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测绘学   86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165篇
地质学   249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探讨图像增强中直方图均衡化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图像增强是数字图像的预处理,能有效地改善图像整体或局部特征。主要研究了直方图均衡化的图像增强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了相关推导公式和算法,同时以一个灰度图像为例,在VC++集成开发环境下实现了直方图均衡化的增强处理,并给出了实验结果图像及直方图。  相似文献   
102.
对山东及邻区中强以上地震的双震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是:M4.0现象以上中等地震双震,主要集中在渤海海峡和邢台地区及其构造附近;M5.0级以上中强震双震,主要分布在渤海海峡、邢台、临沂、菏泽这些历史和现今7级以上强震震中区附近。分析认为:双震现象可能主要与上地幔隆起、断层发育、构造复杂和高应力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03.
地震防灾减灾能力是国家的重点需求,针对当前城市抗震应急存在的灵活性差问题,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将GIS系统应用至城市抗震救灾应急响应中,建立的GIS系统利用地震灾害评估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地震应急响应和指挥决策模块构成城市抗震救灾应急响应框架,完成城市GIS系统的应用分析。地震灾害评估模块中计算震害总体损失、经济损失和生命损失,实现地震灾害评估信息数据的精确性采集;数据库管理模块中的抗灾救灾应急响应数据库主要利用矢量数据、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和其他专题数据构成,完成一致性访问各种类型数据,提高城市抗震救灾应急响应灵活性;在响应与决策模块中利用核心服务器实现数据信息的上传下达,实现快速救援响应。研究中对这套GIS系统与当前方法做对比,进行抗震救灾过程灵活性、救援数据精准性的比较实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研究成果提供的救援数据精确性强,且运行过程中灵活系数等部分指标高于当前研究。  相似文献   
104.
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是一种根据验后信息重新定权来保证观测值权值合理的方法之一,在很多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把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引入跨江水准测量的数据处理中,使观测数据的权值更加合理,平差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05.
本文对布设在华北克拉通东西两块体交界区域的宽频带流动地震观测台阵和部分固定台站的远震波形记录开展了SKS波分裂研究.结果显示,鄂尔多斯块体内部的各向异性比较弱,剪切波分裂导致的时间延迟一般小于0.7s.鄂尔多斯块体东缘的山西断陷带和太行山以及华北平原西部均表现出了比较强的各向异性,时间延迟大于1.0s.特别是在太行山地区观测到的ENE趋向的快波偏振方向明显不同于鄂尔多斯块体和华北平原地区的近E-W和ESE方向的快波偏振方向.在华北克拉通东西两块体交界过渡带的太行山地区观测到的显著上地幔各向异性及变化可能对应于围绕鄂尔多斯块体东南角的局部软流圈绕流,而后者可能起因于鄂尔多斯块体的逆时针旋转以及青藏高原软流圈沿秦岭大别造山带向东的流动.  相似文献   
106.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心理地图分析游客对福州旅游的切身感受,反映福州旅游开发主要存在以下4个方面问题传统景观知名度高,但分异明显;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开发不均衡;游客构成对福州旅游的需求存在差异;福州旅游对省外游客的吸引力不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7.
赵军  刘泉声  张程远 《岩土力学》2013,34(11):3249-3253
以地下水源热泵井回灌中的物理堵塞问题作为研究背景,建立基于质量平衡方程来模拟多孔介质中颗粒的迁移方程和颗粒的沉积造成孔隙损伤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颗粒流动速度修正系数、孔隙率修正系数以及颗粒在孔隙里发生捕获率3个因素;模型的建立考虑孔隙率变化的情况,在物质的迁移和堵塞的过程中,孔隙率的变化往往也是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与传统的过滤模型相比,考虑了速度折减系数和流量折减系数后新建模型更加系统、全面。该模型为解决回灌井物理堵塞的室内外试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8.
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测井曲线小波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指导,以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和下降半旋回为基本的研究单元,建立其理想的层序地层模型和相应的测井曲线模型,通过Morlet小波对测井曲线模型进行分析,建立中期基准面旋回的小波分析模型,分析小波模型对不同基准面旋回的响应特征。然后以由不同样式中期基准面旋回叠加而成的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下降半旋回为研究对象,建立其理想的层序地层模型和测井曲线模型,并利用Morlet小波对测井曲线模型进行分析,建立不同样式长期基准面旋回的小波分析模型,分析小波模型对长期基准面旋回及其内部中期基准面旋回单元、旋回界面的响应特征。史134井实例分析表明,不同样式的基准面旋回的小波分析模型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层序单元及层序界面的识别和划分,对层序地层学的研究起到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9.
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对今后几年~几十年东日本地震活动的影响不容忽视。事实上,我们已经确认,该地震使琵琶湖以东的东日本地震活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图1)[1]。特别是,秋田县南部、秋田近海、山形县月山周边、福岛县磐梯山一带、日光男体山和白根山周边、长野县北部、福岛县和茨城县边境附近、铫子周边、飞觯山脉等地区,在主震后的地震活动明显活跃。  相似文献   
110.
淮南矿区深部地应力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泉声  刘恺德 《岩土力学》2012,33(7):2089-2096
利用水压致裂法和套孔应力解除法对淮南矿区-500~-1 000 m深度范围内的12个矿井进行了地应力测量,取得了19个有效测点的数据。数据分析表明:(1)淮南矿区深部地应力场以水平应力为主,构造应力占绝对优势,属于典型的构造应力场类型;(2)地应力量级属高应力水平;(3)垂直主应力、最大及最小水平主应力随深度的增加均呈增大趋势;(4)侧压系数 随深度增大而减小,地应力场有从大地动应力场型向准静水压力场型过渡的趋势;(5)侧压比 的回归曲线分布于Hoek-Brown内外包线带内,且变化趋势与Hoek-Brown曲线相似,但与Hoek-Brown曲线相比,回归曲线 值偏小;(6)最大水平主应力与最小水平主应力的比值范围为1.12~2.02,其中68.42%的测点分布在1.67~2.02之间;(7)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为NEE-EW向。最后探讨了淮南矿区地应力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分析认为,矿区最大主应力方向与构造运动密切相关,矿区现今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位与实测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大致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