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7篇
  免费   394篇
  国内免费   466篇
测绘学   259篇
大气科学   435篇
地球物理   633篇
地质学   1154篇
海洋学   410篇
天文学   249篇
综合类   124篇
自然地理   29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何娟  郑珊  吴保生 《湖泊科学》2023,35(1):338-348
以往关于三门峡水库的研究多关注库区年际间的冲淤变化,而对汛期和非汛期库区冲淤分布研究较少。本文基于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以来1974 2018年实测水沙、断面及冲淤数据,研究汛期和非汛期库区冲淤重心的迁移、冲淤速率及其对潼关高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蓄清排浑运用以来库区河道基本遵循汛期冲刷、非汛期淤积的演变规律。分别定义汛期最大冲刷速率和非汛期最大淤积速率发生的相邻两断面间的子河段为冲刷重心和淤积重心,汛期冲刷重心与非汛期淤积重心出现的位置基本对应,1974 2010年冲淤重心由距坝约90 km逐渐向坝前移动,平均下移速率约1~2km/a;2010年后冲淤重心逐渐上移,2017年位于坝上游约60~70 km,但冲淤强度明显减弱。淤积重心的位置主要受水库回水长度影响,冲刷重心主要与汛期水流能量相关,淤积重心位置迁移滞后于影响因子的变化约5年,而冲刷重心滞后时间约2年。潼关高程与潼关至太安段(潼太段)比降呈反比关系,比降越大,潼关高程越低,而当冲刷重心迁移至潼太段并影响其下段时,潼太段比降增大,利于潼关高程降低。1985年后回水范围和冲淤重心均位于潼关以下,潼关高程受冲淤重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2.
Marine stable nitrogen isotope containing much key biogeochemical inform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in identifying marine nitrogen sources and understanding the marine nitrogen cycles. These isotopic signals can be preserved in marine sediments and used to trace the marine biogeochemical cycles and environment changes during geological history. Studies in recent decades have illustrated the key role of nitrogen fix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Because of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bility and the complexity of ocean processes and nitrogen sources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we need to combine the modern observations with geological records, integrate oceanography, biology, and geology, and consider the hydrological environment,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climate changes, to understand the coupling between the ocean nitrogen cycle,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相似文献   
993.
汶川地震应急监测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以汶川地震灾害应急遥感监测评估过程为例,介绍了利用遥感技术等手段对巨灾灾情进行应急监测评估的技术方法,并重点对四川、陕西和甘肃3省受灾较重的152个县(市、区)进行了应急评估.结果表明,汶川地震房屋倒损严重,受灾人口分布点多面广,受灾程度总体上与断裂带分布呈明显对应关系,山区受灾重于平原,农村重于城镇.四川省汶川、北川、青川、绵竹等12个县(市、区)受灾极为严重,甘肃省文县和陕西省勉县等受灾相对较重,利用地面调查数据验证,证明了评估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提出了基于遥感数据研判、空间分析外推技术的自下向上、逐级汇总的应急评估技术路线,能够发挥遥感数据的优势,也能保证应急评估的时效性,同时有利于组织大规模协同运行与综合结果生成,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特别适合于巨灾灾情遥感应急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994.
宋慧波  黄志伟  胡斌  李娟  郑锋利  安红亮 《地质学报》2020,94(12):3790-3802
豫西禹州地区太原组旋回沉积与海平面变化特征的研究可为华北地区石炭 二叠系煤与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提供沉积背景方面的理论支撑。基于对豫西禹州地区龙华山一带太原组露头剖面的岩性、沉积构造、遗迹化石和沉积序列特征的精细研究,本次工作识别出2种沉积体系(无障壁海岸和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4种沉积相(包括浅海相、潮坪相、障壁岛相和潟湖相)及3种相组合(浅海相和潮坪相组合,障壁岛、潟湖和潮坪相组合及浅海、潟湖和潮坪相组合)。依据沉积相、沉积体系以及海侵与海退构成的沉积旋回特征,划分出3个大的一级旋回和9个二级旋回。第Ⅰ大旋回由浅海相与潮坪相沉积的4次交替叠加组成;第Ⅱ大旋回由潮坪相→潟湖相→潮坪相→障壁岛相→潮坪相→潟湖相→潮坪相沉积构成;第Ⅲ大旋回表现为浅海相与潮坪相沉积的3次叠加,而后再变为潟湖相沉积。通过沉积旋回与海平面变化的响应关系分析,绘制了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阐明了本区太原组沉积期旋回沉积与海平面升降变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95.
