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241篇
测绘学   125篇
大气科学   92篇
地球物理   110篇
地质学   381篇
海洋学   147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41.
天绘二号卫星工程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楼良盛  刘志铭  张昊  钱方明  黄艳 《测绘学报》1957,49(10):1252-1264
天绘二号卫星系统是我国首个基于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微波测绘卫星系统,也是我国第1个近距离编队卫星系统,是国际上继德国TanDEM-X系统后的第2个微波干涉测绘卫星系统,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通过设计双频成像解决干涉相位绝对模糊问题的方法,彻底摆脱了对地面控制数据的依赖。该系统工作于X频段,设计分辨率为3 m,处于500 km的太阳同步轨道,由两颗对等的卫星组成,采用异轨道面卫星编队、一发双收雷达收发模式的技术体制,可以快速测制全球数字表面模型和雷达正射影像。本文通过对干涉基线体制、卫星编队构型及雷达收发模式的选择,提出了天绘二号卫星技术体制;并从系统任务、主要性能及组成3个方面进行了工程设计;从总体论证、关键技术攻关及验证、型号研制3个阶段阐述了工程实现情况;最后介绍了卫星系统在轨测试验证情况。测试结果表明,所有指标达到了工程设计要求,产品精度与TanDEM-X系统相当,满足1:5万比例尺测图精度要求,从而验证了天绘二号卫星工程设计思路正确,工程实现的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42.
本文采用统一的处理模型和处理策略对中国-中南半岛地区地基北斗/GNSS测站2006—2016年历史观测数据进行高精度重处理和水汽反演,获得近10年的大气可降水含量(PWV)产品。基于北斗/GNSS PWV产品,研究了该地区大气水汽平均含量、年周期振幅和半年周期振幅等气候特征,发现这些特征主要受到了测站纬度、高程以及季风的影响。通过分析PWV同并址气象站降水观测的关联特性,揭示了该地区大气水汽含量同降水相关性随测站纬度减小而降低的特点(在云南相关系数可达0.8,在靠近赤道的泰国南部相关系数约为0.2)。此外,PWV和降水的距平值相关分析表明,相比于历史同期,大气水汽含量较高的月份在一定程度上对应着降水异常偏高,两者相关系数为0.2~0.4。  相似文献   
43.
全国天气雷达数据处理系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全国天气雷达终端更新》和《全国天气雷达定标》项目的技术规定,研制了一套完整的雷达业务数据处理系统,实现了全国布网天气雷达数据格式统一、产品生成、产品分发和图像回显的全自动化业务,提高了我国天气雷达网的业务质量、以及数据处理和产品应用水平,收效显著。在研发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业务条件、实际要求和探测技术的发展,系统功能丰富,算法先进,接口开放,设计精美,投入业务两年来系统运行稳定。该系统放弃了传统对话框和工具栏的设计方式,创新设计了操作面板控制。文中的研发思路,设计方法,系统特点对我国业务软件的研制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4.
利用与现今地面有关的数字地形资料,确定了内蒙古河套裂谷带北翼狼山-色尔腾山的剥蚀面序列及其分布型式。始新世末期始发的裂谷作用导致该裂谷北翼在渐新世(E3)、中新世(N1)、上新世(N2)和第四纪(Q)发生了4幕区域性地面隆起和剥蚀作用,与裂谷盆地的4幕沉降和沉积作用相关联。区域性地面降起量和剥蚀作用的时间长度、流水侵蚀对局部地势的潜在影响、隆起和侵蚀速度的相对重要性,以及构造、侵蚀和均衡作用的联合效应是该裂谷翼部景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5.
本文采用工程抗震理论,结合场地实际状况,论述了某电力扩建场地的区域构造条件和区域地震环境,确定了场地的地震动参数,并采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法对扩建场地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从而为该工程建设提供合理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46.
新一代雷达风廓线与探空风廓线资料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南昌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获取的2002~2005年37次(共计614组样本)完整风廓线资料,与同期探空风廓线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探空风廓线与雷达风廓线之间具有比较好的相关性。风向相关系数R≥0.6次数占总数78%,其中R≥0.8次数占总数60%。风速相关系数R≥0.6次数占总数81%,其中R≥0.8次数占总数57%。随着高度增加,探空风向与雷达风向的相关度明显降低,风速的相关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7.
Introduction Digital seismic observation systems originated from 1970′s. It has developed greatly in the past 30 years up to now. Its performances were improved, dynamic range and resolution increased a lot, the power consumption decreased a lot, and so on (YOU et al, 2003a, b). In a word, the dream of broad frequency-band, big dynamic range, digitalization of seismic observation has come true already. But, the previous digital seismic observation systems only support communica-tion based o…  相似文献   
48.
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持,北京、湖北、广东、安徽和厦门等省市气象局科研人员参与的以多普勒天气雷达实时观测资料为基础的新一代天气雷达灾害性天气警报和短时预报系统于2006年底完成,建立了一整套回波特征参数定量提取技术、风场反演技术、灾害性天气自动识别技术以及自动和人机交互的0~2h暴雨、大风、冰雹的预报和0~2h降水预报技术。  相似文献   
49.
陕西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的自动化程度和产品的质量,文章从计算机系统制作的角度探讨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方法,论述了陕西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的运行环境、软件功能、空间数据库、模型方法等内容,并介绍了陕西省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0.
IODINE CONTENT OF SARCASSUM IN SOUTHERN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eaweedsareAnownas"elementaccUrnulabe",eSPeCiallyforiwhneandbrodrine.AiIgassumwasusedtoPreVntgoiterinancientChina.TheSpeCiesreconledinMQteriaMedica,SampsumthunbergiiandSampsum~lhaun,arewidelydistributedinNorth-ernChina.Chinesescientistsdetendnedtheiwhnecontentsinsomeseaweedsincludinghampsum(Jietal.,lwn).forumresoareesinSOuthernChinaaremoreabundantthanthoseintheNorth.MorethanoosPeCiesaremeOnledinliterathe.Mostspecieslist-edin"CommnSeaWeedsOfChina"(TSeng,l983)aresouthemsPeCies.Iw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