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18篇
  免费   4044篇
  国内免费   6039篇
测绘学   2531篇
大气科学   3246篇
地球物理   3547篇
地质学   10416篇
海洋学   3318篇
天文学   459篇
综合类   1620篇
自然地理   2364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358篇
  2022年   952篇
  2021年   1227篇
  2020年   1017篇
  2019年   1133篇
  2018年   1068篇
  2017年   985篇
  2016年   1096篇
  2015年   1178篇
  2014年   1225篇
  2013年   1465篇
  2012年   1516篇
  2011年   1503篇
  2010年   1498篇
  2009年   1419篇
  2008年   1400篇
  2007年   1249篇
  2006年   1171篇
  2005年   1005篇
  2004年   798篇
  2003年   644篇
  2002年   612篇
  2001年   603篇
  2000年   473篇
  1999年   367篇
  1998年   230篇
  1997年   211篇
  1996年   187篇
  1995年   162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5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61.
重庆城口地区从震旦统到下寒武统发育有丰富的黑色岩系,20世纪末期在该地区黑色岩系中开展了大量的铂族元素(PGE)的找矿工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关于该地区是否存在PGE矿化异常,还没有得到最终的结论.本次研究在PGE分析方法论证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样品的PGE分析和微量元素分析.主要结论如下①区域上上震旦统槽区和断块区两套黑色岩系在原始的沉积环境和物源供给上有较大的差异,虽然槽区上震旦统的黑色岩系具有和下寒武统黑色岩系相似但强度较低的V-Cu-Y-Mo-U异常,但基本上不具有明显的PGE-Au-Ag异常.②断块区水井沱组黑色岩系和平剖面西段新发现的U-V-Mo-PGE异常可能是今后工作的重点,Pt+Pd最高达248.9×10-9,局部U-V都达到了工业品位.③槽区巴山组硅质岩四个剖面都揭示了在硅质岩中广泛存在连续的PGE异常,87个碳质硅质岩平均含Pt+Pd 57.2×10-9,有10个样品Pt Pd》100×10-9,最高达196.5×10-9;大部分碳质硅质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V-Cu-Y-Mo-Tl-U组合异常,V都达到了独立矿床的品位要求,其中猪草河、燕子河等剖面还存在厚度较大的富矿地段,特别是燕子河剖面,局部还存在REE+Y的高异常,值得深入研究.④城巴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存在广泛的PGE异常,但没有达到PGE的矿化要求,建议加强该地区的钒矿和铀矿勘探研究,PGE可以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62.
数字高程模型(DEM)不仅可以实现三维地形可视化,而且还能由其进一步获得与高程有关的地形要素。针对青藏高原DEM生成和应用过程中碰到的数据量大、区域广阔、应用难度大等问题,本文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提出一套DEM制作和应用流程:以1:25万地形图矢量等高线数据内插方式生成青藏高原DEM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Mask处理后相交分析思想与多级金字塔、DEM水淹分析、高程分带等处理技术实现了青藏高原三维地形可视化、三维遥感影像制作、及其它生态地质环境因素的变化分析。基于此方法生成的青藏高原DEM数据,不仅精度高,三维地形可视化效果好,而且解决了海量DEM数据与其它资料综合分析的问题。  相似文献   
963.
以圣维南方程组、对流扩散方程以及未确知信息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环状河网一维水动力与未确知水质数学模型。采用Preissman四点隐格式法对圣维南方程组进行离散和采用显式差分对对流扩散方程进行离散,对河网水动力与水质分别进行了合理的编码,并考虑了泵闸等控制工程、降雨径流的影响,采用河网的三级解法编制河网非恒定流的计算程序求解各断面的水位Z和流量Q,实现了水动力和水质两模块之间的数据连接,且对微分形式的水质模型运用未确知数学理论进行了含有两个未确知参数的水质计算,从而不仅能获得污染物浓度区间值,还能得到相应的可信度。实例研究表明,建立的河网水动力模型和未确知信息的水质模型是可靠的,可以用于河网水质治理工程的数值模拟研究和水环境评估。  相似文献   
964.
蚁群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优化算法,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已广泛的应用于系统控制、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等工程领域。由于蚁群算法在搜索过程中易于陷入局部最优解,存在着加速收敛和早熟停滞现象的矛盾。文章针对这些问题,在基本蚁群算法的基础上,从参数的动态调整、信息量的更新规则、局部搜索策略进行相应的改进,引入信息素平滑机制,以求在加快收敛和防止早熟停滞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旅行商问题的仿真表明:改进后的蚁群算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稳定性,能够克服算法中早熟和停滞现象的过早出现。  相似文献   
965.
