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7篇
  免费   1070篇
  国内免费   1252篇
测绘学   415篇
大气科学   1127篇
地球物理   1519篇
地质学   2707篇
海洋学   614篇
天文学   149篇
综合类   599篇
自然地理   62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258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263篇
  2018年   316篇
  2017年   284篇
  2016年   320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319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284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252篇
  2001年   273篇
  2000年   241篇
  1999年   261篇
  1998年   223篇
  1997年   196篇
  1996年   167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148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58年   8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区域创新网络模式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网络范式的兴起赋予城市创新模式新的内涵,引起了经济地理学者对不同空间尺度知识流动和创新联系的关注。基于网络视角,以中国知识产权局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市合作发明专利信息为原始数据,借助Ucinet、ArcGIS等分析工具,从本地和跨界多维空间尺度,刻画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结构,测度城市创新网络地位,评价城市创新能力,进而对城市创新模式进行划分。研究表明:①研发密集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知名的理工科院校具有较高的知识生产能力,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创新合作优先链接主体;②长三角城市群重视外部知识获取,跨界网络成为重要的创新合作途径,地理距离对创新合作空间载体选择的制约减弱;③创新网络位置影响知识获取和城市创新,网络视角下的长三角城市群呈现四类创新模式,密集的“本地—跨界”创新网络有助于城市创新。研究结论对长三角城市群不同类型创新模式的优化升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2.
He  Yi  Wang  Fei  Mu  Xingmin  Guo  Lanqin  Gao  Peng  Zhao  Guangju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2017,129(1-2):645-654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 We analyze the variability of sediment discharge and runoff in the Hekou–Longmen segment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China. Our analysis...  相似文献   
993.
基于三峡库区1961—2005年气温逐日格点数据,评估由BCC_CSM1.1模式驱动的RegCM4区域气候模式、MPI-ESM-LR模式驱动的CCLM区域气候模式对三峡库区平均气温、极端高温的模拟能力,选用与观测值更为接近的区域气候模式模拟结果,预估三峡库区在RCP4.5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2016—2035年气温变化。结果表明:RegCM4和CCLM模式均能模拟出三峡库区多年平均气温、高温日数和高温强度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形态,但均在库区东北部模拟的年平均气温偏低、高温日数偏少、高温强度偏小。同时,模式均能较好地反映出三峡库区年平均气温、年高温日数的年际变化,但对高温强度的年际变化模拟较差。总体而言,CCLM模式对三峡库区气温的模拟效果好于RegCM4。RCP4.5情景下,三峡库区2016—2035年平均气温、高温日数比当代(1986—2005年)分别增加0.6℃和5d,高温强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4.
桂林市气候变暖特征及其对柑桔物候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印平  郭昌东 《气象科技》2017,45(1):203-208
利用桂林市1984-2014年气候资料和同期柑桔物候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SPSS相关系数等方法研究了桂林市气候变暖的特征及其对柑桔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31年中桂林市气候变暖趋势明显,其主要特点是年平均气温上升幅度约为0.4℃,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升温显著,在升温过程中以春季升温为主,冬季次之,夏季、秋季略升温,气候变暖春季气温升高贡献最大。气候变暖引起柑桔物候期的变化明显,春季物候期提前,秋季物候期推迟,生长季呈延长的趋势;气温是影响柑桔物候期最为显著的气象因子;2月平均最高气温升高1℃,柑桔芽开放期提前约3.4天,3月平均最高气温升高1℃,开花期提前约4.9天,年极端最高气温升高1℃,可采成熟期推迟6.8天。  相似文献   
995.
风云三号降水测量雷达技术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云三号降水测量卫星主要用于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强降水的监测,并提供全球中低纬度地区降水的结构信息。降水三维结构的准确测量是通过风云三号降水测量卫星的核心载荷——双频降水测量雷达实现的。首先介绍了风云三号降水测量雷达的主要任务与探测能力要求,然后通过仿真技术对降水测量雷达距离分辨率、水平分辨率、扫描角度、天线旁瓣电平、测量精度、波束匹配精度等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利用于2010年开展的降水测量雷达样机航空校飞试验评估验证了降水测量雷达的各项功能和主要性能参数。结果表明,风云三号降水测量雷达整体降水探测性能与全球降水测量卫星的双频降水雷达相当。  相似文献   
996.
