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青海乌兰盆地东缘断裂带的新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海乌兰盆地东缘山前冲洪积扇上新发现了一条长约 2 2km的逆冲断裂带 ,该断裂带是NNW向的鄂拉山右旋走滑断裂带北段西侧的次级挤压构造。其新活动受主断裂带的制约和影响 ,地貌上表现为明显的正向断层陡坎。晚更新世以来其垂直滑动速率为 0 11~ 0 17mm/a ,全新世晚期的垂直滑动速率为 0 35mm/a。综合探槽剖面及断层陡坎年代可以确定四次古地震事件 ,其年代分别为距今 2 4 6 5 0± 85 0a、 14 2 0 0± 70 0a、 5 2 0 0±5 2 0a和 2 2 5 0± 380a ,古地震活动具有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22.
兰州马衔山-兴隆山活动断裂系的构造变形特征和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详细考察获得了兰州马衔山—兴隆山活动断裂系4条断裂的几何细结构、新活动性等定量资料。其中马衔山北缘断裂为一条规模大、活动性强的全新世逆左旋走滑断裂,而马衔山南缘断裂、兴隆山南缘断裂和兴隆山北缘断裂等其它3条断裂均为其伴生的逆断裂,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它们在深部均可以归并到马衔山北缘断裂这一主走滑断裂带上,是兰州地区重要的控震断裂,影响和制约着本区的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兰州段黄河Ⅱ和Ⅲ级阶地剖面的地层岩性、粒度分析和光释光测年等,认为剖面中被普遍界定为河漫滩沉积的一套厚几米至几十米具水平层理的细粒砂土层是以冲、洪积与黄土互层的交互式沉积,其开始沉积的时期与气候进入冰期或冰阶相对应。据此可将兰州段黄河阶地剖面地层划分为三部分,即:河流砂砾石层、加积层与风成黄土层,分析了这一地层结构的发育过程,指出沉积相的识别和划分对于阶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文章对西秦岭北缘断裂带黄香沟段的沉积建造、构造地貌等开展了野外调查与研究。冲沟位错、断裂剖面、山脊位错、线性槽地、洪积扇变形与断塞塘等详细的构造地貌分析,显示断裂带在黄香沟段晚第四纪具有较强的活动性,以左旋走滑兼有倾滑分量为特征。根据其中两条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冲沟左旋水平位错平均值30.5±3.0m,及其14 C限定的冲沟发生位错的年龄为13480±240aB.P.,获得断裂晚第四纪的水平滑动速率为2.3±0.2mm/a。 同时,由断裂位错洪积扇形成的1.05±0.30m垂直位移量,与该期洪积扇形成的14 C年龄3690±100aB.P. ,估算了断裂晚第四纪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28±0.08mm/a。  相似文献   
25.
公元前186年甘肃武都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的重新考证和野外调查,认为现行地震目录所给出的公元前186年甘肃武都地震的参数不确切,应做如下修正:其重破坏区位于武都县桔柑乡——舟曲县坪定乡之间,震中位于武都县两河口附近,震级为7~71/4级, 烈度达Ⅸ~Ⅹ度. 这次地震重破坏区长轴方向为北西西向,大致与该区的迭部——白龙江断裂带中东段走向相吻合, 时间上与探槽揭露的该断裂段最晚一次古地震事件的年代(83plusmn;46)BC之前可以对比. 该断裂段至今仍保存有部分地震形变带的遗迹. 综合分析认为,公元前186年武都7~71/4级地震的发震构造应为迭部-白龙江断裂带的中东段.   相似文献   
26.
1573年甘肃岷县地震史料考证与发震构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573年甘肃岷县地震的历史资料考证和发震构造的综合研究表明:在1573年岷县地震中遭受破坏最为严重的地区位于如今的岷县县城一带(当时为岷州府所在地)。综合各种资料确定1573年甘肃岷县地震震级为621,极震区烈度为Ⅷ~Ⅸ度,震中位于北纬34.4°,东经104.0°,震中精度为2类,震中位置偏差小于或等于25km。该地区构造上位于东昆仑断裂带和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应变传递和构造转换的中间过渡区,其中的临潭-宕昌断裂带活动特性差异明显,只有部分地段表现出全新世活动特征,地震极震区一带分布有不同程度的滑坡和基岩崩塌等。综合分析认为,临潭-宕昌断裂带的岷县-宕昌段是甘肃岷县1573年621级地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27.
