的变化周期,分析认为,这是南半球对流层大气气候系统对太阳活动11周期性变化的响应。对流层上层300 hPa温度场滤除趋势变化和22年周期之后也显示出11年变化周期,而对流层中部500 hPa则无此周期反应,说明太阳活动11年周期对地面层1 000 hPa大气气候影响最明显,对流层中上层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18.
我国早更新世古人类遗址时代的确定对于认识早期人类起源、扩散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元谋人化石的各种年龄测定结果和认识分歧进行了综合评述。综合分析认为,在翔实的岩石地层学和古生物地层学基础上,开展高分辨率磁性地层学研究是解决包括元谋人在内的这一时期哺乳动物时代科学问题的最有效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19.
云南省祥(云)-临(沧)公路红土坡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变形严重,洞内数次冒顶、产生地面陷落,并诱发滑坡,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并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文章根据现场勘查及变形监控量测资料,详细论述了隧道变形特点,从地层岩性、构造、地应力条件、地下水作用、施工工艺、滑坡影响等方面综合分析了隧道变形原因。红土坡隧道变形是软弱的地层岩性、地应力条件改变、地下水作用、施工工艺以及滑坡偏压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隧道变形诱发滑坡,滑坡又促使隧道进一步变形。基于此,文章提出了首先对滑坡进行支挡,再对隧道围岩进行加固的整治思路,并提出具体工程方案。整治工程实施后,红土坡隧道变形已得到完全控制,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0.
主要研究了以多种富镁矿物为原料,制备适合于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新型镁质膨胀材料,用以补偿大坝由于温度应力引起的收缩。通过在不同粉煤灰掺量的水泥浆体中,外掺不同比例的新型镁质膨胀材料和传统MgO膨胀剂,研究水泥浆体压蒸膨胀率的变化规律以及40℃水中长龄期养护膨胀率的变化过程及趋势。结果表明,随着膨胀材料掺量的增加,膨胀率相应增加。随着养护龄期的延长,膨胀率相应增大,到120d左右,膨胀趋于平缓。粉煤灰对传统MgO膨胀剂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新型镁质膨胀材料能很好的改善抑制作用,从而满足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工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