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07篇
  免费   12053篇
  国内免费   17921篇
测绘学   9482篇
大气科学   6531篇
地球物理   8912篇
地质学   32554篇
海洋学   9307篇
天文学   594篇
综合类   4028篇
自然地理   7573篇
  2024年   399篇
  2023年   1086篇
  2022年   3013篇
  2021年   3722篇
  2020年   2898篇
  2019年   3699篇
  2018年   3046篇
  2017年   2833篇
  2016年   2915篇
  2015年   3498篇
  2014年   3353篇
  2013年   4193篇
  2012年   4822篇
  2011年   4761篇
  2010年   4711篇
  2009年   4443篇
  2008年   4288篇
  2007年   3993篇
  2006年   3956篇
  2005年   3225篇
  2004年   2368篇
  2003年   1662篇
  2002年   1706篇
  2001年   1627篇
  2000年   1272篇
  1999年   544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32篇
  1978年   7篇
  1975年   8篇
  1964年   6篇
  1957年   18篇
  1954年   2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对单芯电缆传输这种通讯技术的原理进行了阐述;分析提出了部分电路、部件的技术指标;作为一种数据传输的手段,对单芯电缆传输技术在海洋专用CTD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202.
The antarctic sea ice was investigated upon five occasions between January 4 and February 15, 2003. The investigations included: (1) estimation of sea ice distribution by ship-based observations between the middle Weddell Sea and the Prydz Bay; (2) estimation of sea ice distribution by aerial photography in the Prydz Bay; (3) direct measurements of fast ice thickness and snow cover, as well as ice core sampling in Nella Fjord; (4) estimation of melting sea ice distribution near the Zhongshan Station; and (5) observation of sea ice early freeze near the Zhongshan Station. On average, sea ice covered 14.4% of the study area. The highest sea ice concentration (80%) was observed in the Weddell Sea. First-year ice was dominant (99.7%-99.8%). Sea ice distributions in the Prydz Bay were more variable due to complex inshore topography, proximity of the Larsemann Hills, and/or grounded icebergs. The average thickness of landfast ice in NeUa Fjord was 169.5 cm. Wind-blown snow redistribu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ffecting the ice thickness in Nella Fjord. Preliminary freezing of sea ice near the Zhongshan Station follows the first two phases of the pancake cycle.  相似文献   
203.
海洋环流模式中不同近似假设下的海表高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Boussinesq近似是现代海洋环流模式中经常采用的假设,但随着海洋模式的不断发展完善以及气候研究应用的需要,有必要估算Boussinesq近似造成的模式误差。分别利用一个非Boussinesq近似的海洋模式与另一个结构相同且采用Boussinesq近似的模式计算海表高度,并同时利用模式预报的温度、盐度资料计算了比容异常高度。分析结果显示,这3种不同定义的海表高度无论空间结构,还是时间演变,都基本类似,尤其在热带海区最接近,差值≤1cm。Boussinesq近似意味着在模式中以体积守恒代替质量守恒,通常的做法是对其进行简单的质量补偿来保持质量守恒。比较说明,以质量补偿方法进行的高度订正对减小Boussinesq近似带来的误差没有本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4.
沿海城市海水入侵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沿海城市的海水入侵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之一。文章通过资料搜集与整理,对沿海城市的海水入侵状况作了全面描述与分析。系统地总结了海水入侵的若干特点及海水入侵的成因分析与规律,较为详细的分析了海水入侵的基本事实、基本矛盾和各发展阶段的发展原因,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海水入侵的基本理论。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5.
海沧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矿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厦门海沧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重矿物(0.063~0.125mm粒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该粒级的重矿物共计49种,其优势和特征矿物为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绿帘石、铁铁矿、角闪石、锆石、红柱石等;重矿物的平均质量分数为9.56%;根据重矿物的分布和含量,并结合主要标志矿物的颗粒百分含量和分布特征,将该海域划分为5个矿物组合区,根据各区的矿物组合类型分析了该海域的物质来源及影响重矿物分布和组合的因素,进而探讨了九龙江河口湾和厦门西港海湾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206.
隆头鱼亚目5科63属316种,鰧鱼亚目8科19属53种,绵鳚亚日3科7属8种,玉筋鱼亚目1科3属3种。  相似文献   
207.
对南海南部长533cm的NS-93孔连续采取423块样品,测量低场下的质量磁化率。并间隔取样202块,测量ARM。通过与沉积层序、氧同位素和矿物特征对比分析,我们认为NS-93孔磁化率的变化主要受控于外源磁性矿物浓度的变化,其值的高低与沉积物中碎屑矿物的含量相关,与碳酸盐的含量反相关,说明碳酸盐矿物对磁性矿物浓度具有稀释作用。在磁化率特征变化曲线上,与氧同位素阶段和Heinrich变冷事件、D-O旋回有好的对应关系。磁化率的相对高值与氧同位素奇数阶段和气候的暖期相对应,而相对低值则与气候冷期对应。这一规律反映了东亚季风、大洋环流强弱和陆源碎屑输入对沉积物磁化率的控制作用。同时,从ARM和磁化率的关系分析,南海南部在氧同位素阶段6沉积时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环境,南面的Borneo海峡可能是封闭的。  相似文献   
208.
地形坡度对多金属结核分布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选取我国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开辟区内的一个区域作为研究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BP网络,建立控制多金属结核分布的地质因素与多金属结核分布之间的映射关系,探讨地形坡度对多金属结核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经度、纬度、水深、坡度四个因素中,坡度对结核分布影响程度最大;多金属结核主要分布于坡度小于5°的地方;当坡度小于5°时,丰度与地形坡度呈正相关,品位与地形坡度呈负相关,丰度与品位呈负相关;品位与坡度似呈指数关系,坡度增大,品位降低.  相似文献   
209.
三维斜压模式对冬季南海环流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一个三维、自由表面、原始方程模式对南海环流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黑潮在巴士海峡以西呈一反气旋弯曲流动路径,有一相对高温高盐的水舌从巴士海峡伸入南海,表明有部分黑潮水侵入南海.冬季南海的一些观测事实在模式结果里得到了很好的反映,像冬季逆风向东北方向流动的“南海暖流”和一些中尺度涡旋.同时还分析了巴士海峡沿120.75°E断面的流速和盐度的垂直结构,并同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根据模式结果,我们还进一步讨论了“南海暖流”的形成和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210.
北黄海沉积物——水界面反硝化速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近海氮的循环机制,采用乙炔抑制法和现场静态箱法对北黄海夏季局部海域的反硝化速率进行了研究,该海域反硝化速率在2.5~5.8μmol/m2.h之间,平均4.85μmol/m2.h。影响其反硝化速率的主要因素为溶解氧,其次是温度。北黄海的反硝化速率低于珠江口和长江口海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