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36篇
  免费   4326篇
  国内免费   6111篇
测绘学   2687篇
大气科学   2938篇
地球物理   4084篇
地质学   11807篇
海洋学   2781篇
天文学   441篇
综合类   1941篇
自然地理   2694篇
  2024年   127篇
  2023年   435篇
  2022年   1167篇
  2021年   1347篇
  2020年   1089篇
  2019年   1262篇
  2018年   1363篇
  2017年   1166篇
  2016年   1211篇
  2015年   1383篇
  2014年   1409篇
  2013年   1538篇
  2012年   1695篇
  2011年   1717篇
  2010年   1676篇
  2009年   1472篇
  2008年   1324篇
  2007年   1230篇
  2006年   1109篇
  2005年   925篇
  2004年   657篇
  2003年   553篇
  2002年   564篇
  2001年   512篇
  2000年   481篇
  1999年   369篇
  1998年   230篇
  1997年   224篇
  1996年   197篇
  1995年   146篇
  1994年   171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5篇
  1976年   6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10篇
  195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检测数字水准仪及标尺综合精度为例,介绍了正交实验法在测绘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2.
基于COM技术的地图符号库结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从符号库的结核设计入手,提出了一种新的符号库模型-双层地图符号库模型。该模型在速度,质量上继承了其他模型的优点。利用COM技术实现了地图符号库设计系统,该系统在符号库的易挂接性和符号的可扩展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3.
地球质心运动的频谱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球质心运动主要是由多种周期运动叠加的特点,依次讨论了谱分析方法中的AR模型谱分析和小波谱分析方法,分别指出:将参数谱分析方法中的AR模型谱分析和非参数谱分析中的小波谱分析相结合产生的小波-AR谱分析以及小波包-AR谱分析方法,在地球质心运动的谱分析中有较好的频率分辨率以及噪声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994.
正交实验法在测绘仪器检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测绘生产和科研项目中,为了改革旧工艺或对新仪器,新产品,经常需要做多因素实验,如何安排多因素实验,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文中以数字水准仪及标尺综合精度的检定为例,介绍了正交实验法在测绘仪器检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5.
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OpenGIS)与互操作技术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冯琰  施一民 《测绘工程》2002,11(4):22-24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其孤立性、封闭性的缺陷越来越不适合现代信息社会的要求,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OpenGIS)规范和互操作技术的提出,不仅为数据共享提供了崭新的思路,而且将GIS带入了开放的时代,从而使得各个系统间实现不同类型地理数据和地理处理方法的透明访问成为可能。本文主要就OpenGIS规范和互操作技术作了一些探讨,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OpenGIS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996.
用逐日的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再分析(ERA)风应力,和由Haney公式结合ERA海表资料与预报海温计算出的热通量强迫一个全球大洋环流模式.并用逐日的模拟结果与TOGA-COARE(Tropical Ocean--Global Atmosphere--Coupled Ocean-AtmosphereResponse Experiment)浮标观测资料对比,分析模拟结果中暖池海区上层海洋热量平衡对西风爆发(WWB)的响应.在第一次WWB过程中,模拟与观测的主要差异在WWB期间,而造成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模式中由下沉运动引起的增温和由强的纬向温度梯度引起的暖平流.初步认为下沉增温可能是差分格式本身和模式分辨率不足造成的.从热量平衡的结果看,第二次WWB事件的模拟比第一次更成功,两次差异可能与两次WWB事件的季节背景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997.
用雷达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资料预测冰雹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王炜  贾惠珍 《气象》2002,28(1):47-48
通过对雷达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阐述了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的大小和面积与对流性天气的关系。并且利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了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998.
大别山碰撞造山带的地球动力学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33  
王清晨  林伟 《地学前缘》2002,9(4):257-265
大别山碰撞造山带的形成和其中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折返具有统一的动力学过程。对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形成 -折返的研究表明 ,大别山的超高压变质作用是冷大陆地壳被前导洋壳下拽而持续俯冲的结果。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是多阶段的。第一阶段 (2 30~ 2 10Ma)在低地温梯度 (约10℃ /km)下发生同俯冲折返 ;第二阶段 (2 10~ 170Ma)的折返由深俯冲板片的断离引发 ,浮力开始起作用 ;第三阶段 (170~ 12 0Ma) ,以区域性岩浆活动、穹隆伸展构造活动和深剥蚀沉积为特征。从分析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折返过程入手 ,以侏罗纪末作为时间参照点 ,以合肥盆地的侏罗系顶界作为当时的地理参照点 ,根据不同岩石单元中岩石的形成深度和碰撞造山中的位移状态 ,可把大别山碰撞造山带划分为原位系统、准原位系统、异位系统和热穹隆改造系统等结构单位。陆陆碰撞造山带形成的物理学前提是俯冲陆壳物质的低密度 ,而最终形成造山带的直接动力学过程则是深俯冲板片的断离及其引发的一系列近垂向运动的地质过程。  相似文献   
999.
PHREEQC在研究地浸溶质迁移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地球化学模式PHREEQC,揭示地浸过程中溶质迁移的存在形式及各种形式之间的转化关系。通过计算饱和指数,确定溶质水解沉淀的水文地球化学条件临界值。  相似文献   
1000.
文章概述了上海市磁县浮轨道交通工程,并对工程沿线的岩土工程特性作了简要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