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4篇
  免费   1032篇
  国内免费   1541篇
测绘学   661篇
大气科学   954篇
地球物理   928篇
地质学   2864篇
海洋学   732篇
天文学   117篇
综合类   347篇
自然地理   51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254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269篇
  2018年   250篇
  2017年   216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299篇
  2014年   333篇
  2013年   343篇
  2012年   384篇
  2011年   367篇
  2010年   369篇
  2009年   354篇
  2008年   345篇
  2007年   329篇
  2006年   330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台风"杜鹃"影响期间福建大风天气的特点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士兵  高珊  刘铭 《台湾海峡》2005,24(1):15-21
台风“杜鹃”影响期间,福建大风天气出现的比较早,而且范围比较大.本文通过对天气尺度的环境场、具有代表性的单站资料的对比分析,寻求大风出现的原因.还深入利用MM5模式对台风的气压场、风场、流场等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台湾地形倒槽的形成对此次大风天气出现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从流场分型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台湾地形倒槽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52.
根据 1 998年 1 0月和 1 999年 5月的调查资料 ,阐述了钦州湾内湾水环境特征及 N/P的变化 ,以 DIN、DIP、COD和 Chl- a为富营养化指标 ,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 (NQI )分析探讨了该湾的营养状态 ,并从富营养角度讨论了该湾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53.
首次研究了褐藻酸降解菌侵入海带的途径,通过电镜观察,跟踪研究了褐藻酸降解菌染海带过程中海带表皮细胞壁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褐藻酸降解侵染海带的过程是首先引起海带表皮细胞壁藻胶层表面的破坏,然后引起藻胶层的断裂,并使藻胶层逐渐降解变突,最后褐藻酸降解菌通过海带细胞的壁藻胶层的断裂变突处进入海带细胞内。  相似文献   
54.
三苯基氯化锡对扁藻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于1992年4月-1992年6月以扁藻为材料进行半抑制深度三苯基氯化锡处理72h实验,用透射电镜观察观察中毒状态扁藻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线粒体发生水肿,内脊局部瓦解,基质内出现由双层膜包围的同心质膜轮;叶绿体内光合片层的网状结构被破坏,光合片层上下重叠成厚块状;蛋白核中央髓部肿胀,淀粉鞘破裂成多角形淀粉板,并分散在髓部周围;叶绿体基质中出现大量淀粉粒,眼点因受淀粉粒挤压而由藻体中下部移至  相似文献   
55.
本文探讨了电镜下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肠淋巴样组织内颗粒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其变化过程。颗粒细胞经鉴定为嗜酸性颗粒细胞,常存在于肠黏膜层及黏膜下层靠近肌肉层的淋巴腔中,以具有大型非匀质颗粒为其主要特征。牙鲆肠淋巴样组织内嗜酸性颗粒细胞的变化可分为增长期、成熟期、分泌期和衰退期四个时期,嗜酸性颗粒细胞具有明显的外排现象说明肠淋巴样组织是鱼类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6.
基于麦克斯韦理论的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克斯韦理论为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地电磁场的测量通常测取Ex,Ey,Hx,Hy,Hz。大地电磁仪的设计要点包括:高灵敏度、智能化、同步采集数据、锚系硬连接、承压密封和合理的下沉速度所观测的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后,可获得被测海域的地球物理信息。  相似文献   
57.
海洋真菌及其生物活性物质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海洋微生物种类繁多,是筛选新药的丰富资源宝库。近些年来,作为海洋微生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的海洋真菌正成为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详细概述了海洋真菌的定义、分布、海洋真菌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其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多样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8.
EM120型多波束测深系统及在深海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与传统的单波束回声测深仪相比,多波束测深系统具有水深全覆盖无遗漏扫测,测量范围大、速度快,测深精度和分辨率高,记录数字化和实时自动绘图等优点。介绍了EM120型多波束测深系统深水系统的技术性能,分析了EM120在中沙深海区的测量试验情况及在深海区水深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提出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59.
INTRODUCTIONBystudyingchlorophyllandprimaryproductivityinocean ,eitherinthebig scaleorinthesmallscale ,theproductivitydistributionandvariationofmarineorganicmaterialinthetempo ralandspatialcanbeunderstood .Theseaareas ,situatinginthewesterntropicalPacific…  相似文献   
60.
滇西地区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与地壳构造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洁  徐常芳 《地震地质》1989,11(1):35-45
本文根据滇西地区18个大地电磁测深点资料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对测区深部导电率在纵、横向上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滇西地区深部电性为多层结构,大致可分四至五个电性结构层;深部电性结构横向变化大,明显受区域构造控制;该区上部地壳内普遍存在低阻层;上地幔高导层明显存在两个隆起区,一个以剑川—鹤庆为中心呈北北西向展布的隆起区,另一个以腾冲—潞西为轴呈南北向展布的隆起区。 本文还讨论了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与大地构造的关系,滇西北裂陷区盆地的形成,以及该区地震活动与深部构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