在天然气管道网络系统的工艺设计方案中,对布站的站点选择主要取决于其运营成本的相互比较,但鉴于需求和供应之间的关系,还必须考虑管道的输送能力和站点的容量等问题。对于这样复杂化的问题,利用网络流理论的最大流问题和最小费用的最大流问题,建立了输油管道最大输送问题的网络优化模型,并通过实例说明其有效性和可靠性。为输油管道网系统的构建提供了一种新的优化方法,在天然气管道输送决策管理中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66.
A new inverse technique for modelling groundwater flow, based on a functional minimization technique, has been used to calibrate a groundwater flow model of a subregion of the Port Willunga aquifer within the Willunga Basin in South Australia. The Willunga Basin is the location of extensive viticulture, irrigated primarily by groundwater, the levels and quality of which have declined significantly over the last 40 years. The new method is able to generate estimates of transmissivity, storativity and groundwater recharge over the whole subregion as a time-varying continuous surface; previous methods estimate local discrete parameter values at specific times. The new method has also been shown to produce accurate head values for the subregion and very good estimates of groundwater recharge. Its ultimate goal will be to provide a new and invaluable tool for significantly improved ground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Supported in part by U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grants, DMS-0107492 and DMS-0079478.  相似文献   
967.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在中侏罗世晚期,即大煤沟组七段(J2d7)时演化至最大湖侵期,发育了一套湖相泥页岩。通过对区内鱼卡煤矿井下样品的实测分析,结合先前报道的研究成果,确认了这套湖相泥页岩为优质烃源岩,藻类体、角质体和孢子体是这套源岩的主要生烃显微组分,有机质类型最好可达II1型。热演化研究表明,该套源岩在不同构造单元处于差异热演化阶段,既可生油亦可生气。虽然J2d7段烃源岩在平面上不同凹陷区具有一定的非均质性,但其生烃潜力,特别是在赛什腾—鱼卡凹陷地区,完全可与我国西北地区其它侏罗系优质烃源岩相媲美。长期以来,下侏罗统烃源岩被认为是柴北缘地区的主要油气源,J2d7段优质烃源岩的确认,对于深化柴北缘地区的油气勘探和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8.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的侏罗系—古近系储层是柴北缘地区的重点勘探对象,通过对采自该区7口典型钻井中的储层岩心样品进行流体包裹体分析,揭示了油气运移的一些基本特征。首先,根据储层含油气包裹体丰度的差异,认为冷湖地区并不存在从五号→四号→三号构造的顺层油气运移指向,油气主要自昆特依凹陷呈放射状向构造带运移。其次,储层油气包裹体类型的差异表明,深部侏罗系储层中曾经接受过一期成熟度较低的石油充注,但规模可能有限;冷湖地区可能并不存在大规模的天然气聚集;原油普遍遭受过水洗降解等次生变化。最后,综合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结果,提出本区侏罗系—古近系储层中目前所发现的油气大多为中新世后形成。这些认识为区域油气深入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69.
高力罕凹陷为二连盆地乌尼特坳陷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有相似构造发育史的分散小湖盆(洼槽)集合而成的沉积盆地。结构复杂,表现出分割性强,多洼槽多沉积中心,岩相变化大的特点。通过对高力罕凹陷的构造特征、结构特征、沉积特征、岩性发育特征及铀成矿条件的分析,认为高力罕凹陷具有良好的铀矿找矿前景。提出该地区的找矿方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70.
To decipher the origin of oxygen-deficient shelfal deposits is significant for tracing the distribution of marine source rocks and interpreting the evolution of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The origin of the Middle Permian Chihsia Formation in South China remains a puzzle for long with its evident oxygen-deficient features but diverse benthos. This paper shows a typical Chihsian depositional rhythm composed of the massive and the laminated limestones with ec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features. Massive bioclastic limestone from the rhythm was aerobic in paleoxygenation condition indicated by both the ec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features. However, a contradictory oxygenation was inferred for the “laminated” counterpart from the rhythm, with the ecological signal being aerobic and the geochemical one being anoxic. The difference in ec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indications was interpreted as the instability of paleoxygenation condition in shelf environments, caused by an enhanced paleoproductivity. Rhythmic occurrence of the oxygen-deficient condition might have been stemmed from paleo-Tethyan paleocurrents flowing across South China.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07, 32(6): 789–796 [译自: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