This paper describes a modal weighting technique that improves the st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explicit time-integration schemes used in structural dynamics. The central difference method was chosen as the trial algorithm because of its simplicity, both in terms of formulation and ease of numerical stability and convergence analysis. It is shown how explicit algorithms may be reformulated in order to make them stable for any integration time by attenuating high-frequency oscillation modes that are generated by mesh geometry rather than generic dynamical features. We discuss results from trial calculations obtained from mathematical models that represent hysteretic restoring force elements and an application on a physical, four-degree-of-freedom, base-isolated structure using the pseudodynamic technique. © 199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6.
水是矿物流体包裹体的重要组成,承载着流体性质和演化信息。提取矿物包裹体中水的方法主要有真空破碎法及爆裂法。为了减少真空破碎法表面积增大引起水的吸附以及爆裂法在高温下发生同位素交换反应,本文自制了一个在线提取装置,以高纯He作为载气,与高温裂解装置—稳定同位素质谱仪(EA/HT-IRMS)相连,进行一系列的条件实验,确认了方解石矿物包裹体中水的氢同位素组成在线测试的关键技术参数。实验证实,当爆裂温度为420℃、爆裂时间为5 min、含水量为0.1~0.3μL时,利用在线提取装置—EA/HT-IRMS对方解石矿物包裹体中水的δD进行测试的精密度优于±1.5‰(1σ)。相对于传统离线分析方法,本方法实现方解石矿物包裹体中水的在线提取及氢同位素组成的在线测试,简化了操作流程,并提高实验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997.
Natural Hazards -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collapse of a 325-year-old multi-tiered heritage temple during the 2015 Gorkha earthquake in Kathmandu, Nepal. The research comprises a...  相似文献   
998.
基于BP神经网络和FEFLOW模型模拟预测多年冻土活动层温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土壤温度是陆面过程中地-气系统间能量与物质交换的重要参数, 它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也是研究陆面过程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全球变暖背景下, 研究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活动层土壤热状况动态变化, 对深入了解高原活动层厚度的变化特征及下垫面的热力作用均有重要意义。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 对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的地表温度进行了模拟, 并利用输出的地表温度驱动FEFLOW模型对研究区活动层不同深度土壤温度进行了模拟。与各深度土壤温度观测值对比发现, 均方根误差介于0.09 ~ 1.78 ℃, 纳什效率系数介于0.86 ~ 0.98, 模拟效果良好。结合BP神经网络模型和FEFLOW模型预测了研究区未来50年活动层热状况的动态变化过程, 结果表明: 在0.02、 0.048、 0.07 ℃·a-1三种升温情景下, 50年后研究区活动层厚度将分别增加19.4、 51.8、 64.7 cm, 土壤升温幅度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同时发现, 随着气温不同程度的升高, 土壤开始融化的时间在不断提前, 开始冻结的时间则不断延迟, 这种规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弱, 但不同深度土壤冻融过程对气温升高的响应差异却随着增温速率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99.
针对地理信息变化较快而传统更新方式效率不高的问题,目前许多学者提出了各类变化检测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大都是基于影像数据进行试验,对影像预处理要求较高,且检测精度的稳定性较差,受数据源质量影响较大。而天地图、百度地图、谷歌地图等地图中均可免费下载各种级别的影像瓦片,因此本文提出利用天地图影像瓦片进行试验,采用Siamese卷积神经网络(SCNN)和深度学习技术,开发基于SCNN的高精度变化监测算法,以快速发现变化区域,实现地理信息变化信息检测。  相似文献   
1000.
Ocean Science Journal - We evaluated the influence of areas with dissimilar upwelling intensity along the Humboldt Current System on the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of the economically important s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