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4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377篇
测绘学   204篇
大气科学   361篇
地球物理   411篇
地质学   846篇
海洋学   293篇
天文学   110篇
综合类   127篇
自然地理   35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4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在人工条件下采用静水封闭呼吸瓶的方法研究了温度、盐度对泥蚶(Tegillarca granosa)呼 吸、排泄的影响, 并综合分析了温度、盐度交互作用对呼吸、排泄的影响程度, 为泥蚶基础生物学研 究积累了资料。结果表明, 在设定的不同温度条件下泥蚶耗氧率变化范围0.63-4.47mg/(g·h), 单因 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 个盐度条件下泥蚶耗氧率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 排氨率的变化范围 123.11-955.68μg/(g·h), 排氨率受温度的影响也均极显著(P<0.01); 经回归发现, 在温度13-31℃ 范 围内, 耗氧率和排氨率均与温度的变化呈显著的指数相关。除温度为18℃ 时, 其它各温度条件下, 不同盐度梯度间的耗氧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盐度对排氨率影响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在温度 (13-31℃)和盐度(18-28)时, 温度和盐度对耗氧率、排氨率的影响均存在交互作用, 耗氧率(Y)、排 氨率(Y)与温度(T)和盐度(S)之间的二元线性回归关系为Y=a+bT+cS+dT×S.泥蚶呼吸排泄的O:N 比 在4.50-13.07 之间, 平均值为7.16.泥蚶呼吸排泄的代谢活动受温度、盐度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82.
A quantitative study on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biodiversity of free-living marine nematod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were carried out based...  相似文献   
183.
万猛  姚炎明  陈琴  李丹 《海洋通报》2015,34(3):295-302
基于Delft3D-Flow模块建立了象山港海域的三维斜压潮流数值模型,结合实测水文资料,研究了象山港的潮(余)流特征,对欧拉余流场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定量的比较和分析,并与潮流测站计算分析得到的欧拉余流分布对比,很好的模拟了象山港的余流特征。结果表明:由湾外至湾顶,余流呈减小的趋势,湾外余流最大为33 cm/s,湾顶最小,余流平均仅5 cm/s。垂向上,表层余流大于底层余流,表层余流指向湾外,而底层余流则指向湾内。对比斜压、正压两种模式下的欧拉余流分布,可以看出湾顶附近主要受径流控制,两种模式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口门至西沪港区域受径流和潮流的共同影响,斜压模式更准确地模拟出了水体层化和垂向余环流结构。  相似文献   
184.
Xiangshan bay is a narrow semi-closed bay and situated on the northwestern coast of the East China Sea. Over past decades, it has become to a major bay with intensive human activities, dense urbanized area, and poor water quality. The aim of this paper was to reveal the ecological status through the elucidation of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abundance, biomass and diversity of macrobenthos in this bay. Six intertidal sections were surveyed from January 2007 to November 2008 quarterly. Sections TG, HD and XH are located in the three inner bays, sections QJ and WS are located near the thermal power plants, and section XX is located at the outer part of Xiangshan Bay. Great variations in macrobenthos community were indentified, and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the community in the present study showed the dominance in the order of molluscs(bivalves and gastropods), crustaceans and others, and only few Polychaeta were recorded. Only three dominant species, Littorina brevicula, Ilyplax tansuiensis, and Cerithidea cingulata were collected in all the sections, and a total of 19 dominant species were recorded only in one section. Two-way ANOVA analyses of abundance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sections or seasons. Shannon-Wiener diversity index(H’) had its maximum(2.45) in section QJ, and minimum(1.76) in section TG. Multiple irregular k-dominance plots clearly showed that the study area was polluted and the macrobenthos community was under stress. We conclude that the macrobenthos of Xiangshan Bay have been disturbed by human activities, especially at the interior bay.  相似文献   
185.
本文从“一张图”概念入手,分析了地理信息云平台的作用和主要特点及分类,说明了地理信息云平台数据库内容、数据更新机制和方法,从数据应用角度讨论了地理信息云平台数据展示研究的必要性,并全面分析了地理信息云平台数据库体系架构和各类云平台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地理信息云平台数据体系。  相似文献   
186.
黑龙江省耕地非农化的空间格局与重心曲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  曲建光  王帅 《测绘科学》2021,46(2):171-177
为了揭示耕地非农化的空间格局与重心曲线,为耕地资源保护和利用政策制定提供决策支撑,该文以黑龙江省1980、1990、2000、201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引入重心模型分析黑龙江省耕地非农化的空间格局及重心曲线。研究结果表明:1980—2015年黑龙江省耕地非农化发展不平衡,4个时期耕地非农化面积呈波动增长的趋势;耕地非农化等级空间分布特征明显,等级较高的城市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耕地非农化速度等级的重心曲线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从中心向边缘延伸的特点;耕地非农化围绕中心地区进行,其空间扩散路径在图形上呈现出一个回旋状。  相似文献   
187.
为助推抚州市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的开展,该文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抚州市96个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历史演变过程,探讨了影响抚州市传统村落时空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抚州市传统村落呈凝聚型分布,主要集中在金溪县,空间分布极不均衡,总体呈现"小范围聚集""大范围散乱"的空间分布格局;抚州市传统村落主要形成于宋代,随着朝代更替,传统村落数量不断增加并以金溪县为中心聚集,总体表现为"西南-东北"聚集的空间分布方向特征.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着抚州市传统村落的时空分布,自然因素影响着传统村落建村的选址,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着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  相似文献   
188.
基于ASP.NET AJAX框架,采用Access数据库系统,开发研制了一套Web版的基坑变形监测系统,主要实现累计沉降量、位移量曲线的显示功能,累计深度水平位移量显示功能,任意时间段沉降、位移变化量的查询和展示功能,以及自动报警功能.选取某基坑沉降观测值进行研究,实验表明,本文很好地实现了Web端的变形监测曲线的显示.  相似文献   
189.
干旱是影响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气象灾害.本研究基于多时间序列的SPEI和NDVI栅格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2000—2018年黑龙江省干旱和植被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从而揭示了干旱对植被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1)干旱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季节特征,以及干湿变化的阶段性和趋势性,呈东—西干湿反向变化空间分布;2)植被分布具有明显季节特征,但年际特征不明显,呈西北、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西南部低的空间分布;3)干旱对植被分布影响具有复杂性.研究结果可为干旱防灾减灾和影响评估以及区域生态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0.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森林生态系统在减缓温室效应和维持全球碳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地区森林为研究对象,将通量观测和生态过程模型相结合,采用Biome-BGC模型估算森林碳通量,使用M-K方法和EOF方法进行了时空分析,并发现了2000—2015年小兴安岭森林碳通量的时空特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且呈波动下降的总趋势;在空间上,具有同向分布模式和反向分布模式的空间分布特征.本研究成果将为我国制定应对全球变化的战略决策,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