经过近10年的迅速发展,无人机摄影测量已成为活动构造研究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对于无人机摄影测量的精度评估,尤其是高起伏地区的精度评估存在不足。为此,选择白龙江北岸光盖山-迭山断裂沿线的黑峪寺、化马村,开展无人机摄影测量,并构建正射影像(DOM)和数字地表模型(DSM),配合差分GPS测绘进行校正和精度验证。通过对比实测控制点和图像提取点分析点精度,通过对比实测剖面与提取剖面分析剖面精度。研究结果表明,未经控制点校正的图像提取点与实测点存在较大误差,水平误差为5~8 m,垂直误差为几十米至上百米,但通过少数控制点校正后,点精度可达20 cm以内;6条实测剖面与提取剖面(提取自控制点校正后的图像)平均垂直精度总体为分米级,即0.16~0.65 m,标准差为0.13~0.69 m,略低于低起伏区的精度,对于测量条件恶劣的高起伏区,该精度是可接受的;异常高的垂直误差常出现在地形突变、低矮植被密集、行走困难等测量条件不理想位置。图像控制点中心点的准确识别、提取剖面线的修正准确性等因素也会影响精度评估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8.
阿尔金断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对研究青藏高原构造演化和陆内地震机理非常重要。为定量科学研究较为薄弱的阿尔金南缘断裂东段的运动学参数,我们采用航卫片的解译、野外调查、地形测绘和年代学样品测试等多种方法对该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该段断裂主要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且沿线存在较多的小位移,其位移空间分布的3个明显峰值分别为4.5m、8m和13m。根据河流阶地的左旋位移和相应的地貌面沉积年龄,得到晚第四纪以来阿尔金断裂东段的走滑速率约为2.7±0.9mm/a。基于所获得的定量参数,认为该段断裂向东以应变分解的形式将其应变量传递到相邻的逆冲断裂上。  相似文献   
29.
According to a new investigation in the northern Hexi corridor,the remains of two surface rupture zones were discovered on the southern margin fault of the Helishan. One rupture has a length of approximately 7km and the other 10km. The two surface rupture zones might have been produced by the latest earthquake event. On the surface rupture is continuous scarp and free face caused by the rupture. The scarp is about 1 ~ 1. 5m high and on some sites,nearly up to 2m. According to the OSL results,the latest T1 terrace and higher flood plain forming in 3000a B. P. are dislocated by the fault. The above reveals the rupture age to be later than the T1 terrace. However,in the historical data and earthquake catalogue,we didn't find relat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fault and surface rupture in this area. The 180 A. D. Biaoshi M8. 0 earthquake and the 756 A. D. Zhangye-Jiuquan M7. 0 earthquake are documented in historical data. It is inferred by textual research that the two earthquakes are related to the northern marginal fault of Yumushan in the south of the basin. Due to a lack of reliable evidence,there are still many arguments on this inferred conclusion. Thus we hold that the two surface rupture zones were produced by one of the two large earthquakes or other unrecorded historical event. The research on the activity and surface rupture of this fault can offer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tectonic study and strong earthquake risk estimates of this region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30.
嘉峪关断层中段的新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峪关断层是河西走廊盆地内部的一条重要断层,断层走向NNW向,晚第四纪以来新活动特征以挤压逆冲为主兼具有右旋走滑特征。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在嘉峪关城楼北关园子山嘉峪关断层大陡坎西侧0.5km处的Ⅲ级阶地面上,新发现一段长约1.6km保存完好的小断层陡坎,坎高0.5~2m,且有冲沟发生右旋位错现象。经探槽开挖和热释光测年确认,嘉峪关断层全新世有古地震活动。据断错地貌的差分GPS测量和测年结果,得到断裂晚第四纪晚期以来的平均滑动速率为0.52~0.56m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