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2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238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174篇
地球物理   223篇
地质学   516篇
海洋学   185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17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珠江口沉积柱样^210Pb法年龄测定结果及其环境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林瑞芬  闵育顺 《地球化学》1998,27(5):401-411
提供了珠江河口及河道10个沉积柱^210Pb法的CF模式(稳恒放射性通量模式)和CA模式(稳恒初始放射性模式)的年龄测定结果,并据此讨论珠江三角洲近百年来沉积环境的演化,研究结果表明,西江河道和珠江广州河道1980年以前沉积速率为0.5-1.0cm/a.1980年以后沉积速率增长加快,90年代达到4-6cm/a,沉积通量为4-6g/(cm^2.a)河口沉积速率逐年增长趋势,但一般比河道柱样小得多,  相似文献   
92.
Through detailed field mapping, the tectonic deformation in the front area of the Tianjingshan fault zone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are two Quaternary thrust (oblique) fault-fold belts, namely: the Miaoshan and Hongjianshan fault-fold belts, in the front area of the south wall's strike-slip movement of the Tianjingshan fault zone. The Hejiakouzi Quaternary anticline, which is a part of the Miaoshan fault-fold belt, is mainly discuss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fold began to grow in the middle part near Hejiakouzi in the mid-late stage of middle Pleistocene epoch and then gradually developed towards the ends in late Quaternary. Based on the Cenozoic structural features, the genesis of the Miaoshan and Hongjianshan fault-fold belts and the kinematic relation they bear with the Tianjingshan fault zone are analyzed.  相似文献   
93.
用自然类比法对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6.2级地震序列类型和震后趋势进行了早期判断,找出了与之最相似的四个序列是1976年9月23日巴音木仁6.2级地震(S17)、1996年5月3日包头6.4级地震(558)、1985年4月18日禄劝6.3级地震(S34)和1984年5月21日南黄海6.0级地震(S33)。由此判断张北地震序列为主震余震型,推算最大余震震级应在4.3~4.7之间,一个月内4级以上余震数可能在11~22次之间。实测结果张北地震最大余震震级4.6,一个月内4级以上余震数18次,均在预测范围内。  相似文献   
94.
焦明若  张国民 《地震》1998,18(1):14-20
通过国内外成功与失败的震例分析,介绍了地震前兆共性的一面,如在台网具有一定监测能力的地区,如果发生6级以上地震,震前总能或多或少地观测到异常现象。地震越大震前异常越多,分布越广,持续时间越长,异常幅度也较大,同时章着重对前兆复杂性的表现形式进行了较系统的归纳,整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异常与地震关系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除了“有异常有地震”和“无异常无地震”的理论情况外,还存在“有异常无  相似文献   
95.
焦明若  张国民 《地震》1998,18(2):112-118
针对前兆复杂性的种种表现,作从震源、构造应力场、断裂力学、前兆监测等方面探讨了前兆复杂性产生的可能原因。认为前兆复杂性是客观存在的,与共性一起构成前兆的二重性,因此在研究前兆时,既要研究共性,也要研究复杂性,才能更好地掌握或认识前兆。同时从复杂性中再寻求普遍性,进一步完善孕震理论和开发新的分析预报方法;造成前兆复杂性的根本原因是孕震的物理力学过程的复杂性,其中包括地质构造、孕震环境、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96.
内陆封闭湖泊自生碳酸盐氧同位素组成与大气降水同位素组成、空气相对湿度和地面气温这三个参数相关。我国季风带的青海湖与色林错的δ~(18)O曲线非常相似,说明古气候变化受相同因素驱动。在10500~9500aB.P.的末次冰期向全新世的过渡期,这两个湖泊的δ~(18)O值大幅度下降,这是夏季风雨水的低δ~(18)O值的缘故。属于西风带的玛纳斯湖和季风带的青海湖的δ~(18)O曲线基本上是对称的。大约9500~4000aB.P,图形由对称转变为相似,据此推论当时夏季风的影响范围可能达到新疆北部。  相似文献   
97.
INTRODUCTIONInhighlyextendedregions(β>1.5-2)suchastheBasinandRangeProvinceandpasivemargins,extensionaltectonicsystemischaract...  相似文献   
98.
为了进一步检验和修改本文部分作者先前初步提出的影响夏季西北干旱气候形成的因子及如何相互作用形成西北干旱气候的物理图像,本文继续用一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设计了5组试验,利用ECMWF 的格点分析值资料,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隆升和环流差异是形成西北干旱气候的重要因子,已提出的西北干旱气候形成的物理图像大体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9.
An Arctic Ocean eddy in sub-surface layer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by use of temperature,salinity and current profiles data obtained at an ice camp in the Canada Basin during the second Chinese Arctic Expedition in summer of 2003.In the vertical temperature section,the eddy shows itself as an isolated cold water block at depth of 60 m with a minimum temperature of-1.5℃,about 0.5℃ colder than the ambient water.Isopycnals in the eddy form a pattern of convex,which indicates the eddy is anticyclonic.Although maximum velocity near 0.4 m s-1 occurs in the current records observed synchronously,the current pattern is far away from a typical eddy.By further analysis,inertial frequency oscillations with amplitudes comparable with the eddy velocity are found in the sub-surface layer currents.After filter the inertial current and mean current,an axisymmetric current pattern of an eddy with maximum velocity radius of 5 km is obtained.The analysis of the T-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ddy core water and its ambient waters support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eddy was formed on the Chukchi Shelf and migrated northeastward into the northern Canada Basin.  相似文献   
100.
采用Ronge-Kutta射线追踪法对地震勘探中几个典型地质模型的地震波射线路径和旅行时计算的实例和效果进行分析。将Ronge-Kutta射线追踪模拟的结果与程函方程计算的时距曲线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Ronge-Kutta射线追踪法的易实现性和程函方程有限差分旅行时算法的强稳定性,表明Ronge-Kutta射线追踪法在复杂构造区域进行地震射线路径和旅行时计算时能得到较好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