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88篇
  免费   2946篇
  国内免费   4445篇
测绘学   2466篇
大气科学   1956篇
地球物理   1956篇
地质学   7507篇
海洋学   2994篇
天文学   193篇
综合类   1079篇
自然地理   1928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303篇
  2022年   760篇
  2021年   926篇
  2020年   796篇
  2019年   875篇
  2018年   749篇
  2017年   710篇
  2016年   736篇
  2015年   874篇
  2014年   838篇
  2013年   1090篇
  2012年   1162篇
  2011年   1119篇
  2010年   1136篇
  2009年   1066篇
  2008年   1140篇
  2007年   996篇
  2006年   1114篇
  2005年   817篇
  2004年   634篇
  2003年   409篇
  2002年   476篇
  2001年   456篇
  2000年   318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9篇
  192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复杂地层构造的地震模拟,是地震勘探理论的重要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模拟系统:用有限元素表示复杂地层构造,在此基础上应用射线轨迹法计算二维合成记录,从而得到复杂地层构造的理论剖面。这个系统可以用来模拟构造和岩性,为解释人员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研制了适用于任意复杂地层构造计算的通用程序,并用以计算了某测线的一批模型,所得合成剖面由电视加以显示,最后对结果作了简单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92.
全球大地热流-岩石生热率关系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地热流分析是研究大地构造地球动力学和地壳化学组成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对全球范围大陆地区大地热流和岩石放射性生热率数据的综合统计分析探讨地壳一地慢热流配分统计结果揭示,全球尺度显生亩地质构造区热流与岩石生热率之间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但两者在隐生宙地盾区却具有明显正相关关系从大地热流-岩石生热率关系在显生亩地区和在隐生宙地区的差异可以大致确定壳-幔热流成分的变化范围取地壳厚度为30-50km,根据前寒武地盾区热流与生热率之间的统计关系可以进一步推测地壳岩石中放射性生热元素的平均丰度范围分别为铀(0.5-1.6)×10-6,钍(1.8-6.1)×10-6,氧化钾0.6%-1.9%.  相似文献   
993.
旨在探究养殖水体中添加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对斑马鱼幼鱼生长、抗氧化免疫、肠道菌群与代谢的影响。将初体重为(0.019±0.003) g的270尾斑马鱼随机均分为3组, ZF0组(对照组, 基础饲料)、ZF5组(基础饲料+105CFU/mL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与ZF7组(基础饲料+107CFU/mL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 每组3个平行,试验周期为33 d。实验结果表明: (1) 各组间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 ZF5和ZF7组的GPT活性显著高于ZF0组(P<0.05), ZF5组AKP的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 ZF7组胰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相对于ZF0和ZF5组显著提高(P<0.05)。(4) ZF7组肠道绒毛高度、V/C都显著高于ZF0与ZF5组(P<0.05); ZF7组的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5) 从肠道菌群组成来看, 各组间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ZF5和ZF7组显著降低了肠道中梭杆菌门(Fusobacteriota)的丰度并显著提高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的丰度(P<0.05)。属水平上, 对照组与试验组的优势菌属为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 试验组显著减少了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的丰度同时显著提高了戈登氏菌属(Gordonia)、细杆菌属(Microbacterium)等有益菌属的丰度(P<0.05)。(6)ZF5和ZF7组与ZF0组的肠道代谢物差异明显, 其中Lipoxin a4、Prostaglandin g2和11-dehydrothromboxane b2显著上调(P<0.05), 5''-phosphoribosyl- 5-amino-4-imidazolecarboxamide (aicar)显著下调(P<0.05)。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ABC转运蛋白、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以及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通路中。综上所述,养殖水体中添加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有利于改善斑马鱼幼鱼的肠道消化性能、组织结构和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994.