冰雹和龙卷等强对流天气容易产生严重气象灾害,而雷达可以为强对流天气提供高时效的监测信息。针对当前雷达业务系统仅提供单站预警,且强天气识别算法缺乏本地优化等问题,研究了全国雷达预警信息组网集成技术,为大范围监测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提供及时高效的参考信息;通过对全国高空站3年0℃层高度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雷达监测冰雹等算法的0℃层高度应在3~6km范围动态调整,提出了雷达强天气预警动态本地化等综合质量控制方法。通过质控前后统计分析表明,质量控制可以有效降低雷达预警的虚警率,虚警剔除率可达到95%以上;与雷电观测资料的检验结果显示,质控后的雷达预警信息与雷电分布具有较好的契合度。将基于上述组网集成与质量控制的综合技术应用于2016年6月23日盐城龙卷强天气监测,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97.
哈大高铁对东北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影响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基于GIS平台,构建可达性模型分析哈大高铁开通后东北各城市旅游交通网络可达性变化特征,然后通过修正引力模型,从时空压缩效应、高铁旅游带的形成、旅游通勤圈空间分异、加剧旅游极化效应等方面分析哈大高铁对东北各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铁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大大强化了东北城市的旅游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联系,整个通勤圈时空压缩2 h左右,提升幅度均呈现距离高铁增加而衰减现象,且省际城市间的变化大于省内城市间的变化,东三省的变化大于内蒙东部区域的变化。沿线城市在高铁开通后将获得更大的旅游发展动能,并加快哈大高铁旅游带的形成。沿线城市“一日游”和“两日游”受益明显,偏远城市则在“七日游”方面受益较多;东北旅游应以高铁为契机,精心开发沿线旅游精品线路,加快旅游一体化合作,打造东北旅游新形象。高铁使旅游市场空间分布上出现“极化效应”,提升旅游产业供求效率的同时,拉大了城市间旅游差距,不利于旅游产业协调性发展。今后应以高铁为核心完善快速交通干线布局,将更多旅游城市和旅游景点纳入高铁通勤圈。  相似文献   
998.
王进欣  张威  郭楠  李超  王今殊 《地理科学》2016,36(2):247-255
为了更好地理解在潮水和植被交互作用梯度上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分布的特殊性,分别于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在苏北盐沼沿近潮沟带和远潮沟带2条样线布设9个固定采样区,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的含量。结果表明:植被和潮水的交互作用是决定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时空变化的关键因素。相对于潮水,植被的影响更为稳定和持久;盐沼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具有显著的空间和月份变化,空间变化主要包括植被带(潮水)梯度上和样带间(潮流)的差异,在植被带(潮水)梯度上植被带高于光滩,而植被带间呈现由海向陆的递减趋势,即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獐茅(Aeluropus littoralis)>芦苇( Phragmites australis);有机质样带间差异表现为在低位盐沼远潮沟带大于近潮沟带,而中位盐沼却是近潮沟带大于远潮沟带,全磷含量时间和空间变化上均不具显著性;pH、土壤含水量和盐分含量等与潮水作用直接相关的因子与距海距离呈负相关关系,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与距海距离也表现为负相关关系,而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与pH、土壤含水量及盐分含量等因子为正相关关系,一定程度上诠释了潮水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China′s bid for the 2022 Winter Olympic Games will promote rapid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ski tourism. More than 10 provinces in the northern China list ski tourism as a new source of growth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Formulating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ski resort development. By referring to the conditions of existing international ski resorts, a comprehensive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ski resort development was developed based on natural factors, human factors, athletic sports, and popular ski tourism. The system was composed of one target layer, two indices, seven sub-indices and twenty-five basic indices. Based on data collected during a field investigation in 2012 and on a statistical model,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s of the following ski resorts were quantified: Yabuli Ski Resor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Beidahu Ski Resort in Jilin Province in Northeast China, Wanlong Ski Resort in Hebei Province and Nanshan Ski Resort in Beijing in the northern China, and Silk Road International Ski Resort in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of Xinjiang in the northwestern China. The resulting index values of development conditions at Beidahu, Yabuli, Wanlong, Nanshan, and Silk Road International Ski Resorts were 0.304, 0.278, 0.270, 0.214, and –0.025, respectively. Various natural and human factors exer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ski resorts.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s of the five ski resorts were inferior to those of first-class international resorts.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s of the five ski resorts should be improved with future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非线性高能超声测试设备及超声波(纵波、横波)波速与物体力学参数的关系,对人造冰样进行了冰样力学参数(杨氏模量、泊松比、剪切模量、体积模量)随温度变化的研究。通过MATLAB进行所测数据曲线拟合,得到超声波波速在人造冰样中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而由理论公式推导所测人造冰样力学参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冰样中超声波波速随温度降低而升高,冰样的杨氏模量、泊松比、剪切模量、体积模量也都随温度降低而升高。本研究有助于超声波检测法在冰样物理力学性质测量中的应用,为开展南极冰盖、海冰以及终年冻土等力学及流动特性研究提供理论模型和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