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0篇
  免费   1592篇
  国内免费   2055篇
测绘学   1064篇
大气科学   1277篇
地球物理   1303篇
地质学   3879篇
海洋学   1163篇
天文学   202篇
综合类   610篇
自然地理   979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453篇
  2021年   541篇
  2020年   445篇
  2019年   508篇
  2018年   466篇
  2017年   433篇
  2016年   438篇
  2015年   453篇
  2014年   504篇
  2013年   573篇
  2012年   609篇
  2011年   513篇
  2010年   524篇
  2009年   464篇
  2008年   467篇
  2007年   410篇
  2006年   387篇
  2005年   333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289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阐述了城市或区域范围内早期预警协作和预警联合发布的必要性,以及系统的具体设计思路,包括当前城市灾害预警应用现状分析,城市预警数据管理、系统应用设计,系统应用创新三个方面,最终通过城市预警信息融合和共享,来应对解决宽泛而又错综复杂的各类城市灾害问题,拓展应急协作工作的信息广度,提升公众防范的精细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992.
在分析国内外主要湿地分类系统、总结有关湿地分类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双台河口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适合研究区的湿地景观分类体系。利用1988年、2001年和2007年三个时相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数据,分析研究区内湿地景观类型的变化特点,以及影响研究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从1988年到2007年,研究区内以天然湿地为主,但天然湿地面积呈减少趋势,比重从72.68%降到56.64%;人工湿地面积比重逐渐上升,从2.93%上升到11.86%,增加量为1988年人工湿地面积的3.04倍;非湿地面积的比重从24.38%变化到31.50%。人为因素已成为研究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993.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借助于ArcGIS 9.2和Fragstats 3.3,以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为基础,选择合理的景观指数,对富源县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内耕地和林地是构成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主体,各地类较分散,但破碎度不大,总体反映富源县土地利用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994.
S-100——《通用海洋测绘数据模型》是IHO颁布的海洋测绘最新国际标准,其中的空间模式是描述几何类型及其相互关系的框架,在描述、存储、应用海洋测绘地理空间数据方面起着基础和关键性作用。从拓扑学的角度对S-100空间模式的几何构造理论进行了总结,对几何类型的基本框架、继承关系、用途和构造方法进行了分析,将其与现行国内外标准的空间模式进行了对比,进而得出它具有数学严密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等优点,同时也发现了一个类型继承错误以及无法描述线群和面群的不足。  相似文献   
995.
以城市居住小区为统计单元,研究了吉林市城市居住小区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通过对吉林市居住小区资料的分析,归纳为5种类型:传统边缘小区、单位住宅小区、混合住宅小区、中低档商品房小区和高档商品房小区.运用密度分析法、圈层距离分析法和景观格局测度法,分析了各类居住小区的空间形态特征,归纳出目前吉林市城市居住空间的3个空间结构层次:中心城区、外围城区和城市边缘区.传统边缘小区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区,在西部和南部边缘有较高的密度;单位住宅小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和外围城区,地块破碎度较小;混合住宅小区数量最多,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外围城区也有较多分布;中低档住宅小区数量很多,分布较均匀;高档商品房小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和外围城区交汇处的松花江沿岸,在城市边缘区没有分布.运用叠置分析法分析了吉林市城市居住空间的资源可获性,并将资源可获性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混合住宅小区的资源可获性指数最高,传统边缘小区指数最低.通过对小区居民的调查问卷,分析了各个类别城市居住小区内居民的社会结构特征.发现小区的社会分异现象初显,居住小区内居民同质属性越来越弱,居民生活社区化明显,邻里关系淡化,老龄化特征凸显.  相似文献   
996.
历史时期中国重大自然灾害时空分异特征(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Based on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recor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requency and distribution of major disasters that took place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The findings show that occurrenc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disasters varied and spatial pattern at provincial level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s well.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 stro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ype of disaster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hat the spatial pattern of losses was not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frequency. The reasons are: (1) the hazard-formative environments which, to a large extent, determin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disaster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2) the losses caused by natural disaster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economy and population. Number of deaths was usually large in areas where agriculture, culture and business were relatively developed. The spatial pattern of disaster losses is an evitable result of uneve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相似文献   
997.
提出了特征词双重属性的构建策略,为带有约束条件的中文命令直接转化为GIS操作提供了解决方法.针对复杂的空间、属性约束条件,定义了条件文法并设计了规则模板的生成算法;通过特征词的双重属性建立了中文命令与GIS功能函数之间的联系,采用规则匹配、函数映射方法实现中文语义解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研究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8.
中国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态势及其空间分异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孙东琪  张京祥  朱传耿  胡毅  周亮 《地理学报》2012,67(12):1599-1610
在搜集整理1990、1995、2000、2005、2010年5个时间点的相关多种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借助Excel、SPSS19.0、ArcGIS10.0技术,对中国及其31个省市区、三大经济带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了其生态环境的变化态势,计算了中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的变化轨迹。研究表明:①1990-2010年20年间中国生态环境恶化态势有所减缓,但依然很严重。②总的来看,自1990年至今,中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局部改善,治理小于破坏,生态赤字依然在扩大的态势没有得到真正改变,还要持续一定的时间。③中国自西向东生态环境质量越来越好,生态环境质量恶化速度逐渐变缓。这种状况的出现,除了先天的自然环境基础外,自西向东区域经济、科技、文化越来越发达,生态环境治理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力度越来越大起到了关键作用。④多年来粗放型的经济发展使中国人口、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严重失调,其31个省市区也是如此。因此,控制人口,改善环境,集约精细化发展,进行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调控势在必行,各级政府应当高度重视、深入研究、详细论证、科学实施。  相似文献   
999.
马海涛  周春山  刘逸 《地理研究》2012,31(6):1057-1065
网络演化是演化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新近热点之一。在当前的理论探讨中主要强调路径依赖和惯例对网络演化的强化作用,对于信任这个关键要素缺乏深入探讨。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比金融危机前后广东省纺织服装行业生产网络的空间结构,揭示信任与生产网络演化之间的互动机制。研究发现:信任是维系生产网络稳定性的基本要素之一,信任的强弱程度主要受合作类型(市场关系)、地理接近(空间关系)和社会文化接近根植性(社会关系)等因素影响。金融危机作为一种负面外部冲击,重构了广东省服装行业的生产网络。在这个过程中,较强信任关系的网络连结(潮汕地区)得以保留,并在危机过后进一步强化;而部分较弱信任关系的网络连结(珠三角地区)发生断裂,且在经济回暖之后被潮汕地区的网络所取代。  相似文献   
1000.
“三地”分析理论是一种旅游形象分析和定位的系统性理论方法.以昆明市的旅游形象为案例做应用研究.采用现场问卷和网络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对昆明市的旅游形象进行测量,得出以下结论:昆明市的核心旅游资源为气候、鲜花和云南民族村;昆明的旅游形象竞争地主要是丽江、大理、景洪;昆明市的理念形象为“春城”、“花都”和“民族文化大观园”;昆明现有的旅游口号——“昆明天天是春天”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低,但游客对昆明的认可度高.运用旅游形象口号的两轮检验法和“三度”评价法,发现昆明最符合要求的旅游口号为“高原明珠,魅力春城”.应用研究表明,旅游形象分析和定位要综合考虑旅游地、竞争地和客源地的各种因素和关系,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三地”分析理论有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