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3篇
  免费   1116篇
  国内免费   1409篇
测绘学   746篇
大气科学   628篇
地球物理   905篇
地质学   3045篇
海洋学   878篇
天文学   117篇
综合类   302篇
自然地理   77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248篇
  2021年   301篇
  2020年   243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257篇
  2016年   248篇
  2015年   265篇
  2014年   298篇
  2013年   359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412篇
  2010年   417篇
  2009年   389篇
  2008年   405篇
  2007年   366篇
  2006年   363篇
  2005年   355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246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海底管道在油气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保障其安全运营必须定期进行检测掌握其在海底的状态。有的海底管道在铺设时为其安全考虑,在海底管道上方覆盖了抛石等硬质保护层,这样就导致在海底管道定期检测时一些检测仪器难以探测到硬质保护层下海底管道的位置和埋深,而浅地层剖面仪和磁力仪仍然可以不同程度地实现这种情况下的海底管道检测。文中对浅地层剖面仪和磁力仪的原理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在上覆抛石等硬质保护层海底管道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浅地层剖面仪和磁力仪组成的综合检测系统对上覆硬质保护层的海底管道探测有一定效果,可查明海硬质保护层下海底管道的位置和埋深,为海底管道的安全管理和维护提供数据支持,也可为其他类似海底管道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entitled the coastal States to naturally extend the continental shelf, which has caused more drastic disputes of maritime delimitation. This paper devotes to clarifying the significant concept of natural prolongation through an effect method combing the legal principles and technical analysis. Firstly, the classic samples with re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features are traced. Based on these samples, the classification with a model is proposed in order to affirm the concept''s significance under certain geomorphologic situations. Lastly, scientific analysis is used to present two potential prolongation situations and emphasize that all the technical analysis on maritime delimitation should be complied with international law and protect the common interest of all the mankind.  相似文献   
993.
本文依托2008年夏季中国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航次,对西北冰洋海盆区和楚科奇海陆架营养盐及光合色素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根据海水理化性质将研究海区分为5个区,并使用CHEMTAX软件(Mackery et al.,1996)讨论了西北冰洋不同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楚科奇海陆架区,太平洋入流显著影响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高营养盐Anadyr水团以及白令陆架水控制海域,表现出高Chl a且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相反,低营养盐如阿拉斯加沿岸流控制海域,Chl a生物量低且以微型,微微型浮游植物为主。在外陆架海区,海冰覆盖情况影响着水团的物理特征及营养盐浓度水平,相应地显著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在海冰覆盖区域,硅藻生物量站到总Chl a生物量的75%以上;在靠近门捷列夫深海平原海区,受相对高盐的冰融水影响(MW-HS),营养盐浓度和Chl a浓度相对海冰覆盖区略高,浮游植物结构中微型、微微型藻类比重增加,硅藻比例则降至33%;南加拿大海盆无冰海区(IfB),表层水盐度最淡,营养盐浓度最低,相应地显示出低Chl a生物量,表明海冰消退,开阔大洋持续时间延长,将导致低生物量及激发更小型浮游植物的生长,并不有利于有机碳向深海的有效输出。  相似文献   
994.
The performance of traveling jet trenching in stiff clay was tested. All the key parameters varied in the experiment, including the jet velocity, the shear strength of clay, the diameter of the nozzle, and the translational velocity of the nozzle. The jet–soil interface was found to be an arc. An equation was given to describe the interface. On the basis of the erosion failure mechanism, a new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predicting jet trenching depth. We first calculated the trajectory of the jet–soil interface and then predicte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boundary layer shear stress along the jet–soil interface. The point where the wall shear stress was equal to the critical shear strength of clay was the ultimate trenching depth. The predictive results were found to fi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ell.  相似文献   
995.
