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8篇
  免费   620篇
  国内免费   712篇
测绘学   394篇
大气科学   182篇
地球物理   533篇
地质学   1379篇
海洋学   295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91篇
自然地理   27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铜陵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50,自引:4,他引:5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可以划分为橄榄安粗岩系列和高钾钙碱性系列 ,橄榄安粗岩系列的岩石组合为辉石二长闪长岩 +二长闪长岩 +石英二长岩 ,这些岩石的里特曼指数大于 4(变化于 4.2~ 5 .8之间 ) ,岩石的稀土总量 ((REE)变化于2 11× 10 -6~ 2 6 4× 10 -6之间 ,且与金矿床关系较密切。高钾钙碱性系列侵入岩岩石组合为闪长岩 +石英二长闪长岩 +花岗闪长岩 ,岩石的里特曼指数小于 4(1.8~ 3 .2 ) ,ΣREE为 130× 10 -6~ 188× 10 -6,与铜矿床关系较为密切。结合包体岩石学研究得出 ,橄榄安粗岩系列岩浆为幔源碱性基性岩浆分异的产物 ,高钾钙碱性系列岩浆是分异的幔源岩浆和壳源酸性岩浆混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2.
对海洋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Lh-1所产多肽R-1的性质及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R-1对温度和pH稳定,在pH 11.0~12条件下,121℃处理1 h,其活力保持在75%以上。经3种不同浓度的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处理4 h后,活性保持在80%以上。与常见的金属离子和化学试剂在一起反应,对抗菌肽R-1的活性无明显影响,可以配合一起使用,仅吐温和SDS对其影响较大。氨基酸分析表明,抗菌肽R-1由亮氨酸(Leu)、酪氨酸(Tyr)、缬氨酸(Val)、异亮氨酸(Ile)、赖氨酸(Lys)、甘氨酸(Gly)、蛋氨酸(Met)、丝氨酸(Ser)、丙氨酸(Ala)9种氨基酸组成,其中疏水氨基酸居多。抑菌试验表明R-1的抑菌谱广泛,对经培养分离出来的大肠杆菌及白假丝酵母菌的扫描电境超微结构观察表明,R-1的杀菌机制主要是通过含有带正电荷的Lys与带负电荷的磷脂分子结合,然后R-1的疏水端插入到指示菌的疏水区,改变膜的构象,从而导致菌体的死亡。  相似文献   
163.
张增祥  王伟  郝建华  牛瑞  孙谧 《海洋科学》2010,34(11):54-58
经过含H2O2的平板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从保存的水样中筛选到一株过氧化氢酶高产菌株CE-1,其所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比活分别为1 356.2 U/mL和3 401 U/mg。菌株CE-1为革兰氏阴性杆状细菌,根据其形态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属内不同种间性状差异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将菌株CE-1鉴定为气单胞属(Aeromonas)细菌。  相似文献   
164.
通过理论推导分析了 DOP 的一些性质,并进行了算例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在一些特殊应用环境中, DOP 值会随着星地空间几何布局的改善而大幅减小,以至于小于 1,从而增强了用户位置和时间偏差参数的精度; 结果还表明,导航解算方程的权逆阵的条件数在星地空间几何布局改善的条件下具有与 DOP 极为相似的变化规律,并且可以反映用户等效测距误差对于导航解相对误差的敏感性,亦可作为精度评估的一种度量方法。  相似文献   
165.
探讨海藻共附微生物的生物活性,从青岛、烟台、威海市海域的两叉蜈蚣藻、舌状蜈蚣藻、蜈蚣藻、附着美叶藻、海萝、江蓠、石化菜中共分离得到38株微生物。采用4种溶剂对发酵液进行平行提取,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番茄绵腐病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为供试菌种,对不同提取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浓度为0.005 g/mL时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的提取物对四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菌率均在90%以上;乙醇、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乙酸乙酯、石油醚提取物对番茄绵腐病菌,均在68%以上。这些结果为海洋植物共附生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及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6.
