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9篇
  免费   590篇
  国内免费   814篇
测绘学   470篇
大气科学   404篇
地球物理   369篇
地质学   1883篇
海洋学   445篇
天文学   47篇
综合类   220篇
自然地理   39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277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按构造环境控岩控矿特点,划分区内铜镍型矿成矿(岩)带,分析成矿条件,研究了与该类矿床成矿有关的镁铁质岩、超镁铁质岩分布规律及铜镍硫化物成矿特征,提出了找矿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92.
江苏西南部晚侏罗世西横山组为一套粗碎屑岩—细碎屑岩及泥灰岩组成的陆相沉积岩,普遍含有火山物质。从地层分布、岩性特征、碎屑岩粒度统计分析表明,天生桥盆地和西横山盆地基本上是连续、贯通的,自东向西,由冲积扇相—河流相—湖泊相逐渐过渡,属于同一水中盆地中不同沉积相的产物。沉积物主要来自盆地东部,可能与“古茅山”隆起带有关。  相似文献   
93.
人工神经网络在岩体质量分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结合四川省金沙江某水电站工程实例,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3层BP网络模型,选取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等6个影响因素为输入变量,对坝基复杂岩体进行质量分级。通过机算机Visual C 语言编程实现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网络的学习和运算。以神经网络合理结构分析方法选取合理结构,确定合理隐层单元的数量,提高网络测试的精度。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发现,经过优化的BP网络模型经多次学习后,测试精度提高,结果可靠,取得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4.
根据野外水准测量与室内实验分析,本文探讨了西藏纳木错和藏北高原古大湖晚更新世以来的湖泊演化和气候变迁。在纳木错沿岸拔湖48m以下,发育了6级湖岸阶地,拔湖48-139.2m发育有高位湖相沉积。研究表明,纳木错湖泊发育与藏北高原东南部古大湖演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①116-37ka B.P.间的古大湖期;②37-30ka B.P.间的外流湖期;③30kaB.P.以来的纳木错期。在古大湖阶段,包括纳木错、色林错和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等藏北高原东南部的一大批现代大、中、小型湖泊,都是互相连通的一个古大湖,其范围可能超过了现代的藏北内、外流(怒江)水系的分水岭。它或许还与藏北高原南部和西部的其他古湖相连,成为统一的藏北高原“古大湖”。通过对纳木错湖相沉积形成时代与深海氧同位素对比,易溶盐、pH值、地球化学、介形类和孢粉分析等的综合研究发现,湖相沉积记录了自晚更新世以来的湖泊演化和气候变迁信息。资料显示古大湖期湖面最高,气候温和清爽;外流湖期湖面急剧下降,气温和湿度较现今略高;纳木错期以来气候经历了全新世最宜期的暖湿后日益干旱化,气温波动,湖面持续下降。表明自晚更新世以来该区气候在逐渐变干的总趋势的基础上,经历了多次明显的冷暖与干湿波动。  相似文献   
95.
贡嘎山东坡海螺沟的河川径流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贡嘎山高山水文观测试验系统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海螺沟冰川河以及黄崩溜沟的径流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由于大气降水同是冰川河及黄崩溜沟径流的重要补给来源,故其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明显带有大气降水过程的烙印,显得丰、枯分明。在冰川河,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在枯水季节的稳定补给改变了大气降水对冰川河径流的年内分配过程;在黄崩溜沟,由于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对其径流的补给非常有限,大气降水过程对其径流过程的影响便明显大过冰川河。  相似文献   
96.
InSAR用于南极测图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1996年ERS-1/2tandem方式的雷达影像数据进行了生成Grove山数字高程模型的试验研究,并与实测的DEM进行比较分析,论证了利用InSAR技术进行南极测图的可行性。试验证明,在南极研究中,InSAR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不仅可用于地图制图,而且在冰川动力学、冰貌环境变化等研究领域也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97.
利用案例推理(CBR)方法对雷达图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黎夏  叶嘉安  廖其方 《遥感学报》2004,8(3):246-253
提出了基于案例推理 (CBR)的遥感分类的新方法。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被用来提高遥感分类的效率。但所涉及的规则可能多达上百或上千条 ,有的问题根本无法用规则来表达。CBR只是根据以往的案例进行推理 ,克服了基于规则的推理方法的不足 ,可以用来解决一些复杂的资源环境问题。利用CBR和模糊数学结合 ,并通过分层随机采样来控制案例在空间上的分布 ,以反映复杂环境所造成的光谱变化 ,由此解决遥感分类中的“同物异谱”现象。实验表明 ,所建立的案例库可以被重复多次使用 ,分类的效果比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要好。  相似文献   
98.
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变化检测中变化阈值的确定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盛辉  廖明生  张路 《遥感学报》2004,8(5):451-457
以东营市为例 ,把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运用于多时相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中。对于变化阈值的确定 ,采用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理论的最小错误率的方法。这种方法实质上是一种非监督分类的方法 ,即不需要地面实况数据或其它先验知识 ,直接对典型相关处理后的差值图像进行分析计算得到阈值 ,使变化检测的错误率达到最小。实验结果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
电子地图中线状要素移动注记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电子地图移动注记的几个关键问题 ,提出了将分段注记和移动注记相结合的思想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回溯法解决注记之间的冲突 ,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图幅移动之后某些屏幕内线状要素注记不可见或表达模糊的问题 ,实现了注记输出的完整性和美观性的统一 ,提高了图形输出的效率 ,节省了存储空间 ,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充分体现了电子地图在线状要素注记显示这一环节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0.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environment-health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175 indicators, such as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at birth, emission intensity of waste gas, GDP etc. were chosen to describe various aspects of the environment, health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Of all the indicators, life expectancy can sufficiently reflect health situation of population. Consequently, life expectancy was identified as key indicator, and 42 out of 175 indicators were selected for establishing the environment-health indicator framework with three grades of integrative indices to assess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health of China. Based on the hierarchical relation between various grades of indices, the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health index was calculated and contributed to classify the environment-health situation of 30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in China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five grades by four predefined limits.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indicates that the environment-health situation of the eastern and coastal areas is superior to that of inland which is the western regions with underdeveloped economy and rigorous natural condition. Especially, the Qinghai-Tibet and Yunnan-Guizhou plateaus in southwestern China are most vulnerable in the environment and population health. These fit in with the pattern of national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fully shows that socio-economic context plays a dominant role in the improvement of environment-health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