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253篇
测绘学   79篇
大气科学   103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318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71.
洞中拉铅锌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东段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扎雪—金达成矿带内,为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期形成的矿床.在分析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该矿床的主要金属硫化物的S,Pb,Sr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并对成矿物质来源进行示踪讨论.研究表明:矿石硫化物的δ34S组成变化范围较窄,变化范围为3.0‰~5.7‰,多数集中于4.0‰~6.0‰之间,具有塔式分布效应,估算的总硫同位素值δ34 S∑s为4.7‰,具有岩浆硫的特征.矿石铅同位素组成稳定,矿石的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8.628~18.746,15.698~15.802,39.077~39.430,与矿区岩浆岩的铅同位素组成一致,为正常普通铅,矿石铅来源于早白垩世上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矿石锶同位素的初始值(87 Sr/86 Sr)i较高,介于0.717 32~0.727 67之间,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壳.  相似文献   
572.
本文在充分分析了国内外各种火山岩分类命名方案优缺点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典型火山岩区进行了野外工作和资料搜集.观察研究了3000多个典型薄片,对6000多个样品的化学分析结果运用计算机作了数据处理.并研制了一套自动化成图程序。通过上述工作,本文提出的火山碎屑岩分类命名,是以我国为主,辅以国外的,并力求更多地反映我国的实际情况.尤其是中,新生代陆相火山岩、古生代海相和海陆变互相火山岩的特点。根据不同地区火山碎屑岩的同一性和特殊性.以及不同比例尺要求的差异,我们提出的分类系统由“基本方案”,“简化方案”、“细分方案”和“命名原则”4个部分组成,分别适用于实验室,野外,专题研究和大比例尺制图工作.分类系统的大界线一致,并可与国际地科联火成岩分类分会推荐的方案相对应。本文所提出的火山碎屑岩的分类命名方案以及火山岩(熔岩)的分类命名方案.于1983年5月业经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火山岩分类命名小组扩大会议讨论修改审定.做为国内推荐方案刊登出来,供国内试行。  相似文献   
573.
Using data of tropical cyclones making landfall in China between May and October each year during the 1951-2015 period from the Shanghai Typhoon Institute,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CMA-STI) Tropical Cyclone (TC) Best Track Dataset, we developed a method of rapid classification of TC tracks based on their average movement velocities and noted three types of tracks: a westward type, a northwestward type, and a northward type. We compared th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estward and northward types and discuss their corresponding cau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estward and northward types account for more than 80% of all TCs making landfall in China. Their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frequency, landfall intensity, duration over land, velocity over land, movement distance over land, and other changes, show bot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oth TC types show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their over-land durations, indicating that the effects of these landfalling TCs are increasing. However, the causes of these two TC types are similar and different in certain respects. The changes in large-scale steering flows hav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frequencies and over-land velocities of the landfalling TCs of the westward and northward types. In addi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hanges in formation locations of the westward and northward types may lead t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ir landfall intensities.  相似文献   
574.
热带气旋(TC)预报特别是强度预报是当今大气科学研究和业务预报的重点、难点问题,TC环流内部的对流系统对气旋的结构和强度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利用FY-2C/2E黑体亮温(TBB)资料和NCEP分析资料,研究了2005-2012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外雨带区的对流非对称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风垂直切变和TC移动的关系。分析发现,整层风垂直切变的方向与TBB一波非对称大值区关于方位角的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弱整层风垂直切变条件下(<5 m/s),TC移动引起的非对称摩擦效应会使对流易出现在移动方向的右前象限。在中强整层风垂直切变条件下(>5 m/s),风切变成为影响对流非对称分布的主要因子,TC外螺旋雨带区的对流集中于顺风切方向及其左侧,对流偏离顺切变左侧的程度一方面受到TC内逆时针环流的影响,另一方面与风垂直切变的强度有关:对于发展阶段的TC,当风垂直切变增强时,一波非对称分布更加显著,切变越强,TC强度越大,外雨带区的对流越偏离顺风切左侧;对于消亡阶段的TC,风垂直切变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75.
西北太平洋双热带气旋相互作用统计分类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中国气象局与上海台风研究所提供的1949-2007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统计分析了西北太平洋上的双(多)热带气旋相互作用现象.针对统计出的双热带气旋样本,根据相互作用两气旋的单独移动路径和它们相互作用的路径特征,归纳得到7种相互作用类型( A~G),并用聚类分析方法拟合得到每种类型的平均回归路径.分析讨...  相似文献   
576.
提出一种用三维Douglas-Peucker算法综合无格式离散点,再回放等高线,进而将其作为综合结果的等高线间接综合方法,并进行编程验证。初步试验证明,在主要地貌结构线辅助下,用该方法综合的等高线兼具几何精确性与拓扑一致性,且方法本身对等高线的输入输出形式适应性较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77.
一种基于曲率法的曲线特征点选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使用弯曲树来组织曲线的弯曲形态,根据弯曲特征以一定范围计算曲线弯曲程度所得到的值度量点的宏观弯曲量,作为特征点的选取标准;并根据微观弯曲量微调领域内特征点的位置,来确定特征点。实验对比发现,本算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曲率算法的不足,选取的特征点能够控制曲线的宏观形态,并且位置准确。  相似文献   
578.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wo technical lines for automatic group generalization of contour lines.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it is possible to get faster and better generalization results if we simulate the intelligence of human experts in program designing, retrieve geomorphological structural information using the input data of 2-D contour lines and derive and output the generalized 2-D results directly.  相似文献   
579.
一次弱弓形飑线后方入流特征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方入流是中尺度对流系统内中尺度环流的一部分,表现为一支从风暴后部穿过层状回波区进入风暴系统的相对气流,对增强中尺度下沉气流和地面冷池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和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雷达径向剖面内反演的系统相对水平速度,对2012年5月16日江苏省一次弱弓形飑线的后方入流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飑线是在东北冷涡影响下,受高、低空温度平流差动、低空急流和低层温度暖脊的共同作用生成。飑线发展阶段,后方入流最早出现在对流层中层的层状回波区中,并向前伸展到对流回波区后缘;成熟阶段,后方入流逐渐下沉并与对流区前低层辐散外流合并,形成一条从飑线后部中层延伸到对流区前缘的持续性后方入流通道;消散阶段,后方入流中心下沉到地面附近,与冷池外流共同增强,与其前侧西南入流的局地辐合,可能是触发对流单体后向新生并促使双带状回波出现的有利条件。后方入流把中层干冷空气持续输送到对流区中下方,通过加剧降水粒子的蒸发冷却作用,增强地面冷池及其出流,导致成熟阶段地面大风生成,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一致。受后方入流中心下沉到地面以及新生带状回波系统的影响,地面冷池持续增强,可能是消散阶段地面大风形成的原因。此外,后方入流与飑前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80.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一直是金融工程中活跃的研究方向.首先阐述了消费-投资组合问题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不同时期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接着较为详细地论述了带有劳动收入的最优消费和投资组合问题并给出了所要研究的模型,即含有时变的投资机会和动态劳动收入的模型,最后给出所要研究模型在通胀环境和Knight不确定下的拓展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