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4篇
  免费   550篇
  国内免费   1060篇
测绘学   803篇
大气科学   366篇
地球物理   402篇
地质学   1845篇
海洋学   510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222篇
自然地理   372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288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255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基性-超基性岩中赋存有铜镍硫化物矿床、豆荚状铬铁矿床等许多重要的矿床,基性-超基性岩成岩成矿方面的研究多采用镁铁比值,但以往利用该比值时未考虑岩石的SiO_2含量、地质构造及岩石蚀变等一些重要条件。文章结合国内外一些重要的铜镍矿床和铬铁矿矿床,考虑到上述的几个条件,讨论了镁铁比值在划分岩石类型方面的应用,通过计算给出了与前人不同的镁铁比值划分区间。  相似文献   
932.
以宏基因组技术探讨渤海秋冬季节病毒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渤海海域病毒群落总体状况,本文以渤海的B47站表层海水为代表,对两个时间点(2010年9月,2011年12月)的病毒宏基因组做出全面分析。采集海水样品后过滤并经过切相流系统浓缩,提取DNA测序,再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病毒组的种群分类、功能基因分析、系统进化分析等。分析结果指明,这两个时间点的病毒群落均由双链DNA病毒(97.75%,scaffold百分比)占据优势地位,其中尤以有尾噬菌体(80.86%,scaffold百分比)居多。按宿主区分,最大的一类病毒为聚球藻噬藻体(10.29%,scaffold百分比)。渤海病毒群落最为丰富的功能基因为复制、结合和修复基因,且冬季(33.77%,ORF百分比)大于秋季(16.39%,ORF百分比)。结果表明:在渤海病毒组中,(1)存在理论上只出现在亚热带海域的原绿球藻噬藻体;(2)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功能基因比例呈现季节变化;(3)相比远洋病毒组有一定独特性;(4)可能存在未知的T4-like病毒分支。  相似文献   
933.
东亚边缘海区浮游植物春华的纬向与年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ombined studies of latitudinal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annual phytoplankton bloom peak in East Asian marginal seas(17°–58°N, including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SCS), Kuroshio waters, the Sea of Japan and the Okhotsk Sea) are rarely. Based on satellite-retrieved ten-year(2003–2012) median timing of the annual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Chl a) climax, here we report that this annual spring bloom peak generally delays from the SCS in January to the Okhotsk Sea in June at a rate of(21.20±2.86) km/d(decadal median±SD). Spring bloom is dominant feature of the phytoplankton annual cycle over these regions, except for the SCS which features winter bloom. The fluctuation of the annual peak timing is mainly within ±48 d departured from the decadal median peak date, therefore this period(the decadal median peak date ±48 d) is defined as annual spring bloom period. As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rises, earlier spring bloom peak timing but decreasing averaged Chl a biomass in the spring bloom period due to insufficient light is evident in the Okhotsk Sea from 2003 to 2012. For the rest of three study domains,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interannual variance trend of the peak timing and the averaged Chl a biomass. Furthermore this change of spring phytoplankton bloom timing and magnitude in the Okhotsk Sea challenges previous prediction that ocean warming would enhance algal productivity at high latitudes.  相似文献   
934.
云岗盆地晚中生代沉积-火山充填序列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凝灰岩夹层及安山岩的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对云岗盆地晚中生代地层充填序列的关键时限进行了限定。结合地层接触关系、安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重点地质界面的构造意义。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早中侏罗世,盆地为一套湖进序列的连续沉积,以大同组含煤地层为代表,暗示着区域拉张的构造背景;(2)盆地整体缺失了晚侏罗世(160.4±1.1)Ma至早白垩世(130.1±0.7)Ma的沉积地层,其发生的动力学背景可能与古太平洋、西伯利亚、特提斯同时向东亚大陆汇聚产生的远程效应有关;(3)旧高山安山岩形成于早白垩世(130.1±0.7)Ma大陆板内裂谷的构造背景,与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动力学背景紧密相关。研究成果对旧高山安山岩时代归属提出了新的认识,并不归属于上侏罗统髫髻山组,而相当于下白垩统张家口组。  相似文献   
935.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e.g. design and off-design) may lead to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hydrodynamics performance of a ship, especially in the total resistance and wake field of ships. This work investigated the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well-known KRISO 3600 TEU Container Ship (KCS) under three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by means of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 an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The comparis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use of PIV to measure a ship’s nominal wake field is an important method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being contactless and highly accurate. Acceptable agreements between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two different methods are achiev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otal resistances of the KCS model under two off-design conditions are 23.88% and 13.92% larger than that under the designed condition,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36.
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石英水平摆倾斜仪格值标定的秒采样数据进行拟合。通过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实现迭代计算过程,准确求解光记录位移信号参数并计算标定格值。仿真和台站标定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计算倾斜仪秒采样数据的标定格值与倾斜仪校准格值的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937.