暴露指数反映了环境在面对极端天气事件时承受灾害的潜在风险程度。研究利用遥感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数据(DEM)、海洋水深及风力数据等, 基于暴露指数模型, 以福建省东山湾为案例研究区域, 对风暴潮灾害情景下的海岸带暴露指数及其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1)近十年来, 东山湾海岸带暴露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 潜在风险程度为“中”及以上区域占比由67.14%下降至59.06%, 海岸带在面对风暴潮灾害等极端天气事件时潜在的风险程度总体降低, 海湾地貌类型差异及其形态变化是影响东山湾暴露指数产生波动的主要原因; (2)基于暴露指数评价结果, 结合海岸带开发利用现状, 研究可对东山湾海岸带生态环境的敏感区域进行识别, 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开发利用与风险防范对策, 为海岸带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修复格局的科学划定提供理论支撑, 在助力海岸带陆海统筹和可持续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提出的一种基于时间序列的暴露指数研究技术路线和框架, 可为海岸带脆弱性评估、海岸带韧性评估、海岸带灾害监测预警等相关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在基于深度学习的海岸带灾害风险预警与灾害模拟等方面也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5.
关于《1:500、1:1000比例尺航测数字线划图》测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南京、苏州1:500、1:1 000比例尺的航测数字线划图技术设计,研究作业的难点,提出更好的设计方案.从航测法成图布点、选点、刺点及内业立体量测、外业调绘、内业编绘数据入库几个方面来探讨1:500、1:1 000比例尺航测数字线划图成图的方法,同时阐述内外业一体化作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96.
GAIM电离层同化方法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离层是复杂的空间层结,其变化受太阳活动强度、地球磁场等因素影响。随着空间技术发展的需求,电离层天气变化成为目前空间天气预报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最近10年,人们利用卫星在电离层观测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引人注意的是:无线电掩星观测技术正走向应用的新阶段,加上已经建立的全球大量的地基GPS观测网,它们不仅为电离层动力学模式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电离层资料,而且为电离层预报提供了很好基础。因此,电离层天气预报成为当前重要的、前瞻性的研究方向,电离层资料同化是电离层预报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该文系统介绍这方面国际动态,重点是美国的USC/JPL和犹他州大学开展全球电离层同化模型研究、全球电离层同化研究的进展,以及在电离层天气预报中应用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997.
利用大容山自动观测站2004年8月~2006年7月气象观测资料和容县气象站1958~2006年7月测风资料,对大容山的风能资源各参数进行了详细计算和分析,并结合预选风电场的地形地貌、交通运输、联网条件、环境保护等状况对大容山风能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大容山年平均风速为7.2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390.8W/m^2,其风能资源丰富,且交通运输、联网、工程地质等条件较好,可选择在坡度较小的山头或山腰建设风电场,预选风电场可布置750kW的风机45台,总装机容量约为34MW.  相似文献   
998.
旅游管理专业是1998年新设置的高校本科专业,受学科专业特点和旅游职业需求的影响,其课程知识与传统的学科专业相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此,其课程知识的构建,需要深入认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知识的特点,建立起"科学-人本观"的构建价值取向,并充分唤醒教学参与者的主体意识,发挥课堂对课程知识的构建作用.  相似文献   
999.
1000.
交通大数据在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应用及学科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大数据能够反映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位移与时空轨迹,不仅能够满足学者们在微观尺度更深入、更精细的研究粒度要求,而且能够为宏观尺度的研究提供广范围、多视角的连续性观测,其研究与发展为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带来了新思路和新技术。本文以交通大数据的研究前沿为基础,梳理了区位论、时空行为、复杂网络、流空间等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勾勒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框架体系,探讨了新旧技术方法融合的可能性,并讨论了对各个分支学科相关研究的影响。接着,本文总结了交通大数据在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主要应用方向与趋势,主要包括出行即服务的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城市管理科学,大尺度交通流迁移的模拟,以及“流空间”与“场所空间”的多维度研究等。最后,本文指出了交通大数据应用在获取难度和数据有偏性等方面值得注意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