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88篇
  免费   6116篇
  国内免费   7829篇
测绘学   1621篇
大气科学   7478篇
地球物理   8672篇
地质学   16575篇
海洋学   3834篇
天文学   1522篇
综合类   3730篇
自然地理   3801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456篇
  2022年   1311篇
  2021年   1495篇
  2020年   1318篇
  2019年   1407篇
  2018年   1779篇
  2017年   1622篇
  2016年   1878篇
  2015年   1479篇
  2014年   1913篇
  2013年   1813篇
  2012年   1687篇
  2011年   1740篇
  2010年   1889篇
  2009年   1899篇
  2008年   1644篇
  2007年   1613篇
  2006年   1334篇
  2005年   1235篇
  2004年   1010篇
  2003年   1019篇
  2002年   1085篇
  2001年   1077篇
  2000年   1230篇
  1999年   1681篇
  1998年   1407篇
  1997年   1468篇
  1996年   1233篇
  1995年   1124篇
  1994年   1011篇
  1993年   894篇
  1992年   728篇
  1991年   527篇
  1990年   367篇
  1989年   391篇
  1988年   333篇
  1987年   228篇
  1986年   176篇
  1985年   136篇
  1984年   112篇
  1983年   93篇
  1982年   83篇
  1981年   62篇
  1980年   49篇
  1979年   31篇
  1978年   19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7篇
  1958年   3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991.
1976年唐山地震前,在距震源很远的地区内都观测到一些前兆趋势变化,如重力、重力位二次徽商W△、水氧、地电阻率、水位和油井出油量等变化。作者认为这些变化不是由震源体直接引起的,而是在区域应力场的作用下,在某些活动断层附近,浅层岩,尤其是含水砂岩层和含油层受挤压出现的一些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其特征是:(1)异常范围大,可能在距震源很远的地方发生,但就同一种方法的多个观测点来说却又是局部的,即只有其中部分测点才能观测到异常,不少测点观测不到异常。(2)异常发生的时间大致相同。有些异常有同步变化的特征,如同时上升或同时下降。(3)临震前多数异常有恢复的趋势。这些特征与引起异常的机理有关。作者还从理论上计算了这种趋势异常量级,重力变化100×10-6cm/s2左右,重力位二次微商变化(1~2)×10-9/s2,地电阻率变化2%~3%,Rn变化7.4~11.1Bq/L,这样的变化量在活动断层附近的一些台站可能观测到。作者还研究了干旱降雨对某些前兆的影响,其影响量级可以被一些方法观测到,因此在确定是否是地震异常时,必须注意利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排除干旱降雨的影响,减少异常的多解性。  相似文献   
992.
孙天林  王燕群 《地震》1997,17(4):425-428
着重介绍了北京顺义4.0级地震前后板桥井水位的异常特征,并通过对板桥井二次异常的对比分析研究,提出井水位异常时间尺度与震级之间的可能关系。  相似文献   
993.
1995年苍山5.2级地震前应力场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翠英  华爱军 《地震地质》1997,19(2):40-140
从1995年9月20日山东苍山5.2级地震前源区及其附近不同小区应力场方向的动态变化入手,分析了主应力轴方位、仰角及其矛盾符号比等参量在5.2级地震前的异常变化及其时空演变特点,简析了可能成因,可为研究震前其它各类前兆异常提供背景依据  相似文献   
994.
宋方敏  俞维贤 《地震地质》1997,19(3):20-217
小江断裂带中段新生代发育的系列盆地,根据其发育阶段可分为始新世—渐新世、上新世—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全新世4个阶段,并根据发育持续性可分为继承性、阶段性、复活性、新生性4种类型。由大比例尺填图所获资料及前人成果,介绍了各阶段盆地的分布特征和成因机制,讨论了盆地发育与区域构造运动、断裂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5.
王尤培  王晓闽 《地震地质》1997,19(3):90-287
根据多孔介质渗流理论和弹性理论,在井孔变径条件下,得出水井含水层系统对潮汐信号响应的偏微分方程,认为井径变化相当于改变了井水柱的有效高度,从而影响了水井含水层系统的固有振动周期。分析了井孔变径对潮汐信号响应的周期特征,认为当含水层水体很大(含水层水平面积比井孔面积大得多),且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也很大的条件下,井径变化对井水位固体潮响应幅度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996.
地形对大地电磁测深(MTS)资料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形影响是山区MTS工作的主要问题之一,对此做了理论分析并用均匀半空间表面二维地形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形影响不仅与MTS资料的种类、极化模式、场源电磁波周期及测点位置有关,而且还依赖于不同的地形形态和尺度。此外,还根据悬崖模型计算,给出了关于地形影响范围的估  相似文献   
997.
东亚冬季风的演变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主要讨论了东亚冬季风和冷涌的演变特征,并与南亚作了对比,发现在东亚地区,冬季风演变主要表现为10月中旬经向环流的突变及9月初、11月中旬和1月末对流层低层温度的3次突变;而在南亚地区,经向环流的变化不如东亚地区明显,而且高层要先于低层变化,对流层低层温度存在2次突变。在整个冬季,东亚地区冷涌的演变过程,主要表现为南海地区冷涌在12月份出现最高频率,而西太平洋冷涌在1月份出现最高频率;南亚地区冷涌在12月份出现最高频率,但远小于东亚地区且衰减速度很快。另一个不同点是东亚地区的冷涌强度是往上衰减的,而南亚地区的冷涌强度则是往上增强的。这说明东亚冬季风和南亚冬季风的性质有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998.
青藏高原冬小麦田辐射能量收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青藏高原冬小麦田净全辐射各分量的观测资料分析,论述了净全辐射及其各分量的日变化特征;计算得出冬小麦抽穗—乳熟期麦田平均反射率为13.3%,净全辐射占总辐射百分率:白天75%,包括夜间67.4%;指出了净全辐射和总辐射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给出了由总辐射计算净全辐射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999.
用GMS双谱资料估计湿度场及其在数值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GMS红外和可见光两个通道的资料进行了处理,并估计出了700 hPa和850 hPa两个层次的湿度场。将卫星资料估计的湿度场取代数值模式通常的客观分析湿度场进行了对比业务试验。业务运行表明,应用卫星资料后,预报结果有较大改进。  相似文献   
1000.
Summary Selected small domain LAM forecasts modulated by highly corrugated underlying topography, and driven by different state-of-science outer models suggest that uncertain outer model guidance for LAMs produces large, domain averaged sensitivity. A further literature survey indicates that many LAM forecasts are relatively insensitive to details of the local initial state, and that mesoscales show slight error growth, in contradiction to classical predictability theory. A series of global predictability experiments is presented in order to reconcile the contradiction. The experiments imply that, even in baroclinically unstable atmospheres, the most common sources of local error growth are associated with small uncertainties of the larger spatial scales rather than small uncertainties of the smaller spatial scales. Variable resolution, real-data experiments of barotropic versions of the global model display substantial mesoscale error growth, due principally to the effect of larger scales. The uncertainties possessing largest spatial scale appear as boundary uncertainties in LAMs, and explain the strong boundary sensitivity and weak local initial data sensitivity observed in many LAMs. We infer that accurate depiction of the largest spatial scales is a first order priority for accurate local prediction, and that for the advective portion of the dynamics, errors of the outer model that provides lateral boundary conditions may impose the largest current practical limitation for many LAM predictions.With 10 Fig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