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56篇
  免费   5499篇
  国内免费   8024篇
测绘学   3971篇
大气科学   3371篇
地球物理   4292篇
地质学   13472篇
海洋学   4849篇
天文学   372篇
综合类   1889篇
自然地理   3263篇
  2024年   190篇
  2023年   523篇
  2022年   1367篇
  2021年   1614篇
  2020年   1307篇
  2019年   1526篇
  2018年   1497篇
  2017年   1381篇
  2016年   1308篇
  2015年   1669篇
  2014年   1563篇
  2013年   1873篇
  2012年   2112篇
  2011年   2054篇
  2010年   1948篇
  2009年   1895篇
  2008年   1950篇
  2007年   1755篇
  2006年   1661篇
  2005年   1435篇
  2004年   950篇
  2003年   759篇
  2002年   797篇
  2001年   718篇
  2000年   553篇
  1999年   267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7篇
  195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BPL信道上增加数据广播内容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现有罗兰C(包括BPL)在授时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在BPL信道上实现数据广播的主要目的。详细讨论了各种可能的数据信息的结构,并给出了有关参数和数据的计算方式和公式。认为发播内容的选择是由期望的系统功能决定的,广播内容的编排则与具体实现技术相关。最后给出了在不同调制方法下的传输速率,这是合理编排广播内容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较详细地研究了无规取向、无吸收椭球体粒子的T-矩阵收敛问题。首先,简要概括了nmax的3种收敛方案和它们的基本特性。然后,应用1993年提出的数学收敛方法(M-方法)和1998年提出和物理收敛方法(P-方法)研究收敛问题。结果表明椭球粒子收敛精度对粒子的尺度参数,纵横比以及椭球体的种类(例如,长/扁椭球)有很强的依赖性。当粒子的尺度参数不太大时,甚至在极端纵横比的条件下,P-收敛方案优于M-收敛方案。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地球化学中的应用,提出建立区域环境地球化学空间信息系统的方法、功能及组成,并以红枫湖区域环境地球化学空间信息系统为例,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扼要介绍了山东省金矿地质勘查、开发现状及存在的环境问题 ,为确保山东省黄金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提出要保证黄金资源的可持续供给 ,要在资源开发过程中保护好环境 ,以及要高度重视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发展地理信息系统产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全国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应用工作会议”今天召开了。我代表国家科委向参加会议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预祝会议取得圆满的成功。并向为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做出贡献的科技、经营管理及市场营销人员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这次会议将对发展我国地理信息系统产业的战略、政策等问题进行研讨,同时交流产品开发和推广应用等方面的经验。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达到统一认识、推动全社会各个方面为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发展多做实事的目的,加速我国地理信息系统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矿床谱系是对成矿多样性的理论概括,而成矿多样性又是由不同级别、不同性质的致矿地质异常决定的.本文论述了山东省内生金矿矿床谱系及其致矿地质异常.  相似文献   
17.
18.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data collected in the Ecological Station Jiaozhou Bay from May 1991 to November 1994, including 12 seasonal investigations, to deter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dynamic cycles and variation trends of the silicate in the ba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ivers around Jiaozhou Bay provided abundant supply of silicate to the bay. The silicate concentration there depended on river flow variation. The horizontal variation of silicate concentration on the transect showed that the silicate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with distance from shorelines. The vertical variation of it showed that silicate sank and deposited on the sea bottom by phytoplankton uptake and death, and zooplankton excretion. In this way, silicon would endlessly be transferred from terrestrial sources to the sea bottom. The silicon took up by phytoplankton and by other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led to insufficient silicon supply for phytoplankton growth. In this paper, a 2D dynamic model of river flow versus silicate concentration was established by which silicate concentrations of 0.028–0.062 μmol/L in seawater was yielded by inputting certain seasonal unit river flows (m3/s), or in other words, the silicate supply rate; and when the unit river flow was set to zero, meaning no river input, the silicate concentrations were between 0.05–0.69 μmol/L in the bay. In terms of the silicate supply rate, Jiaozhou Bay wa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division shows a given river flow could generate several different silicon levels in corresponding regions, so as to the silicon-limitation levels to the phytoplankton in these regions. Another dynamic model of river flow versus primary production was set up by which the phytoplankton primary production of 5.21–15.55 (mgC/m2·d)/(m3/s) were obtained in our case at unit river flow values via silicate concentration or primary production conversion rate. Similarly, the values of primary production of 121.98–195.33 (mgC/m2·d) were achieved at zero unit river flow condition. A primary production conversion rate reflects the sensitivity to silicon depletion so as to different phytoplankton primary production and silicon requirements by different phytoplankton assemblages in different marine areas. In addition, the authors differentiated two equations (Eqs. 1 and 2) in the models to obtain the river flow variation that determines the silicate concentration variation, and in turn, the variation of primary production. These results proved further that nutrient silicon is a limiting factor for phytoplankton growth. This study was funded by NSFC (No. 40036010), and the Director's Fund of the Beihai Sea Monitoring Center, the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相似文献   
19.
采用GIS定性分析和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印度洋大眼金枪鱼延绳钓钓获率与水温的 关系。结果表明,大眼金枪鱼延绳钓高钓获率的出现与印度洋加权水温大面分布存在明显的相互 关系,大眼金枪鱼的渔获适温在14~17℃间。建议测量200m水深处的水温作为海上生产时的参 考。  相似文献   
20.
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LAMOST总控系统的程序设计是一个庞大的软件工程.其总控系统下共包括8个既相互独立又互有关联的子系统.如何通过良好的软件设计方法来处理好这8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使其协调运转,以及如何确保软件开发的可维护性、可持续性是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