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385篇
测绘学   17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822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871.
山西柳林成家庄剖面太原组发育7层灰岩,从下到上依次为半沟灰岩、吴家峪灰岩、庙沟灰岩、下毛儿沟灰岩、上毛儿沟灰岩、斜道灰岩和东大窑灰岩。通过详细的野外观测和室内镜下薄片研究,确定了各层灰岩的沉积相类型,恢复了当时的沉积环境和各层灰岩沉积时相对水体深度的变化。其中庙沟灰岩属中缓坡相沉积,吴家峪灰岩、下毛儿沟灰岩、上毛儿沟灰岩、斜道灰岩和东大窑灰岩均属浅缓坡相沉积,半沟灰岩属后缓坡相沉积。7层灰岩的相对水体深度关系为:庙沟灰岩>斜道灰岩>东大窑灰岩>下毛儿沟灰岩>上毛儿沟灰岩>吴家峪灰岩>半沟灰岩。在太原组内识别出6次沉积间断、7次小型沉积旋回,总体构成2次明显的相对海平面升降旋回。  相似文献   
872.
对海原群的岩石组成、原岩性质和构造环境的研究表明,海原群中云母片岩、石英片岩的原岩是泥质岩、杂砂岩等,大理岩、石英岩的原岩为白云岩—灰岩、石英砂岩或硅质岩,绿片岩和角闪岩的原岩为基性火山岩或次火山岩,蛇纹岩的原岩为超镁铁质岩。变质沉积岩的形成构造环境判别结果表明,它们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介于岛弧与稳定陆缘之间。变质基性火山岩主要亦介于岛弧拉斑玄武岩与板内玄武岩之间,部分显示洋脊玄武岩的特征。认为海原群形成于岛弧—弧后盆地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873.
金顶矿床是世界上形成时代最新且唯一的陆相沉积岩容矿的超大型铅锌矿床,受人关注.金顶矿石中矿物的交生关系表明内生流体成矿经历了石英-闪锌矿-方铅矿、闪锌矿-方铅矿-天青石、方铅矿-方解石-天青石-石膏三个矿化阶段,黄铁矿在各矿化阶段中均有形成,不同世代矿物从产状、结构、组合关系等得以区分;矿物流体包裹体中包括REE在内的几十种微量元素的配分曲线和含量分布不因寄主矿物种类而明显变化,不同矿化阶段矿物流体包裹体微量元素组成是大规模成矿流体过程的重要约束;大规模成矿从第1到第3矿化阶段,内生成矿流体∑REE逐步升高(1.34×10-9~6.28×10-9~297.03×10-9),轻重REE分异越趋显著,系统从还原性演化为氧化性,微量元素组合趋于复杂,流体中成矿元素(Zn 13.594×10-9~29331.810×10-9)不断富集(Zn依次是中国陆壳的0.16×10-3~0.20×10-3倍、0.041~0.193倍、0.028~0.341倍);早-中阶段的流体成矿可能是快速的,中-晚阶段趋缓;深、浅部两种不同性质流体混合可能是流体大规模成矿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874.
青藏东缘昌都-思茅构造带中新生代陆内裂谷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三叠世末,三江联合地体形成,昌都—思茅构造带进入陆内演化阶段,堑垒相间的古地貌、具双峰式火山岩的火山-沉积组合、显双峰特点以及普具伸展因子的岩浆作用等显示,其在晚三叠世至新生代发生了广泛的陆内裂谷作用。裂谷岩浆活动主要为两侧火山地堑发育的双峰式火山活动,同期的岩浆侵入活动也呈双峰态势。岩浆喷发活动具有东强西弱的特点,其中东部江达—云岭—绿春地堑带,因局部出现洋壳而具有陆间裂谷性质;岩浆侵入活动自印支晚期向燕山期具有规模减小、范围增大的特点,到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中央地带也发生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中央热隆带。岩浆侵入活动具有明显继承性,由于昌都—思茅地体两侧于晚海西期至中三叠世发育陆源岩浆弧,岩浆岩在岩石化学上或多或少显弧岩浆特点。陆内裂谷作用在中生代经历了火山-地堑、陆内岩石圈挠曲凹陷演化阶段。裂谷作用持续到了新生代。  相似文献   
875.
