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67篇
  免费   3014篇
  国内免费   2168篇
测绘学   853篇
大气科学   1811篇
地球物理   4190篇
地质学   5768篇
海洋学   1146篇
天文学   737篇
综合类   919篇
自然地理   1425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498篇
  2021年   581篇
  2020年   468篇
  2019年   745篇
  2018年   759篇
  2017年   806篇
  2016年   858篇
  2015年   801篇
  2014年   876篇
  2013年   979篇
  2012年   771篇
  2011年   726篇
  2010年   723篇
  2009年   612篇
  2008年   624篇
  2007年   578篇
  2006年   480篇
  2005年   458篇
  2004年   374篇
  2003年   387篇
  2002年   448篇
  2001年   424篇
  2000年   399篇
  1999年   360篇
  1998年   278篇
  1997年   241篇
  1996年   219篇
  1995年   193篇
  1994年   198篇
  1993年   148篇
  1992年   138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58年   9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本文主要根据杭铁诸暨387洞室工程所取得的地质资料及室内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指标为依据,对该工程的围岩进行分类、並对围岩进行有限元方法的分析,及对围岩局部块体利用赤平极射投影方法进行稳定性验算,对该工程主体洞室的稳定性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972.
冀东陆壳结构的岩石学模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宗絮  郭才华 《地震地质》1991,13(4):369-376
冀东地区的古老变质岩系是一个出露的大陆地壳断面。根据变质岩系的变质相、亚相的研究和地质温压计计算的结果推定的深度,并结合地球物理测深资料,以及笔者测定和前人的岩石高压下波速实验资料提出了本区大陆地壳结构的岩石学模型。下地壳由麻粒岩相岩石组成,上部为角闪石麻粒岩亚相的中性成分的麻粒岩,下部为辉石麻粒岩亚相的基性成分的麻粒岩构成,底部夹有透镜状蛇纹石化橄榄岩以及紫苏花岗岩。中地壳主要由高角闪岩相的中性-中酸性成分的片麻岩、片岩构成,顶部为低角闪岩相的片麻岩、片岩,广泛发育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岩体,含隙间高温流体相(fluid phase),形成高导-低速层。上地壳主要为绿片岩相(部分低角闪岩相)的板岩、千枚岩、片岩、变粒岩以及花岗岩组成,顶部为沉积盖层  相似文献   
973.
根据“比较科学学”的对比研究方法,对1975—1976年全球地震和中国地震活动,与最近两年全球地震活动作了对比,并分析了1900—1990年全球范围和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特点。 据资料分析,全球性地震活动随时间分布具有高潮期和低潮期。最强烈活动期为1940—1950年左右,Ms≥7级地震年频次为25—40次;相对活动最低潮期为1980—1988年,Ms≥7级地震年颁次只有5—12次。我国境内地震活动也有高潮和低潮活动期,目前,我国大陆处于一个新的地震活动高潮期。 1980—1988年是全球性8级地震较少时段,可能是地震能量积累过程。1990年全球地震活动的突然增强,仅半年时间内发生12次Ms≥7级地震,其中菲律宾发生8级地震,震情与1975—1976年情况相类似。 本文在对比活动图象基础上,估计了全球和中国大陆今后几年中的强震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974.
本文用一维分层模式理论分析了地面降雨、尖端放电、对流运动以及云外电导率变化对雷暴电结构的影响。分析指出,云内对流强度明显地影响着雷暴电结构,强烈的地面降雨和尖端放电可使地面电场强度显著减小,甚至极性翻转。闪电和云顶附近的下沉气流是维持雷暴向上提供充电电流的重要条件。在雷暴中,对流起电机制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975.
郭金雪  胡志远 《岩矿测试》1991,10(4):279-282
基于2-(4′-联苯基)-6-苯基苯并(口恶)唑(PBBO)染料分子发射光谱(λ_(em)~(max)=400nm)和2,3,4,6,7,8-六氢化喹嗪并[9,10,1-f,g]-1-甲基香豆素(CND_(102))的激发光谱(λ_(em)~(max)=388nm)的能级相互匹配,以及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存在是染料分子间能量传递的必备条件,使荧光法测Pb的灵敏度以数量级提高。  相似文献   
976.