区域尺度土地覆盖变化是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驱动的结果,同时又对区域气候环境产生反馈。利用欧洲中值数值预报中心(ECMWF) 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驱动RegCM4.5区域气候模式,进行了两个时间段(1980-2014、2005-2014)的数值模拟试验。以1:250 000土地利用图为基础,结合植被图、土壤图制作具有高精度、极强现势性的土地覆盖资料,区域模式中陆面过程模式采用BATS,模拟了现实的土地覆盖改变对气候要素的影响,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土地覆盖变化对气候的反馈作用。结果表明:(1) RegCM4.5不但能够较好描述黄土高原气温、降水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也能够模拟土地覆盖变化对黄土高原局地气候变化的反馈。(2)不同土地覆盖变化特征对气候反馈作用不同,荒漠化会引起局部地区气温升高和降水减少,并通过正反馈机制,致使自然植被生长发育受阻;水域旱化会导致夏季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从而加剧干旱洪涝灾害风险;草地覆盖增加会导致春夏季降水量与气温的降低,秋冬季降水量与气温升高。(3)土地覆盖变化对气温与降水的影响在夏季较强。该研究可促进对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环境效应的理解,也能深化对土地利用-气候变化之间互馈作用的过程认识,并为区域生态建设对策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结合CO_2地质利用与封存技术机理,在国际权威潜力评估公式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适合中国地质背景的次盆地尺度CO_2封存潜力评估方法及关键参数取值。同时,以四川盆地为例,依次开展了枯竭油田地质封存与CO_2强化石油开采、枯竭气田与CO_2强化采气、不可采煤层地质封存与CO_2驱替煤层气,以及咸水层地质封存技术的CO_2地质封存潜力。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利用深部咸水层与枯竭天然气田CO_2地质封存潜力最大,期望值分别达154.20×10~8t和53.73×10~8t。其中,枯竭天然气田因成藏条件好、勘探程度高、基础建设完善,为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利用枯竭气田CO_2地质封存技术实现低碳减排提供了早期示范机会。CO_2地质利用与封存潜力评估方法,对进一步开展全国次盆地尺度理论封存潜力评估与工程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中国北方中新生代盆地深部砂岩铀矿成矿条件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开采技术、成本和成矿理论制约,现有的砂岩型铀矿勘查主要选择在盆地边缘700m以浅的地区,对盆地深部的铀矿找矿潜力研究较少。总结中国北方重要中新生代盆地的含铀岩系、构造特征,结合近年开展的北方砂岩型铀矿深部找矿,分析了盆地深部成矿有利的沉积建造、构造与流体改造、还原条件等,指明了盆地的深部找矿潜力。同时指出,作为战略储备,当前盆地深部寻找砂岩型铀矿要优先重视2个方向:(1)在盆地边缘斜坡区,重点以发育红-黑岩系结构的含铀地层为目标,寻找与浅部成矿条件相似的深部矿床;(2)在盆地中心区,以含铀的红色岩系为重点,优先寻找延伸至盆地深部的正向构造区和砂体发育区。这些认识在松辽盆地的铀矿调查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998.
建设部、财政部早在2005年、2008年就实现了相关注册师的管理信息化,而我国注册测绘师队伍信息化管理方面还比较落后,尤其随着注册测绘师制度实施的逐步落地,迫切需要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满足对日益壮大注册测绘师队伍的管理需求,促进注册测绘师制度规范化推行。本文围绕注册测绘师注册管理业务,详细分析了注册管理工作流程和主要业务功能,设计了注册管理系统的总体框架、数据库结构,研究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并基于Java平台,采用B/S架构建设完成了注册管理系统,并成功上线试运行,为全国注册测绘师、测绘资质单位、各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管理部门提供了有效注册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999.
浅析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异地备份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春香  李鸣  曹纯  魏培 《测绘通报》2016,(11):134-136
对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的异地备份方案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了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异地备份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该工作目前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对北京市的成功案例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00.
2001 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是有现代仪器记录以来发生在青藏高原区域最大地震之一,对研究青藏高原的运动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从地震发生至今,不同研究者运用不同资料和方法获取的地震破裂分布还存在一定差异.基于此,本文采用GPS和InSAR资料数据,参考最新研究成果,构建更为合理的断层几何模型,运用SDM方法反演本次地震的破裂分布.在反演中充分考虑不同数据权重的影响及InSAR数据中存在的整体偏移.结果显示本次地震断层性质以左旋走滑为主,最大破裂位错为~6.9 m,分布在35.76°N、93.40°E附近,地震较大破裂区域主要分布在地下20 km以内.同时,反演的位错分布在断层浅部与地质考察得到的地表破裂分布较为吻合.在与前人相关研究的对比中,显示本文结果的可靠性是较高的,例如,近地表破裂包络线与地表考察结果相近,地下破裂分布特征与前人提出的3次子地震事件相一致等,再一次佐证了此次地震由多次子地震事件组成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