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79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1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Based on the geodetic data taken from the National GPS Network established by China Climbing Program "Investigation of Crust Motion and Geodynamics in Modern Time",we derived the movement velocities of the GPS sites. In terms of the power series expansion of a rotation function for horizontal velocities on a spherical surface proposed by Haines and Holt (1993), we computed the horizontal velocity and strain-rate field. We preliminarily studied the appearanc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sent-day crustal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with the computed results. The researches demonstrated: ① The present-day crustal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are being jointly controlled by Indian, Pacific and Philippines Ocean Plates and Siberia-Mongolia block, and these three large plates and block form a situation of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but Indian Plate seems to play a leading role; ② The North-South Earthquake Zone plays an important adjustment role in the present-day crustal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process, displaying clear characteristics of demarcation line of tectonics in large areas; ③ There seems to be another adjustment zone along the latitude line approximate N35°, but its characteristics are less obvious than that of the former; ④ Dynamic actions of these three large plates and block on the Chinese mainland are dynamic stable; appearing in stable push-press velocities. These results are generally accorded with the results determined from geology, geophysics, and seismology. By the contrast with seismicities, it appears preliminarily that there is some corresponding relation between intense shear strain zone and future strong seismicity area, but this problem needs further examination of earthquake examples.  相似文献   
62.
东秦岭岩石层的地电模型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大地电磁测深结果,东秦岭河南叶县-湖北南漳地区的岩石层由4个电性单元组成,其中华北地块南缘为相对高温的低阻区;秦岭北部为低温的高阻异常区;南秦岭为高温的低阻区,岩石层平均厚度仅80km,南秦岭的南部推覆到扬子地块之上达40-50km;扬子地块为相对低温的中等电阻率区,岩石层厚度150-200km.利用秦岭地区地壳上地幔岩石样品高温高压条件下电阻率的测定结果推断了各单元岩石层内电性层可能的岩石组成类型,并建立了剖面通过地区岩石层的地电模型.  相似文献   
63.
增厚大陆岩石层热边界层对流剥离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增厚大陆岩石层热边界层被对流地幔剥离并为软流层物质替代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在初始温度分层分布、侧向均匀但存在微小热扰动的流场中,80km厚的增厚岩石层热边界层约需60Ma才能被完全剥离,剥离的速率微弱地依赖扰动的强度;在已建立好的流场中,同样厚度的增厚热边界层只需约10Ma就可被剥离.模拟结果暗示青藏高原地壳及岩石层在岩石层增厚和剥离以前就很热,其下伏地馒中可能已存在建立好的上地幔小尺度对流系统,而该尺度的对流系统很可能是由特提斯海洋岩石圈俯冲和消减诱发的  相似文献   
64.
点力源在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激发的弹性波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靳平 《地球物理学报》1998,41(4):525-536
点力源在均匀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激发的弹性波可以用透射-反射矩阵法进行求解。假定点力源位于一假想的各向同性层中,并利用各向同性介质中等效于势函数的过源面间断,从而易于求出介质中各个点上的弹性波场;再令假想的各向同性层的厚度趋近于0,则可求出原始问题的解,即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的格林函数。最后得出的结果和假想的各向同性层的性质无关,表明这一方法用于求解点力源在各向异性介质中激发的弹性波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5.
Microearthquakeanalysisforhydraulicfrac┐turingprocesYING-PINGLI(李应平)DepartmentofEarth,AtmosphericandPlanetarySciences,Masach...  相似文献   
66.
下扬子地区符离集-奉贤地震测深资料解释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符离集-奉贤地震测深剖面总长570km,采用密集的多重观测系统。本文进行了沉积层静校正,使解释结果更为合理、准确。根据所得的界面和地层变化,以及断层位置的确定,对该区的地壳特征可得到如下几点认识: 1.下扬子地台区的地壳明显可分为上、中、下三层结构,它的各层与华北地台均有差别。 2.下扬子地区中地壳内存在一层强反射面,推测为高密度层或高速薄层所致。 3.郯庐断裂带处的莫氏面无明显落差,而是处在莫氏面隆起的斜坡部位,其间可能有一些张性破裂。 4.苏南的上古生代紧密褶皱、火山与岩浆活动以及二个地震活动带的存在,均与莫氏面的起伏有关。  相似文献   
67.
本文介绍了在CTM-302型三分量磁通门磁力仪的基础上,研制的低频数字化大地电磁测深仪器系统;并根据该系统的功能和在攀-西地区的应用情况,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8.
耀斑的短期生物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太阳耀斑的短期生物效应,统计分析了198-199年中16万婴儿出生日与光学耀斑的关系. 结果表明,婴儿出生数的变化与耀斑辐射的能量,以及能量到达地球的时间有关. 太阳活动较平稳年白天爆发的各级耀斑的当天都对应着一个平均出生数高峰,而且耀斑的亮度和面积越大,对应的出生峰值越大. 2B耀斑当天平均出生数超过前后21d总均值的13.6髎,具有p<0.001的统计高度显著性水平. 这些出生高峰与耀斑的电磁和高能辐射有关. 2B、2N和1B三类耀斑后的第2-4d还有一个出生峰,它们与耀斑引发的地球物理变化的时间符合.  相似文献   
69.
真实图像和计算机生成图像的鉴别是数字图像盲取证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提出了一种真实图像和计算机生成图像的鉴别方法。借用模式识别中的二分类概念,采用图像质量评价量来建立模型,以捕获真实图像和计算机生成图像的统计差异,选用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器进行训练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方便、实用性强、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70.
本文基于经验模态分解技术,构造多尺度地震前兆异常提取的综合信息函数,获得多尺度信息量。首先介绍了该方法的技术思路,然后通过对前兆时间序列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在各阶IMF和重构时序基础上计算其信息量,最后通过震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思路是可行的,处理结果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