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57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71.
北京地区风沙活动及其整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根据两年来北京地区的野外风沙考察,半定位风沙(尘)观测,室内风洞实验以及有关区域资料的分析研究得出:风沙问题是北京区域环境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区域风沙活动由来已久,在频繁程度上不亚于半干旱区的河北坝上和乌盟后山地区。区内各地风沙活动均以春季为主,冬春两季风沙活动约占全年的80%以上。风沙天气的年际变化较大,五十年代最为频繁,六十年代最少,七十年代初期又有回升,中期以后至八十年代中期又逐渐趋于减少。风沙活动的形成及其盛衰变化,除与自然因素有关外,还与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等因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变化息息相关。风沙活动不仅使大气遭受污染,而且使土地资源遭受破坏。全区风沙危害严重的区域(风沙区)面积达342万亩,约占平原区总面积的35.6%,其中沙质地表因长期遭受风力作用所形成的风沙化土地面积约为136万余亩,占平原区面积的14.2%,以永定河冲积平原分布面积最大。研究证明,北京地区风沙主要来源于本地,系就地起沙。因此,风沙防治要立足于本地,特别是风沙土地的治理,对根治本区风沙危害、改善首都环境具有根本性意义。  相似文献   
272.
历史时期乌兰布和沙漠北部的环境变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273.
1.IntroductionTheKuroshioCurentisthemoststrongwarmwesternboundarycurentoftheNorthPacific,overwhichexplosivelydeepeningextratr...  相似文献   
274.
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形成区混合层热动力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NCEP海洋数据和COADS海气通量资料,通过诊断分析,揭示了海表热力强迫、垂直夹卷、埃克曼平流和地转平流效应在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形成过程中的贡献。研究表明,在北太平洋副热带3个模态水形成海域冬季混合层降温过程中,海表热力强迫和垂直夹卷效应是主导因素,二者的相对贡献分别约为67%和19%(西部模态水)、53%和21%(中部模态水)、65%和30%(东部模态水);并且在东部模态水形成海域,埃克曼平流和地转平流皆是暖平流效应,而在西部和中部模态水形成海域,仅有地转平流是暖平流效应。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海洋平流(地转平流、埃克曼平流)对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形成海域秋、冬季混合层温度的年际、年代际异常有显著影响,在西部模态水形成海域,海表热力强迫(62%)和地转平流(32%)是导致混合层温度年际、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因子;在中部模态水形成海域,混合层温度的年际、年代际变化是埃克曼平流(32%)、地转平流(30%)和海表热力强迫(25%)共同作用的结果;相对而言,东部模态水形成海域混合层温度的年际、年代际异常主要受海表热力强迫(67%)控制。  相似文献   
275.
276.
西藏中尼公路沿线的泥石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何易平  马东涛  崔鹏  陈瑞 《地理学报》2002,57(3):275-283
中尼公路是西藏西南部经济发展的动脉,沿线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到线路的正常运营,本研究根据航空照片和卫星图象解译结果,结合现场踏勘校对,深入地研究了沿线700km范围内的环境背景条件和泥石流活动规律,确定沿线有泥石流沟842条,其中沟谷型泥石流沟474条,在公路一侧直接危害公路的沟谷型泥石流241条,深入地探讨了这一高原特殊环境下的泥石流活动特性;为公路部门提供了泥石流防治方案,成为线路整治改建的依据。  相似文献   
277.
西藏高原扎布耶盐湖128ka以来沉积特征与古环境记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次披露青藏高原腹地扎布耶盐湖约128ka以来高分辨率湖芯研究记录,据连续采取1346件样品,通过多种综合测试方法研究,取得了较为良好的14C年龄和铀系不平衡法与ESR数据,揭示SZK02孔0~83.63m湖芯年龄为约800a至128ka。文中对湖芯沉积特征(包括岩性、矿物组合)作了较详细分析,并与介形类Ⅰ~ⅩⅩ组合、孢粉A—I带作了对比;而在湖芯自生钙镁碳酸盐δ18O与矿物、孢粉、微体古生物环境标志综合分析基础上,与格陵兰、古里雅冰芯等氧同位素变化作了对比,将扎布耶盐湖128ka以来划分出:阶段5末次间冰期(包括e、d、c、b、a5个亚阶段)、阶段4末次冰期早冰阶、阶段3末次冰期间冰阶、阶段2末次冰期晚冰阶或称末次盛冰期、阶段1冰后期;还辨认出6个Heinrich(H6—H1)事件、新仙女木事件(YD)和8.2ka冷事件等。  相似文献   
278.
On the basis of the multi.channel seismic data and the other data, using 2DMove software, the tectonic evolution in three seismic profiles was restored since Pliocene. The tectonic restoration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initial active center lay in the west slope and then was transferred to east and south via trough center during the evolution process; (2) several main normal faults controlled the evolution of the southern Okinawa Trough; (3) since Late Pliocene, the southern Okinawa Trough has experienced two spreading stages. The early is depression in Early-Middle Pleistocene and the late is back-arc spreading in Late Pleistocene and Holocene, which is in primary oceanic crust spreading stage.  相似文献   
279.
吉林省双阳水库灌区灌溉水源置换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宝明  戴长雷  易树平  李治军 《世界地质》2003,22(3):284-289,312
双阳水库供水为优先满足城区需求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其水库灌区需进行灌溉水源置换。基于时序分析与回归分析的迭合模型模拟预测双阳水库来水量和区间降水量,并采用迦辽金有限单元数值差分法对区间地下水系统进行模拟求解,计算结果表明,新条件下灌区可能获得的水资源量为4 026.6×104m3/a;大于总需水量3 314.6×104 m3/a;从资源承载力的角度看,水源置换是可行的。对区内现状及规划中的取供水工程分析计算可知,灌区工程供水能力可达3 536.0×104 m3/a,大于总需水量;从工程承载力的角度看,水源置换亦是可以实现的。同时注意到,即使在水源置换以后,灌区的水供应对双阳水库的依赖程度仍然很高,如果水库对城区的供水量大幅增加,则灌区在置换后建立的水资源平衡将可能被打破。  相似文献   
280.
Gold deposits such as the Aketishikan, Togetobie, Tasbig-Kokeydlas, Kums and Hongshanzui gold deposits in the Nurt area in Altay of Xinjiang were found in Member 3 rhyolite tufflava, fragmental lava and ignimbrite of the Carboniferous Hongshanzui Group. Trace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sulfur, lead, oxygen and hydrogen isotopes, and geochronological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ore-forming material was mostly supplied by the Carboniferous volcanic rocks through water-rock interaction under a low-to-moderate temperature, and the hydrothermal ore-forming fluid came from meteoric water with some magmatic water input evolved from the granitic magmas. Gold deposits in the Nurt area as well as in the northern Altay might form in multiple stages, and the Yanshanian mineralization period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besides the Variscan mineralization peri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