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5篇
  免费   944篇
  国内免费   1187篇
测绘学   456篇
大气科学   767篇
地球物理   937篇
地质学   2621篇
海洋学   618篇
天文学   143篇
综合类   447篇
自然地理   62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296篇
  2021年   296篇
  2020年   257篇
  2019年   281篇
  2018年   311篇
  2017年   271篇
  2016年   283篇
  2015年   260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306篇
  2001年   239篇
  2000年   206篇
  1999年   202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21.
利用2000、2005、2011、2013年4期MODIS13Q1、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基于RS、GIS技术,分别提取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信息,探讨塔里木盆地南缘人工绿洲扩张特点。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南缘人工绿洲在2000-2013年不断扩张,各时段扩增来源中,天然绿洲比重不断减小,绿洲-沙漠过渡带比重逐步上升,荒漠比重快速增加。各流域人工绿洲扩张的阶段性与区域性差异明显,且扩增来源结构由于扩张的相对区位不同而异。人口增长、政策引导使人工绿洲不断扩张,并具有阶段性与区域差异性特点。人工绿洲扩张过程中,天然绿洲和绿洲-沙漠过渡带有明显退化现象,使其生态屏障功能下降,威胁到绿洲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22.
TRMM降水数据的空间降尺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净  张晓 《地理科学》2015,35(9):1164-1169
以天山中段为研究区,以降水与高程(DEM)、植被指数(NDVI)、坡向(Aspect)、经纬度与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为基础,构建了TRMM卫星3B43降水数据与NDVI、DEM和坡向等相关因子的回归模型,对TsHARP统计降尺度算法引入DEM和局部Moran指数进行改进,得到2001~2006年研究区的250 m高分辨率降水空间分布数据。最后利用研究区气象站点降水数据对降尺度结果进行验证,得出降尺度的结果和实测值的误差明显小于原始降水数据和实测值的误差,年均降水最大改善程度是70 mm,因此构建的降尺度方法是合理可行的,可用于山区降水数据的降尺度研究。  相似文献   
923.
由于仪器水平的限制,关于土体的动力特性的研究目前多采用单向激振方式替代双向激振方式。而这两种激振方式在试验原理方面存在明显不同。很多研究表明,应力路径对土的响应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两种方式相替代的合理性尚待证明。本文利用DSC2000多功能动三轴试验系统,选取尾矿砂分别在单向及双向振动条件下进行一系列饱和土的动力特性试验,对比两种激振方式作用下土体的滞回曲线以及骨干曲线的差异,分析土体在这两种振动方式下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应用双曲线模型对骨干曲线进行拟合,最后给出在进行土体变形特性试验时以单向激振方式替代双向激振方式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924.
地震速报微博发布系统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健  侯建民 《中国地震》2015,31(2):456-460
微博已成为当今数据发布和传播的最佳自媒体平台,将地震速报信息及时发布到微博上有利于信息的传播,使民众及时获取地震消息,提高地震系统的社会服务能力。地震速报微博发布系统能实时读取EQIM地震台网速报信息并将共享服务系统中的地震数据发送到指定微博账号,同时发布具有中国地震台网中心LOGO标识的震中位置图;在读取EQIM和发送微博时充分考虑到震级、台网代码、震中中文地名等多种过滤条件。该系统已运行近3年时间,运行稳定、可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特别是在朝鲜核爆、芦山地震、鲁甸地震等地震事件中及时向社会公众提供了地震速报信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25.