利用鄂尔多斯地块及其周缘1970~2014年的垂直形变速率场资料,借助负位错反演研究该区域长期应变积累。结果表明,地块东北缘山西断陷带中北段年均能量积累增量、剪应力强度都较高,西南缘六盘山断裂与渭河断裂西段次之;山西断陷带中南段至晋陕交界处年均剪应力强度较高且显示一定程度的能量积累;西秦岭构造区尤其西秦岭北缘断裂西段、晋冀蒙交界区也反映一定程度的能量积累特性。  相似文献   
167.
GIS技术在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当前国内房地产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Real Estate Market Information System,以下简称REMIS)当前所处的发展背景.指出房产GIS在标准和应用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房地产管理和REMIS对GIS的需求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需求分析作者提出了GIS技术在REMIS中的几种应用模式,并指出基于楼盘表为核心的GIS应用模式将是未来房产GIS发展的方向.针对房产GIS应用的不同模式采用的几种关键技术也做了相应描述.  相似文献   
168.
神木气田二叠系储层以低孔、致密为特征,非均质性强,气田开发产能较低、开发难度大.在细分层系的基础上,研究沉积砂体和有效砂体空间展布特征,明确太原组、山西组沉积相类型,以及沉积作用是储层发育的主导因素;综合考虑沉积特征、储层发育程度和试气成果等,明确神木气田的主力层位,以太原组、山2段和山1段为3个单元,进行有利开发区块的优选,优选Ⅰ类有利区块8块,推荐叠合有利区.结果表明:在优选有利区内钻井开发效果好,以苏里格气田标准进行衡量Ⅰ+Ⅱ类井比例达到78%,神木气田分层系、优选有利区的开发思路正确,优选有利区准确,对气田产能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9.
通过对比间隔17yr (静止系12.5yr)的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SDSS)、Keck LRIS (Low-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graph)和Baryon Oscillation Spectroscopic Survey (BOSS)的光学光谱, 对宽线双峰射电类星体B3 1637+436A的吸积盘性质做了初步研究.该类星体的SDSS (2001年5月21日)和Keck LRIS (2003年6月28\lk 日)的连续谱没有明显差异, 而BOSS (2018月6月17日)连续谱在V波段比SDSS暗了约1.2星等.这3条光谱的Hα宽发射线均表现出明显的双峰轮廓. 和连续谱一样, 宽线双峰的发射线轮廓也被认为是来自于吸积盘.通过上述3条光谱的Hα宽线双峰的盘模型拟合发现: BOSS光谱的Hα宽线双峰可以用单个盘模型很好地拟合,谱线发射区距离中心黑洞约900--3000引力半径. 而SDSS和Keck LRIS的Hα双峰轮廓需要用两个盘模型拟合, 对应的吸积盘发射区有两个区域,其中一个发射区(``外盘'')与BOSS类似, 另一个发射区(``内盘'')位于约400--900引力半径范围内, 到中心黑洞的距离显著小于外盘. 结合连续谱的光变特征,推测内盘消失是造成SDSS/Keck LRIS光谱和BOSS光谱在连续谱和发射线轮廓上同时发生光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0.
利用青藏高原东南缘1999~2007年与2011~2017年高精度GNSS监测资料,充分顾及GNSS测站非均匀分布的特性,构建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形变多尺度球面小波模型,定量分析汶川强震前后该区域地壳形变与不同空间尺度下地壳应变率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强震前后研究区整体地壳运动具有一定继承性发展特征,均在龙门山、安宁河、则木河与小江断裂处形成明显的速度差异梯度带,且高应变率值也主要聚集在上述主干断裂及附近区域;汶川强震后,研究区域整体地壳运动速率量值,特别是龙门山断裂带西北侧地壳运动速度量值显著增大,羌塘、巴颜喀拉与川滇地块也呈现出加速向南东运移并推动华南块体的趋势。不同尺度下的应变率场反映出不同空间范围下区域应变积累特征,青藏高原东南缘区域在尺度因子q=7时的计算结果是合理的(合理的最大尺度因子);当尺度因子q=6时,能较好地揭示出区域整体构造活动特性,即清晰地揭示出汶川强震后龙门山断裂处呈现出的显著主压应变、面压缩与最大剪应变率高值特征;当尺度因子q=3~7时(最佳组合尺度因子),可较好地综合揭示出区域地壳大尺度(整体)形变与局部形变特征。汶川强震后,研究区域主干断裂带,特别是震中及其附近区域地震活动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