设计模式被认为是面向对象技术的“刀刃”部分,是针对在特定场景下,特定问题的可重复、可表达的解决方案。论文正是本着设计模式“关注场景,包容变化”和嵌入式GIS“服务特定应用”的原则,针对每一种模式的设计意图和特点,着重分析讨论抽象工厂、适配器、模板等方法在嵌入式GIS空间数据管理中的应用和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876.
陆内克拉通盆地层序地层构型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总结我国鄂尔多斯盆地和澳大利亚Surat basin这两个典型的陆内克拉通盆地的层序充填序列,认为该类盆地具有典型的层序地层充填模式:(1)典型的正粒序岩性组合特征;(2)基准面旋回为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对称旋回,具有长期持续水进、短期水退旋回特征;(3)层序主要以LST为主,发育相互切割叠置的复合砂体,为最有利储层;TST和HST相对不发育,发育孤立状的单砂体,为中-差储层.陆内克拉通盆地层序地层及其控制的砂体具有溯源退积的时空展布模式,该模式主要受到盆地边缘构造、沉积物供给、湖平面变化、古地形、盆地充填和气候等因素的单独或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877.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高频层序地层构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方法技术,依据22口井的钻井岩芯和4256口测井曲线资料,系统分析了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各级次基准面旋回界面类型及特征,将葡萄花油层划分为2个中期、4个短期、8个超短期旋回层序,建立了以短期旋回层序为框架、超短期旋回层序为对比单元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并提出了三肇凹陷南部葡萄花油层为同沉积构造抬升控制的中部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向南逐渐减薄、直至缺失的层序地层模式。三肇凹陷由西北(卫星—宋北)→凹陷中心(徐家围子)→向南(肇州):葡萄花油层上部呈砂岩(非地层)退覆型尖灭,即同层砂岩逐渐尖灭为泥岩,上层砂岩尖灭线逐渐北移;葡萄花油层下部呈砂岩(非地层)超覆型尖灭,即同层砂岩逐渐尖灭为泥岩,上层砂岩尖灭线逐渐南移。  相似文献   
878.
Combustion-derived and land-plant-deriv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GC-MS analysis in an ancient soil profile from Jinluojia (金罗家) archaeological site at Macheng (麻城),Hubei (湖北) Province,Central China.Retene,cadalene and simonellite were proposed to be derived from contemporary land plants.The pyrolytic PAHs identified include fluoranthene,pyrene,benzofluoranthenes,benzo[e]pyrene and benzo[a]pyrene.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pyrolytic PAHs varies with depth,d...  相似文献   
879.
The great Wenchuan (汶川) earthquake induced a large quantity of landslides. They are widely distributed and caused tremendous damages. The sliding mechanis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earthquake-induced landslides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conventional gravity landslides. Their occurrences are apparently controlled by the powerful earthquake, and 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potential energy sliding and ejection sliding. In this article, the earthquake-induced landslides are classified, the characteris...  相似文献   
880.
超越板块构造——我国构造地质学要做些什么?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金振民  姚玉鹏 《地球科学》2004,29(6):644-650
对近十年来全球构造学和构造地质学的重要进展进行了简要评述.30年前建立的全球构造理论改变了人们对地球及其演化的认识.作为固体地球统一理论的板块构造主要涉及刚性板块边界之间的变形、地震活动和火山作用.至今还没有完整理论阐明板块运动的驱动力和地幔对流机制.板块边界和板内变形等许多问题仍然无法回答.大陆岩石圈和大洋岩石圈在成分、厚度和力学强度方面有明显的差别, 因此现有板块构造不完全适合于大陆构造.大陆地壳和地幔流变学的综合研究是认识大陆构造和超越板块构造的最佳途径.流变学是大陆造山带几何学和动力学的桥梁.大陆岩石圈对构造作用、重力作用和热作用的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流变强度.岩石圈流变性质是岩石圈分层和塑性流动的主导因素.大量透入性变形和巨型大陆造山带内部构造显示非刚性特征.大陆构造和力学行为主要由地壳强度而不是地幔强度所控制.从大陆岩石圈多层性和力学强度不均匀性表征看, 现在是抛弃传统“三明治”构造模式的时候了.面对地球系统科学和地球动力学新思维发展趋势, 多学科综合研究大陆构造(造山带)和加速高水平构造地质学人才的培养是我国构造地质学发展的最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