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49篇
  免费   1977篇
  国内免费   2910篇
测绘学   1436篇
大气科学   1184篇
地球物理   1760篇
地质学   5314篇
海洋学   1416篇
天文学   209篇
综合类   657篇
自然地理   1160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516篇
  2021年   607篇
  2020年   452篇
  2019年   554篇
  2018年   545篇
  2017年   499篇
  2016年   492篇
  2015年   583篇
  2014年   620篇
  2013年   654篇
  2012年   764篇
  2011年   776篇
  2010年   790篇
  2009年   697篇
  2008年   679篇
  2007年   639篇
  2006年   633篇
  2005年   499篇
  2004年   365篇
  2003年   272篇
  2002年   316篇
  2001年   249篇
  2000年   240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5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几种测流设备的比测试验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震  冯雷  邱薇  刘念  王长红 《海洋技术学报》2006,25(4):42-45,64
海流是基础的海洋资料,海流计是海流测量的重要仪器。文中介绍了RCM-9型安德拉海流计、中科院声学所150 kH z ADCP、RD I公司75kH z相控阵ADCP以及LADCP四种声学海流计的工作原理以及海上比测试验。通过分析比测试验的结果,验证了各仪器的测流性能,并从层厚、层深、相对流速参考物以及安装位置等方面分析了造成各设备测量差别的原因,为将来的流速测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2.
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中华哲水蚤的分布和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 Brodsky)是我国近海的优势桡足类。它的数量大,分布广。特别在冬、春季,在我国近海浮游动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同时它的个体也较大,是滤食性种类。因其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相当的作用,所以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黄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课题定为浮游动物的关键种之一。 作者根据以往历史资料(方金钏,1979;朱长寿,1997;朱长寿等,1991、1999;林玉辉等,1988;林元烧等,1984;李少菁,1963;陈清潮,1964;福建省海岸带和海凃综合调查领导小组,1990;福建海洋研究所,1988;Tan,1970)和多年来的研究结果(黄加祺等,1984,1986a、b、c,1989,1991a、b,1997a、b),对中华哲水蚤在不同水域的分布,与温、盐度关系及繁殖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见解,为本项目子课题提供了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83.
氧同位素分析在东濮凹陷下第三纪沉积环境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氧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在沉积环境方面的指示意义,分析了东濮凹陷下第三系盐湖沉积的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尽管保存在碳酸盐中的氧同位素的值不能定量地反映原始氧同位素的值,不能够作为区分海陆相的标志,但它可以定性地探讨碳酸盐沉积时的沉积环境。通过对东濮凹陷下第三系盐湖沉积的氧同位素分析发现,从沙四上到沙一时期,除了沙三上的δ^18O有些突变外,基本上呈递增趋势。这反映出,从沙四上到沙一时期该区的气候逐渐向干早过渡;沙四上到沙三上一段δ^18O明显比沙一和沙二上伯低,说明在沙四上到沙三上时期,该沉积区的蒸发作用还不是很显著,而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由沙三上向沙二上过渡时,该区可能存在一次气候突变,使得沙二上和沙一时期的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δ^18O的值也因此迅速增大。同时,也做了碳酸盐同位素系数Z值的研究,其揭示的沉积环境特征与氧同位素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84.
1993年3-10月,在海南岛三亚市鹿回头浅海水域进行人工移植石珊瑚(18种)和多孔螅(1种)试验。共移植44个样品。6个月后观察,仅有8个石珊瑚自然脱落,3个死亡。存活的珊瑚中,有23个出现了轴向或水平扩展的生长迹象。同时还发现移植后所产生的局部生态学效应。试验结果为利用人工礁技术促进珊瑚礁生态环境的恢复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85.
虾肤诱食剂改善南美白对虾植物蛋白日粮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健  王明鹏 《海洋科学》2004,28(4):48-51
用900尾平均体质量为0.106 g/尾±0.012 g/尾的南美白对虾(Peneausvannamei)进行虾肽改善植物蛋白日粮试验,结果表明:(1)大豆粕、杂粕组南美白对虾的成活率显著高于鱼粉组(P<0.05);(2)大豆粕、鱼粉组南美白对虾相对生长率、饲料系数、虾体组成相似,杂粕组最差,且与大豆粕、鱼粉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南美白对虾日粮中虾肽作为营养性诱食剂可显著改善植物蛋白的适口性,提高南美白对虾对大豆蛋白的的消化吸收功能,达到与鱼粉组相同的养殖效果,从而明显降低南美白对虾日粮成本。  相似文献   
86.
