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50篇
  免费   1154篇
  国内免费   1832篇
测绘学   427篇
大气科学   1930篇
地球物理   1850篇
地质学   3387篇
海洋学   992篇
天文学   363篇
综合类   705篇
自然地理   78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287篇
  2021年   320篇
  2020年   261篇
  2019年   338篇
  2018年   359篇
  2017年   311篇
  2016年   416篇
  2015年   349篇
  2014年   405篇
  2013年   448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378篇
  2010年   346篇
  2009年   416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279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279篇
  1999年   421篇
  1998年   322篇
  1997年   320篇
  1996年   319篇
  1995年   271篇
  1994年   226篇
  1993年   203篇
  1992年   160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101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8篇
  1976年   6篇
  1973年   7篇
  195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81.
Using the NASA Earth Exchange platform, the North American Forest Dynamics (NAFD) project mapped forest history wall-to-wall, annually for the contiguous US (1986–2010) using the Vegetation Change Tracker algorithm. As with any effort to identify real changes in remotely sensed time-series, data gaps, shifts in seasonality, misregistration, inconsistent radiometry and cloud contamination can be sources of error. We discuss the NAFD image selection and processing stream (NISPS) that was designed to minimize these sources of error. The NISPS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s highlighted issues with the Landsat archive and metadata including inadequate georegistration, unreliability of the pre-2009 L5 cloud cover assessments algorithm, missing growing-season imagery and paucity of clear views. Assessment maps of Landsat 5–7 image quantities and qualities are presented that offer novel perspectives on the growing-season archive considered for this study. Over 150,000+ Landsat images were considered for the NAFD project. Optimally, one high quality cloud-free image in each year or a total of 12,152 images would be used. However, to accommodate data gaps and cloud/shadow contamination 23,338 images were needed. In 220 specific path-row image years no acceptable images were found resulting in data gaps in the annual national map products.  相似文献   
282.
283.
284.
华南壳幔结构与动力学的宽频地震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了解华南各岩石圈块体壳幔结构和各向异性方面的差异是揭示华南深部构造演化的基础。本文利用布设于华南的两条宽频地震测线观测数据,采用多种地震学方法对华南的地壳上地幔结构和各向异性进行了研究。接收函数结果表明,华南地区地壳厚度和岩石圈厚度都较薄,地壳厚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增厚,扬子克拉通的泊松比(波速比)低于华夏块体,表明扬子克拉通地壳较华夏块体更偏长英质。约北纬29°以北的扬子克拉通地幔转换带厚度明显增厚,可能是由地幔转换带底部停滞的冷的古太平洋板片或中生代克拉通碰撞残留造成的。层析成像结果显示华南上地幔具有很强的横向差异性,上地幔中的强烈低速异常体可能对应了晚中生代发生广泛岩浆作用时的岩浆房和岩浆通道。台湾下方的上地幔存在南北横向差异明显的高速异常,分别对应台湾南部向东俯冲的欧亚板块及台湾北部向北俯冲的菲律宾海板块。俯冲的欧亚板块在台湾南部是连续的,而在台湾中北部,由于与菲律宾海板块的相互作用,俯冲的欧亚板块被折断。剪切波分裂结果显示,以江绍断裂为界,华夏块体与扬子克拉通的岩石圈地幔各向异性存在明显的横向变化,表明两者的构造演化过程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85.
286.
黄美 《地质与勘探》2016,52(5):854-864
广西田东县那矿金矿位于滇黔桂金三角,属于卡林型金矿。本文在对那矿金矿区进行1∶10000地质填图的基础上,基本上查明了其成矿地质背景,结合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选取Au、As、Sb三种元素为成矿指示元素。通过土壤地球化学数据分析,对矿区内指示元素异常的特征、分布与地质现象进行对比分析,进行异常解释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那矿金矿区中三叠统百逢组中上部粉砂质泥岩、泥岩、泥质粉砂岩是赋矿层位;坡表谷背斜与坡表谷断裂的复合部位为成矿有利部位;硅化、(褐)黄铁矿化、毒砂矿化、高岭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岩化等蚀变为金的矿化标志;圈定的Ⅰ号异常带是矿致异常,其Au元素异常规模大、品位高,是该区找矿的重点靶区。  相似文献   
287.
第三纪是四川盆地大范围陆相沉积历史的最后阶段, 同时又是四川盆地重要的构造定形期.探究该时期原型盆地沉积充填规律与构造演化特征, 是揭示四川盆地形成演化过程, 还原其古地理、古气候演变的关键.在综合利用古地磁、地震、野外露头等资料的基础之上, 从盆-山结合的角度出发, 以地质历史时间为主要线索, 对第三纪原型盆地分阶段、分区域地进行了动态化分析研究.重建了各沉积时期原型盆地构造-古地理格局, 分析了盆地沉积充填规律并复原了不同阶段沉积相带的空间展布特征.主要受周缘山系逆冲推覆作用产生的构造负载和盆地基底构造的影响, 第三纪时期四川盆地沉积范围局限于西南部、南部地区, 以河、湖沉积环境为主, 处于持续地挤压、充填过程而具有萎缩消亡的趋势.现今残余第三系地层由老到新, 主要由名山组、芦山组、大邑砾岩组等地层组成(先后经历了: 受造山带挤压推覆作用和温暖干旱气候等因素影响, 发育湖盆边缘冲积扇和沙漠沉积环境, 处于快速沉降阶段的名山组沉积时期; 以及构造活动相对稳定, 湖盆面积不断减小, 以沙泥质沉积互层为特征的芦山组沉积时期; 和沿山前带由南向北迁移, 以发育大型冲积扇为特征的大邑砾岩组沉积时期).纵观整个第三纪构造演化历史, 反映出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区在第三纪时期表现为典型的陆内坳陷沉积盆地性质.同期的大地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对原型盆地的形成与演化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同时也对该时期盆地古地理格局和沉积充填规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88.
289.
2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