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32篇
  免费   2167篇
  国内免费   3096篇
测绘学   1434篇
大气科学   1509篇
地球物理   1935篇
地质学   5218篇
海洋学   1547篇
天文学   201篇
综合类   740篇
自然地理   1311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565篇
  2021年   684篇
  2020年   552篇
  2019年   679篇
  2018年   576篇
  2017年   573篇
  2016年   610篇
  2015年   698篇
  2014年   611篇
  2013年   796篇
  2012年   796篇
  2011年   753篇
  2010年   727篇
  2009年   766篇
  2008年   721篇
  2007年   649篇
  2006年   635篇
  2005年   450篇
  2004年   336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56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6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21.
扩展了现有的属性委托授权机制的二值信任为主观区间信任,提出了可信角色和信任约束概念的定义,建立了依据角色信任评估的角色委托控制策略,建立了依据实体信任评估的授权控制规则,给出了委托策略中实体信任度递减的计算方法,将这些策略和规则用逻辑的语法形式表示,并进一步对逻辑程序赋予计算推导的语义,在属性委托授权机制的逻辑语义基础上实现了委托和授权的主现信任控制.  相似文献   
122.
区域矿产评价模型——以赤峰红花沟金矿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中,区域矿产评价模型包括远景区圈定要素组合、远景区优选要素组合、矿床数估计要素组合和资源量估算要素组合,它们成功地解决了矿产预测中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知识驱动和数据驱动相结合的问题.通过对赤峰燕山期红花沟式岩浆热液型金矿资源的定位、定量预测,共圈定远景区11个,其中A类远景区4个,B类远景区3个,C类远景区4个;预测潜在矿床数8个,潜在资源量306.532 t.本区该类型金矿资源潜力巨大,具有很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23.
姬塬油田长4+5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与成岩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常规物性、岩石及铸体薄片、重矿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多项测试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4 5含油砂体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储集类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长4 5储层孔隙主要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粒间溶孔次之,孔隙组合一般以粒间孔和溶孔-粒间孔为主。本区破坏性成岩作用包括机械压实作用、石英及长石的次生加大、碳酸盐胶结作用等,其中压实作用是造成本区砂岩原生孔隙大量丧失的主要原因。建设性成岩作用为溶蚀作用、绿泥石粘土膜形成作用,但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对储层物性的改善不足。  相似文献   
124.
通过西澳科庭大学离子探针中心的远程测试,在双桥山群横涌组和安乐林组斑脱岩中获得大量锆石,其SHRIMP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831 Ma±5 Ma(横涌组)、829 Ma±5 Ma(安乐林组),在河上镇群上墅组中获得加权平均年龄767 Ma±5 Ma。锆石SHRIMP U-Pb年龄表明华南地区广为发育的双桥山群应归入新元古界,该年龄为标定双桥山群在地层柱中的位置提供了准确的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5.
大气湍流扰动严重影响了空间目标的观测、成像和识别。在目标图像的重建过程中,对成像系统和大气条件先验知识的缺乏使PSF(Point Spread Function)的估计成为解决病态问题的重要内容。在NSWT(NonSubsampled Wavelet Transform)和Fried参数的理论基础上,根据不同尺度下小波变换模极大值和高斯点扩散函数方差的关系,结合Fried参数提出一种新的估计方法,即基于非抽取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的PSF估计算法。实验结果证明,该估计算法是确实可行的,重建的PSF能够有效地改善因受大气湍流影响的图像解卷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6.
一种DBS多普勒中心的估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普勒中心估计是DBS成像的重要问题,其估计的准确性决定了扫描中心角补偿、距离走动校正等多项性能的精度.对DBS基本原理和多普勒中心估计进行了介绍,提出了采取相关函数法完成精确多普勒中心估计,利用距离走动率进行解模糊的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分析.还提出了采取三重频法来避开多普勒盲区,从而得到无模糊的多普勒中心,保证高精度的成像.  相似文献   
127.
基于天池煤矿地质勘探资料,结合区域构造背景研究了矿井地质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天池煤矿构造属简单构造,地层总体呈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矿井内褶皱发育程度较低,断层以正断层为主,其次为低角度逆掩断层。陷落柱分布较为杂乱,成群出现,常见于褶皱轴部。自三叠纪末期开始一直受到区域构造活动的控制作用,印支期受SN向的挤压,形成了一些近EW向的构造;燕山期经历两期NWW--SEE向挤压使井田内地层及煤层主体呈NE走向;喜山早期的NE—SW向挤压,导致NE向断层的性质发生转变;上新世开始表现为区域上的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128.
形变,应变短临前兆标志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各手段的前兆异常标志,从而组合各类前兆标志体系是“八五”地震短临预报攻关研究项目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以形变,应变手段的主要研究对象,初步建立了一个形变应变短临前兆标志体系,并总结出了各种异常的判别标志,为利用系统优化理论和专家系统理论进一步研究形变应前兆系统和地震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提高中短期地震预报的水平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9.
Summary Direct measurements of the thermal plasma parameters in the topside ionosphere reveal variations of the plasmasphere boundary in the dusk sector. The ACTIVE satellite's near-polar orbits at altitudes of 500 – 1800 km around winter solstice 1989 were used to study the bulge region of the plasmasphere during interval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geomagnetic agitation. The narrow, sharply defined trough in electron concentr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plasmapause under quiet conditions situated at L = 6 – 7 moved to lower L-values with increasing geomagnetic activity. This narrow trough can be found in all main ion constituents. During periods of moderate geomagnetic activity, following the onset of a weak magnetic storm, a portion of the plasmaspheric bulge region was separated from the main plasmaspheric body. This can be seen in the outer ionosphere as an inner narrow trough at lower L-value. Troughs in light ions need no longer coincide with this in electron concentration. He+ is the most sensitive constituent reflecting the dusk sector plasmaspheric situation at this altitude.Dedicated to the Memory of Professor Karel P  相似文献   
130.
极性转换期间地球磁场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采自中国黄土高原西峰(35.7°N,107.6°E)和段家坡(34.2°N,109.2°E)两个剖面中黄土层L8和古土壤层S8的1281块定向古地磁样品做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研究.证实了Matuyama-Brunhes(M-B)极性转换带位于L8的中下部.提出了下列观点:1.M-B极性转换过程与地球磁场方向变化相联系的持续时间为3600-4500a,而与地球磁场强度变化相联系的持续时间则为8000-9000a,即强度变化存在“超前和滞后” 效应;2.M-B转换场的形态是由三次快速倒转和一次不成功的倒转构成,或者说,转换场具有快速变换极性的振荡特征;3.M-B转换过程中地球磁场并不是以轴对称的非偶极子场为主,而是偶极子场至少与非偶极子场相当;4.中国黄土-古土壤沉积物所含磁性矿物的主要成分是磁铁矿,它是研究极性转换期间地球磁场详细结构的良好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