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5篇
  免费   991篇
  国内免费   1379篇
测绘学   445篇
大气科学   991篇
地球物理   1015篇
地质学   2603篇
海洋学   790篇
天文学   167篇
综合类   513篇
自然地理   72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270篇
  2021年   275篇
  2020年   251篇
  2019年   292篇
  2018年   326篇
  2017年   281篇
  2016年   317篇
  2015年   297篇
  2014年   336篇
  2013年   315篇
  2012年   315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344篇
  2009年   359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49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油气田(井)生产动态预测的灰色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辽河油田荣37块天然气藏(井)的生产动态预测中,生产数据的离散状态及不均衡的实际,较完整、系统地介绍了所引入的几个使用效果好,拟合精度高的一般灰色系统GM(1,1)模型及为解决油气田(井)生产过程中因关井、生产间断、或因工程上的与地质上的原因生产出现随机性急剧变化而引入两个改进的GM(1,1)模型-非等间距和阶跃模型。通过几种模型特征的分析对比及在辽河油田荣37块全气藏及气井的动态拟合预测  相似文献   
942.
公王岭蓝田人时期的季风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用目前在黄上与全球变化研究中使用较多、效果较好的气候代用指标,重建了公王岭蓝田人生活时期高分辨率的气候演变序列。从气候环境变迁的角度,研究了115MaBP的公王岭蓝田人及其伴生动物群与气候环境演化的关系。明确提出,蓝田人及其伴生动物群的死亡与夏季风剧烈衰减和冬季风猛烈增强的气候严重恶化事件有关。这种气候恶化除受与地球轨道变化密切相关的太阳辐射和全球冰量变化的影响外,还与青藏高原的剧烈隆升有关。  相似文献   
943.
During the Triassic collision of the Yangtze and Sino-Korean cratons, the leading edge of the Yangtze crust subducted to mantle depths and was subsequently exhumed as a penetratively deformed, coherent slab capped by a normal shear zone. This geometry requires a reverse shear zone at the base of the slab, and we suggest that the Yangtze foreland fold-and-thrust belt constitutes this zone. Lower Triassic rocks of the eastern foreland record NW–SE compression as the oldest compressional stress field; onset of related deformation is indicated by Middle Triassic clastic sedimentation. Subsequent Jurassic stress fields show a clockwise change of compression directions. Based on nearly coeval onset and termination of deformation, and on a common clockwise change in the principal strain/stress directions, we propose that the foreland deformation was controlled by the extrusion of the ultra high-pressure slab. Widespread Cretaceous–Cenozoic reactivation occurred under regional extension to transtension, which characteristically shows a large-scale clockwise change of the principal extension directions during the Lower Cretaceous.  相似文献   
944.
平潭和漳州深成杂岩中斜长石捕虏晶与岩浆混合作用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李武显  董传万 《岩石学报》1999,15(2):286-290
在闽东南平潭和漳州火成杂岩中,广泛发育岩浆混合现象,表现为花岗质岩石中存在辉长-闪长质同深成岩墙和淬冷岩石包体。花岗质和闪长质岩石中普遍存在An>70%的斜长石捕虏晶。这种成分的斜长石是辉长岩特有的,而不是任一种花岗岩的斑晶。在斜长石捕虏晶四周,都有与花岗岩中的斜长石成分相当的斜长石加生膜。斜长石捕虏晶可分为自形的、熔融状、筛孔状和碎片状等四类,它们各自形成于不同的动力环境  相似文献   
945.
黑龙江省塔河西北绿林林场一带原划分的兴华渡口群的岩石地球化学成分可与太古宙绿岩带对比,该区的兴华渡口群为低级地体(火山沉积盆地),SmNd模式年龄及单阶段演化年龄为(1252±28~1463±20)Ma。  相似文献   
946.
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时代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全面系统地了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成矿时代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根据地质特征,检验了各类测试方法的可信度,并列出了最新的测试数据。进而提出了印支期是小秦岭--熊耳山财区乃至整个秦的一个重要的金、多金属的成矿期的新认识,认为这是华北与扬子两大板块在鲟支期完成碰撞对接这一重大地质事件中在后缘拉和机制下,驱动早期地幔柱复活成矿的结果。  相似文献   
947.
铀矿石和固体环境样品用Na2O2,NaOH在650°C快速熔融后,用HCl中和到pH值近似为9,以Fe(OH)3载带210Po,调HCl酸度为0.2-0.4mol/L,用抗坏血酸保护镀片,在70°C时自镀3h,210Po的回收率可达97.8±1.4%。产生的硅胶不影响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948.
董振信  陈立辉 《岩石学报》1999,15(4):607-615
通过对我国东部北起黑龙江省南至海南省31个产地的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橄榄岩类 (纯橄岩、方辉橄榄岩及二辉橄榄岩) 包体和辉石岩类包体中的160 多个尖晶石电子探针分析数据, 论述了尖晶石的Cr-Al, Fe-Mg, Ni-Mg 主元素及有关比值和端员组分之间的关系, 分析研究了不同岩类包体中尖晶石的颜色、成分及成因之间的联系。并利用所分析的有关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共生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数据, 采用新的、较合理的Brey-Kohler温度计及Kohler-Brey 压力计和Ballhaus etal. 氧逸度计算方法进行了计算, 探讨了尖晶石成分与其形成温度、压力和氧逸度状态的关系, 指出了尖晶石成分所反映的地幔亏损程度及部分熔融程度的变化规律及尖晶石 (相) 稳定的温度、压力和氧逸度范围。  相似文献   
949.
基于改进型前馈神经网络的流域产流预报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栋  曹升乐 《水文》1999,(6):8-11
在分析流域产流机制、影响因素和现行产流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取前期影响雨量、主产流历时、全过程面平均雨量和4个代表雨强计7个因子作为神经网络输入,直接以流域产流深作为神经网络输出,并针对传统BP算法的固有缺陷,采用混合GN-BFGS算法训练网络。实例验证了所建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还对神经网络隐层单位数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50.
菜田施肥(化肥)对地下水氮污染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悦安  沈照理  钟佐 《地球科学》1999,24(1):101-104
为研究菜田施肥(化肥)对地下水氮污染的影响,进行了2个土柱模拟菜田施肥(化肥)残存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土柱中化肥残存量的72.08%和47.44%从渗出水中流出.依据实验数据将实验过程分为3个可能阶段:第1阶段,化肥中的NH+4被土壤吸附,并交换出土壤中的K++Na+,Ca2+和Mg2+,使之进入渗出水中;第2阶段,为硝化作用增强的阶段,表现为土柱渗出水中NO-3的质量浓度比注入水有大幅度增加;第3阶段,为硝化作用强度减弱的阶段,表现为渗出水中NO-3的质量浓度比注入水增加的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