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4篇
  免费   851篇
  国内免费   1138篇
测绘学   490篇
大气科学   716篇
地球物理   874篇
地质学   2084篇
海洋学   686篇
天文学   187篇
综合类   512篇
自然地理   61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251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261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318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302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51.
磁倾角是古纬度的记录者,对许多构造活动有着很好的揭示作用.但在青藏高原,沉积物的磁倾角往往要比火山岩或欧亚极预测的值要小,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该地区构造演化历史的了解.本文应用E/I统计分析法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几个典型山间盆地的已有古地磁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该地区沉积物中普遍存在的10°~ 20°磁倾角浅化可以通过该法矫正,揭示出该地区的磁倾角浅化可能是由于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或沉积后的压实作用造成;同时也表明该地区在晚新生代以来南北向缩短量并不是十分显著,至少是在古地磁研究的误差范围以内.  相似文献   
952.
2007年9月在长江河口3条控制断面的全潮观测结果表明,长江口南支均以落潮流和落潮输沙占优,而北支大、小潮期间的水沙输运特征迥异;其特征与长江径流、河口地形地貌特征密切相关.小潮期间,长江口北支以落潮流占优;大潮期间,则以涨潮流占优,且悬沙输运率比小潮期间增大一个数量级.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从1958年至今,长江口北支的分流比呈下降的趋势,已由11.8%降至目前的1.9%;长江口北支也由早期的悬沙输入(与径流方向相反)通道变为输出通道,目前其分沙比仍达6.4% ~7.9%左右.总体上,分流分沙比呈显著减小趋势,这是长江口北支萎缩的重要特征之一.此外,北支分沙比显著大于分流比,将可能造成北支的进一步淤积.  相似文献   
953.
SWAT模型在粮食产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冬青  张芳  马冰 《地下水》2012,(4):161-162
以新乡县为研究对象,基于SWAT模型构建了该区域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并对影响模型的重要参数进行了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对比运用SWAT模型模拟得到粮食产量与实际粮食产量,其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大部分在10%以内,相关系数为0.84,Nash-Suttcliffe确定性系数为0.7,该模型可以较准确的模拟粮食产量,并能为该区域的粮食安全、水资源合理配置、水环境等方面的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4.
胜利油田渤19区块注交联聚合物开采多年后,因注入水的水质不达标导致聚合物过度交联形成强凝胶,造成聚合物注入区块许多油水井的堵塞。对现场聚合物垢样品所做的化学组分、表面元素能谱及红外光谱的研究表明,垢的主体结构由交联的聚丙烯酰胺组成,交联体吸收了大量水分,在交联体内小环境中因富集而形成氯化物矿物晶体无机垢结构,而在成垢的过程中又将地层内的一些粘土矿物包裹于交联体内,形成具有聚合物-矿物复合结构的强胶凝态物质,严重影响聚合物注入—调剖—驱油过程中的聚合物溶液的流动。  相似文献   
955.
赣南西华山黑钨矿中熔融包裹体的发现和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概述了西华山黑钨矿中熔融包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初步测定结果,并提供了相关照片。文中还分析了存在这种包裹体的可能性以及它与普通水溶液包裹体或偶然捕获的流体+晶体等异常包裹体的区别。  相似文献   
956.
豫西老君山花岗岩体位于北秦岭造山带中黑沟—栾川区域性断裂带的南侧。通过系统的野外调查,将岩体划分为3个主要的成岩期次:第1期为含小斑细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第2期为中斑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第3期为大斑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同心环带分布特征。在矿物组成和岩石地球化学成分特点上,这3期花岗岩体基本相似,均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和石英组成,但在岩石结构上有明显差异。岩石具有高硅(SiO2>70%)、高碱(NaO+K2O=8.28%~9.53%)、低钙(CaO=0.68%~2.42%)的特点。在微量元素上,Ba、Sr、Nb、Zr、Th、Rb含量较高,Co、Ni、Cr、V、Sc含量低。岩体属于I型花岗岩。第2期和第3期花岗岩的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分别为(111±1)Ma(MSWD=0.41)和(108±1)Ma(MSWD=0.39),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是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大规模岩浆作用晚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957.
矿山地质灾害是人类矿业活动和自然地质作用作用于地质环境造成的灾害事件。近几年,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矿山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呈加剧趋势,对矿业正常生产和人居生态环境构成严重的威胁,甚至造成重大的群死群伤灾难。依据2002—2005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的成果资料,利用数据统计、分析、总结的方法,按不同省区市、不同地质环境背景区、不同类型矿产、不同规模的矿山、不同开采方式,简述了中国矿业开发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5种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危害,为矿山地质灾害监测、防治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958.
贵州“三稀”元素矿床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稀"元素是现代高精尖科学技术重要的战略资源。本文总结和分析了贵州典型"三稀"元素矿床的基本特征,将"三稀"元素矿床划分为沉积、热液和岩浆作用3种成因和9个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矿床的资源潜力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沉积、热液成因"三稀"元素矿床是地质找矿重点,黑色岩系型、含煤岩系型、铝铁岩系型、磷块岩系型"三稀"元素矿床具有重大资源潜力,铅锌矿型、汞锑金矿型"三稀"元素矿床具有富集度高和独立成矿优势。对现有优势矿床及其含矿岩系开展"三稀"元素资源潜力的再评价是发现共(伴)生"三稀"矿产的有效途径,也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社会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959.
豫西老君山地区钼矿地质特征及辉钼矿 Re-Os同位素年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芳  叶会寿  周珂  高亚龙 《矿床地质》2012,31(3):480-492
东秦岭钼矿带内的金堆城、南泥湖、上房沟、石家湾、雷门沟、东沟、夜长坪等钼矿床均产于燕山期小规模的花岗斑岩体中。近些年来,在大面积出露的老君山花岗岩基内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带中亦发现了斑岩型钼矿床和矿点,是一个找矿潜力较大的远景区。为了总结该区钼矿的成矿规律和建立成矿模式,以便更有效地指导找矿勘查,笔者在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研究的基础上,对钼矿的成矿作用时限进行了约束。硫同位素研究显示,老君山地区钼矿床(点)的δ34S值为2.4‰6.3‰,表明其硫很可能来自岩浆流体。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其成矿流体的δDV-SMOW为-108‰-82‰,δ18OV-SMOW为6.3‰10.4‰,反映出成矿流体来自混合的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文章对该区3个钼矿床(点)的6件不同矿化类型的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年,获得了辉钼矿的Re-Os模式年龄为(109.8±1.6)114.5±1.7Ma,等时线年龄为(114.3±3.4)Ma,表明其成矿作用发生于早白垩世,与赋矿的老君山花岗岩体的侵位年龄相一致,应为同一岩浆-构造-流体活动的产物。老君山地区钼矿床(点)与东沟、鱼池岭、汤家坪和沙坪沟等斑岩钼矿床,均形成于早白垩世中国东部区域岩石圈大规模伸展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60.
本文以岩性地层、气候地层(CaCO3含量、古温度和Rb/Sr比值等)、年代地层、沉积化学地层和生物组合地层等资料为基础,根据地层规范以及建组要求将渤海湾西岸全新世地层划分为3个组:独流镇组( Qh3 dl)、大黄洼组(Qh2dh)和西翟庄组(Qh1xz).其地层埋深界线及测年界线分别为:晚全新世独流镇组(Qh3dl)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