杨骁  周磊  张敏 《岩土力学》2015,36(7):2013-2020
假定土骨架服从标准线性固体黏弹性本构关系,研究了深埋圆形隧洞的饱和黏弹性土-弹性衬砌耦合系统在轴对称爆炸作用下的瞬态动力响应。首先,基于饱和土的Biot模型和衬砌的弹性理论,通过引入势函数和Laplace变换,利用弹性衬砌和饱和黏弹性土界面处的连续性条件以及边界条件,得到饱和黏弹性土体和弹性衬砌位移、应力和孔隙水压力等在Laplace变换域中的解析解。其次,利用Laplace数值Crump逆变换得到耦合系统在时间域的动力响应,数值分析了不同土体模型下土体-衬砌耦合系统的径向位移和环向应力以及土体孔隙水压力等。结果表明:对不同土体模型的土体-衬砌耦合系统,其在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性态基本一致,但动力响应的振动周期和幅值等具有明显的差异。同时,对于饱和黏弹性土-弹性衬砌系统,土体黏性参数对土体径向位移和孔隙水压力有明显的影响,但对土体环向应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26.
冯啸  李术才  刘人太  张乐文  王健  王慧涛  郑卓 《岩土力学》2015,36(11):3171-3179
深层渗滤效应普遍存在于多孔介质的渗透注浆过程中,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质量守恒方程、线性滤过定律、渗流连续性方程及Darcy定律,建立了水泥浆三维锋面的理论模型;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水泥浆三维锋面扩散运移及沉积层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并将试验值与模型理论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沉积层渗透系数随水泥浆锋面的扩散运移动态变化;当注浆压力恒定时,水灰比越小,深层渗滤效应越显著,浆液扩散距离相应越短;相同扩散距离时,受重力效应的影响,注浆点源之上的沉积层渗透系数大于注浆点源之下的沉积层渗透系数;浆液扩散距离及固定位置处的沉积层渗透系数均与水灰比呈正相关。研究成果可指导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7.
夏强  许模  邓英尔  李晓 《现代地质》2015,29(2):279-284
针对河渠间潜水的一维非稳定运动,考虑了补给强度的时变性,根据Boussinesq方程的第一线性化方法,应用Duhamel原理得到了方程的解析解,进一步得出补给强度为指数函数和三角函数的潜水位计算公式。通过算例分析补给强度指数增加、指数衰减和正弦函数变化条件下潜水面的变化特征,指数增加条件下潜水位单调增加,分水岭从高水位一侧向河间地块中部移动;指数衰减条件下潜水位先增大,后减小,具有一个峰值,分水岭先从高水位一侧向河间地块中部移动,之后随补给强度减弱返回到高水位河渠;正弦函数变化条件下潜水位表现出周期性起伏变化,且水位对补给的响应具有明显的时滞性,分水岭在高水位河渠与河间地块中部之间往复移动。研究结果可为量化分析地下水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地表水地下水转化规律等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28.
以拓扑原子事件作为出发点,在拓扑局部更新过程中分析多种要素发生变化后对拓扑关系的影响.根据结点能够终止网络拓扑关系变化延伸的特点,将需要更新拓扑关系要素的范围尽量缩小,最终确定需要进行拓扑更新的要素范围.对需要更新区域内要素进行拓扑重构,修改边界要素拓扑关系,保证更新要素的拓扑关系与原拓扑关系一致.运用地理网络模拟数据...  相似文献   
929.
基于选权拟合法的电离层电子密度层析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附加约束的电离层层析算法是解决电离层电子密度反演中不适定问题的主要方法,为避免此类方法中约束权阵的选取不当对电子密度分布重构产生的不良影响,本文将选权拟合法应用到电离层层析成像技术中.该方法特别设计了依据电子密度空间分布特性构造参数权矩阵的方案.新方法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挖掘了隐含的信息量,为解决电离层电子密度反演中由于观测数据的不足等因素引起的不适定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可以得到符合客观实际的结果.数值模拟实验和实测数据的反演结果证实了该算法有效性、可靠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930.
选取四次典型震例,分别以微波遥感及热红外遥感为研究手段对各发震区的温度进行窗口时间序列扫描,探讨震前陆地表面温度异常特征。研究发现:由热红外遥感及微波遥感反演所得的陆表温度年变形态极为相似,前者特征更为明显;震前并非完全是一个增温过程,有负异常现象存在;大地震的温度异常空间分布特征与断层的展布存在密切关系,温度异常区并非大面积存在,且未呈现明显迁移特征,这一新发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