川西盆地雾和能见度的气候特征及其对飞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川西盆地广汉机场气象台1986年1月~1995年12月共10 a地面观测资料,对广汉机场低能见度的生消时间、持续时间和能见度的年季节变化及其日变化做了统计分析,研究广汉机场全年能见度的飞行气候特征,特别是低能见度气候特征对飞行的影响。结果表明,能见度日变化特征表现为:白天早、晚时段能见度较低,午后能见度达到最高。能见度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冬(12,1,2月)、春季(3,4,5月)能见度较低,而夏(6,7,8月)、秋季(9,10,11月)能见度较高。冬季能见度的变化主要受辐射雾影响,夏季能见度的变化主要受降水的影响,随着降水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低能见度时间短暂。各标准低能见度逐时频率的日变化特征在各季基本相似,低能见度高频率区均出现在早晨到上午,低频率区均出现在下午。  相似文献   
87.
初步研究了一定粒径的转炉钢渣对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幼虾和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幼虾的急性毒性效应。实验结果显示,当钢渣质量浓度为1.8g/L时,日本对虾幼虾96h的最高死亡率为33.33%;随着钢渣质量浓度的增加,死亡率增高;当钢渣质量浓度为18g/L时,其96h的最大死亡率达到了75%。相对于日本对虾幼虾,钢渣质量浓度为18g/L时中国明对虾幼虾96h的最高死亡率只有36.67%。运用直线内插法求出钢渣对日本对虾幼虾96h半致死浓度为1.62g/L,钢渣对日本对虾的安全浓度为0.162g/L,而在实验条件下中国明对虾幼虾的半致死浓度要明显高于日本对虾幼虾。  相似文献   
88.
1998年春夏南海温盐结构及其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利用1998年5~8月“南海季风试验”期间“科学1”号和“实验3”号科学考察船两个航次CTD资料,分析了1998年南海夏季风暴发前后南海主要断面的温盐结构及其变化特征.观测发现,南海腹地基本被典型的南海水团所控制,但在南海东北部尤其是吕宋海峡附近,表层和次表层水明显受到西太平洋水的影响.季风暴发以后,南海北部表面温度有显著升高,升幅由西向东递减,而南海中部和南部表面温度基本没变,这使得南海北部东西向温度梯度和整个海盆南北向温度梯度均减小.北部断面表层盐度普遍由34以上降低到34以下,混合层均有所发展,是季风暴发后降水和风力加剧的结果.观测期间黑潮水跨越吕宋海峡的迹象明显但变化剧烈.4~5月,黑潮次表层水除在吕宋海峡中北部出现外,在吕宋岛以西亦有发现,表明有部分黑潮水从吕宋海峡南端沿岸向西进而向南进入南海.6~7月,次表层高盐核在吕宋海峡中北部有极大发展,但在吕宋岛以西却明显萎缩;虽然看上去黑潮水以更强的流速进、出南海,但对南海腹地动力热力结构的影响未必更大.一个超过34.55的表层高盐水体于巴拉望附近被发现,似与通过巴拉望两侧水道入侵南海的西太平洋水有关.  相似文献   
89.
在搜集广阔渠截潜引水工程研究区地下水资源勘察和评价成果的基础上,经现场调研后,采用三维数值模拟对该区枯水期浸没灾害做了预测,并据此采用类比法对汛期浸没灾害做了初步评价,研究了不同季节和不同截渗墙长度的相应浸没范围大小和受灾对象,提出了减少浸没灾害和增大自流引水流量措施的建议,不仅对该工程截潜方案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对其他冲积平原区截潜工程方案设计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0.
辽北-吉西南地区早白垩世富碱质花岗岩主要由碱长花岗岩、石英二长岩组成,同位素年龄为125 Ma左右,岩石化学以富碱、富硅为特征,具A型花岗岩特点,但铝质偏高,又具过铝质花岗岩的特点,应属于后造山期之PA型花岗岩。其构造背景为晚印支期-早燕山期滨太平洋造山带造山晚期坍塌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