阿拉善地块作为华北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关键的构造单元,经历了不同时期构造热事件的叠加作用。本文选取阿拉善地块巴音诺尔公地区出露的中元古代诺尔公群进行研究,总结了这些前寒武纪岩石的几何学、运动学及显微构造特征,并对其构造格架、变形期次进行了初步划分。研究表明,中元古代诺尔公群内部至少存在两期变形,早期变形表现为原始层理的片理化过程,形成了区域走向近NE-SW向的片理;而晚期变形则表现为顺片理走向的右行走滑剪切作用。结合前人已有研究成果及年代学资料,认为中元古代诺尔公群的内部变形主要受到石炭纪-二叠纪查干础鲁弧后盆地向阿拉善微陆块之下俯冲作用的控制,俯冲作用造成了NW-SE向的挤压,从而发生了早期片理化,而随后顺俯冲带走向的走滑作用则调节了挤压造成的缩短。  相似文献   
938.
嘎拉勒铜金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西段北缘,是近年来该区域发现的一个重要的典型镁质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本文在矿区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条件进行了系统阐述和分析。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下白垩统捷嘎组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其下伏为下白垩统郎久组砂岩、粉砂岩和流纹质-英安质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矿区内至少发生了3期构造变形,第1期形成北西向褶皱和北东向张性横断层,第2期形成北东向褶皱、北东向压性纵断层和北西向小型张性横断层,第3期形成近南北向正断层。区内自早到晚侵入有燕山晚期斑状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在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与捷嘎组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接触带附近形成典型镁质矽卡岩,包括早、晚两个阶段,早阶段形成由橄榄石、粒硅镁石和少量尖晶石、石榴子石、透辉石组成的干矽卡岩,晚阶段形成由蛇纹石、金云母和少量绿帘石组成的湿矽卡岩,叠加在干矽卡岩之上或其外侧,构成自岩体向外的橄榄石+尖晶石+粒硅镁石±石榴石±金云母带、金云母+蛇纹石±橄榄石±石榴石±透辉石带、蛇纹石+金云母+绿帘石±透辉石带、蛇纹石±金云母化大理岩带。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团块状及不规则状主要产于蛇纹石+金云母化带内,金属矿物主要有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自然金等,伴有硅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成矿作用与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的侵入活动密切相关,主要受北东和北西向褶皱及相关断裂控制,矽卡岩化受捷嘎组中部纹层状白云岩和砂质白云岩等有利岩性控制,矿体就位于矽卡岩带的高渗透率部位。  相似文献   
939.
一次飑线过程的雨滴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4台Thies激光雨滴谱仪组成的观测网和CINRADA/SA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通过单点雨滴谱和积分参数时间序列分析、以及γ谱拟合参数和Z-R关系等的统计分析,研究成熟平行层状飑线不同部位雨滴谱和积分参数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部位雨滴谱和积分参数演变特征存在明显差别,但有一致的基本特征,即在雨强增大阶段为较小的小粒子数浓度,较大的大粒子数浓度和谱宽,而雨强减弱阶段为较大的小粒子数浓度,较小的大粒子数浓度和谱宽,所以,雨强增大阶段具有较低的雨滴浓度和较大的雷达反射率因子,以及较小的γ谱斜率参数λ和形状参数μ。但有时雨强减弱阶段存在较大的大粒子数浓度和谱宽,因此,具有较大的雷达反射率因子;统计表明,γ谱三参数N0、μ、λ与雨强的关系可以用幂函数拟合, N0随雨强增大而增大,μ、λ随着雨强的增大而减小。λ-μ关系可以用二次多项式拟合,对流云Z-R关系为Z=324R1.60。不同部位雨滴谱演变特征的差异对Z-R关系等统计关系影响明显,但对λ-μ关系影响较小。平行层状飑线不同部位雨滴谱和积分参数演变特征与拖曳层状飑线对流带典型雨滴谱演变特征类似,但也存在一些明显差别,这些差异是否与平行层状飑线动力结构的不同有关,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40.
地面报中高山站资料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郝民  龚建东  徐枝芳 《气象》2016,42(4):424-435
无线电探空仪观测和地面观测资料作为天气分析和数值预报最常用、最重要的两种资料数据源,两者时空分辨率有着明显的差异。如何利用地面观测资料的高时空分辨率特点来补充探空观测资料在一些地区的欠缺和不足,特别是地面高山站资料的使用对对流层底层环流场的影响及对精细化数值天气预报风场分析指示意义等都需要进一步的探究。文章通过对地面高山站资料在资料同化中不同的使用方式的分析,探索其作为探空资料的补充在资料同化中的贡献。个例试验选取2013年6月29日00时地面资料和探空观测资料进行资料同化,试验方法:分别将地面高山站资料作为探空资料和地面资料应用于同化分析中,结果表明:地面高山站资料当探空资料使用时对850和925 hPa风场同化分析有正效果。在地面高山站资料当探空资料使用和当地面资料使用的对比中,其24 h 850和700 hPa高度和风场预报试验差异不显著;但24 h降水预报结果显示:地面高山站资料当探空资料使用对降水强度和位置的预报都有弱的正贡献。连续试验的降水预报检验证明:在地面高山站较多的西南区,高山站资料当探空资料使用在小雨、中雨、暴雨等量级的预报评分要优于高山站资料当地面报使用,且其预报偏差也较小;在中国区降水预报检验高山站资料当探空资料和地面报使用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