恰库尔特一带的碱性花岗岩按侵入顺序和岩性可分为:晶洞(霓石)钾长花岗岩、(霓石)碱长花岗斑岩、霓石花岗岩.这些岩石大都含碱性暗色矿物.发育指示浅成特点的晶洞构造及文象结构,从矿物组合看岩石具贫水特征;岩石化学方面以高硅、高碱或过碱,贫铝、镁、钙为主要特征;岩石通常具有高的∑REE,其中以过碱性的霓石花岗岩为最高;轻稀土较重稀土富集,并具有强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图谱表明,岩石相当于洋脊花岗岩,具有高钾、铷、钍的含量,而钡、钽、铌的富集程度相对较低.以上特征和区域构造分析表明,恰库尔特一带的碱性花岗岩为阿尔泰造山带造山作用结束以后于中晚三叠世的非造山环境下形成的A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977.
本文详细叙述了采用光电编码和微机技术对自记水位仪进行数字化改造的方案选择、理论计算和改造实践。  相似文献   
978.
本文对强震前震源系统的调制比r_m和调制比异常面积Sr_m随时间变化的起伏加剧现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得到下列研究结果:(1)强震前近源区以及中强震前近源区大多出现调制比r_m的起伏加剧,并大多在起伏频次达三次时有大震或中强震发生。(2)大多数中、强地震前r_m异常面积Sr_m围绕震源区呈现由小至大、由大至小的过程,因此引入最小异常面积Sr_(min)和最大异常面积Sr_(max)之比γ作为中、短期预报指标,根据统计得到异常指标[γ]如下式某些震例在震前出现异常面积Sr_m起伏的加剧过程,初步认为是震源区周围调整单元调整能力较差导致的结果。(3)r_m、Sr_m起伏加剧开始时间与震级有关,震级愈大,起伏加剧出现愈早。根据半年步长逐月滑动得到的r_m-T图,起伏加剧开始至发震的时间与震级M的统计,得到如下关系(T以月计)M=4.29+0.11T(4)强震前场区异常一般呈现随机异常型、波动型和衰减型三种。若场区某统计区出现r_m的三次起伏加剧时,说明该统计区未来有强震发生。(5)由自治系统和非自治系统原理初步解释了震前震源区周围调整区调制比r_m及调制比异常面积Sr_m起伏现象的周期特征。  相似文献   
979.
对建立遥感估产模式的几点初步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遥感光谱参数的生物学意义着手,论证了正确建立遥感估产模型的可能途径。对几种有代表性的遥感估产模型作了分析,作者认为把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的遥感信息与热红外信息有机结合是解决遥感估产模型的最佳方案。对NOAA-AVHRR的第1通道与第2通道光谱数值进行非朗伯体特性的纠正是必要的。遥感估产模型不仅可以使估产的空间尺度大大缩小而且参数数目亦可大大减小,更有利于实际运行。  相似文献   
980.
The Baishitouquan amazonite and topaz-bearing granite is one of the typical high-rubidium and high-fluorine granites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Mid-Tianshan belt. This intrusion is in sharp contact with Mid-Proterozoic schists, gneisses and marbles, and is composed of four zones transitional from the bottom upwards: leucogranite, amazonite granite, topaz-bearing amazonite granite and topaz quartz albitite. The Baishitouquan granite contains highly ordered K-feldspar, Li-rich mica, Mn-rich garnet, α-quartz and low temperature zircon and is chemically high in Si, K, Na, Al, Li, Rb, Cs and F, and low in Ti, Fe, Ca, Mg, P, Co, Ni, Cr, V, Sr and Ba, with Na2O<K2O. Amazonite from the amazonite granite zone contains 1867 ppm Rb. The F contents of bulk rocks are 3040 and 4597 for the amazonite granite and topaz-bearing amazonite granite zones, respectively. These two zones have δ18O values of 8.97–9.85‰ (SMOW) and show flat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with strong Eu depletion. K-Ar and Rb-Sr ages of this intrusion are 226. 6 Ma and 209. 6 Ma respectively, with an initial87Sr/86Sr ratio of 0.987±0.213. The Baishitouquan granite is the product of crystallization of a low temperature, and water, rubidium and fluorine-rich magma, which may have been derived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muscovite-rich crustal rocks. Consolidation of this granite involved two contrasting and successive stages: melt crystallization and hydrothermal metasomatism and precipitation. Various geological features of this granite were formed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magmatic to the hydrothermal st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