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08篇
  免费   5956篇
  国内免费   5850篇
测绘学   1483篇
大气科学   4927篇
地球物理   8298篇
地质学   13875篇
海洋学   3128篇
天文学   1689篇
综合类   2767篇
自然地理   3347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364篇
  2022年   1048篇
  2021年   1242篇
  2020年   1066篇
  2019年   1368篇
  2018年   1594篇
  2017年   1530篇
  2016年   1767篇
  2015年   1482篇
  2014年   1822篇
  2013年   1902篇
  2012年   1691篇
  2011年   1761篇
  2010年   1643篇
  2009年   1563篇
  2008年   1460篇
  2007年   1349篇
  2006年   1078篇
  2005年   1124篇
  2004年   836篇
  2003年   894篇
  2002年   890篇
  2001年   849篇
  2000年   917篇
  1999年   1182篇
  1998年   948篇
  1997年   1001篇
  1996年   925篇
  1995年   762篇
  1994年   649篇
  1993年   580篇
  1992年   453篇
  1991年   332篇
  1990年   266篇
  1989年   206篇
  1988年   202篇
  1987年   143篇
  1986年   123篇
  1985年   85篇
  1984年   63篇
  1983年   52篇
  1982年   42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36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12篇
  1975年   15篇
  1958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The Elusive AD 1826 Tsunami, South Westland, New Zealan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AD 1826 sealers reported earthquake and tsunami activity in Fiordland, although, contemporary or near‐contemporary accounts of tsunami inundation at the time are elusiv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recent sediments from Okarito Lagoon builds on contextual evidence provided by earlier research concerning past tsunami inundation. Sedimentological, geochemical, micropalaeontological and geochronological data are used to determine palaeoenvironment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what was most probably tsunami inundation in AD 1826. The most compelling chronological control is provided fry a young cohort of trees growing on a raised shoreline bench stranded fry a drop in the lagoon water level following tsunami inundation.  相似文献   
994.
青藏高原对亚洲夏季风爆发位置及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青藏高原位于不同经度位置时,亚洲夏季风的爆发和演变情况,从动力和热力学角度分析了青藏高原大地形对亚洲夏季风爆发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的“热力滑轮”作用引起:高原东南面热带陆地上空的偏南气流加强,降水增加,凝结潜热加强;高原西南面热带陆地上空出现偏北气流,降水减弱,陆面的感热加热加强。青藏高原对于亚洲夏季风的爆发地点有锚定的作用,在热带海陆分布的背景下,使亚洲夏季风首先在高原东南面的海洋东岸—陆地西岸爆发,并使亚洲季风降水重新分布。  相似文献   
995.
近50年中国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总被引:403,自引:14,他引:403  
采用国家基准气候站和基本气象站的地面资料,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1951年以来近地表主要气候要素演化的时间和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中国近50 a来年平均地表气温变暖幅度约为1.1℃,增温速率接近0.22℃/(10 a),比全球或半球同期平均增温速率明显偏高。地表气温增暖主要发生在最近的20余年,其季节和空间特征与前人分析结论基本一致。降水量变化趋势对所取时间段和区域范围敏感。1951年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1956年以来略有增加。降水变化的空间特征明显而相对稳定,东北北部、包括长江中下游的东南部地区和西部广大地区降水增加,而华北地区以及东北东南部和西北东部地区降水明显减少。分析还发现,近50a来全国平均的日照时数、平均风速、水面蒸发等气候要素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但积雪地带的最大积雪深度却有所增加。中国日照时间和水面蒸发量变化的空间特征很相似,减少最明显的地区均发生在华北和华东,新疆次之。影响中国年代以上尺度气候变化的因子错综复杂,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近50 a来的气候,但考虑到尚存的不确定性,目前仍不能给出明确结论。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日照时间和水面蒸发量减少可能均起源于人为排放的气溶胶影响,平均风速减弱也有利于水面蒸发量下降,而在西部地区云量和降水量的变化可能更重要。  相似文献   
996.
利用太原地区发生的798个地质灾害个例和汛期降水资料,从地质环境背景着手,在地理信息系统(MAPGIS)支持下,对太原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和诱发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精细的地质环境概率量化评价方法,得出了地质灾害影响因素的重要结论。建立了地质灾害预报模型,制定了预报等级标准和预报规则。经业务试验,预报结果与实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97.
本文首先给出了雨水集蓄利用的概念,针对黄土高原地区十分匮乏的水资源和严重的水土流失现状,提出了在该区实施雨水集蓄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雨水集蓄利用在各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对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8.
在信息传播媒体的竞争日益严酷的时代,面对天气预报节目只依靠简单的画面加解说,拉洋片式传统方法这样一种一成不变的局面,策划创意制作出《天气资讯》节目,打破天气预报节目以往的节目形式和播出形式,以极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9.
由于OSSMO 2004版地面测报业务软件中抄录报表风向不太方便,故长治县气象局自行设计了自动风向角度和方位的转换程序。本程序用OBJECT PASCAL语言编写,在DELPHI中实现,采用Microsoft.Jet.OLEDB.4.0数据库引擎及ADO的方式操作数据库。  相似文献   
1000.
2003年2月22日塔城市出现一次暴雪天气过程。文章着重分析了此次天气过程的高空环流形势、地面形势、T—Td等,指出暖湿气流是造成暴雪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