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1篇
  免费   1383篇
  国内免费   1997篇
测绘学   1004篇
大气科学   972篇
地球物理   1328篇
地质学   4070篇
海洋学   874篇
天文学   146篇
综合类   633篇
自然地理   764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322篇
  2021年   363篇
  2020年   290篇
  2019年   393篇
  2018年   398篇
  2017年   383篇
  2016年   382篇
  2015年   377篇
  2014年   402篇
  2013年   503篇
  2012年   511篇
  2011年   561篇
  2010年   515篇
  2009年   506篇
  2008年   532篇
  2007年   469篇
  2006年   460篇
  2005年   351篇
  2004年   264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318篇
  2001年   308篇
  2000年   203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It is apparent that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mud coasts and sand coasts in such aspects as sediment components, hydrodynamics of nearshore waters, and the formative process in configuration, and profile. The intensity distribution of waves affecting the mud flats in Lianyungang, and the conditions determining tidal water level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 mathematical model which describes the erosion process of mud flats has been derived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of tests for the mud process in seawater. The model is satisfactory for the actual mud flat profile change in Lianyungang with artificial mud discharges.  相似文献   
982.
通过对鄱阳湖周边厚覆盖区土壤垂深剖面的构成特点、土壤酸碱度、元素分布分配规律的分析研究,探讨了区内元素的相关组合特点及元素在深度方向上"含量稳定性拐折点"的位置,揭示了区域内土壤垂深剖面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环境意义。根据数理统计原理,结合区域内土壤垂深剖面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大规模生产的条件,指出区域内土壤第Ⅰ环境的合理采样深度为-150~-180 cm。  相似文献   
983.
Gas formation mechanism of marine carbonate source rocks in China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It has been proven in exploration practice that thecarbonates in China not only can generate hydrocar-bons, but also form commercial reservoirs. The car-bonates are different from clastic rocks in view of theirdeposition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heir sedimentaryand diagenetic processes. Therefore, the evaluationcriteria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mechanism forcarbonates can not be the same as that for clasticrocks, and it is important to establish a special hydro-carbon generation mechanism and…  相似文献   
984.
高煤级煤储层煤层气产能“瓶颈”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于山西沁水盆地高煤级煤储层宏观裂隙、显微裂隙的连续观测,孔隙的系统测量,结合应力渗透率、气-水相对渗透率、吸附膨胀等实验成果,分析了高煤级煤储层三级渗流特征,探讨了有效应力和煤基质收缩对高煤级煤储层渗透率的耦合作用,系统揭示了在地面排水降压开发煤层气的过程中,高煤级煤储层初期产气量高,数月后急剧衰减之“瓶颈”现象,找出了造成高煤级煤储层产气缺陷的根本原因。鉴于高煤级煤储层物性的特殊性,指出了高煤级煤储层煤层气开发的技术和措施。  相似文献   
985.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潜力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评价项目,是首批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之一。此项目已经完成,在水工环境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绩。本文对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潜力与生态环境地质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本次研究的目的任务及预期目标;对以往工作进行了评述;阐释了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方法;系统地总结了本次工作的成果;最后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986.
RE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alatongke Cu-Ni Deposit, Xinjiang, China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n the REE geochemistry of the ore minerals and host rocks of the Kalatongke Cu-Ni deposit, Xinjiang,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major ore minerals, sulfides, were sourced from the host mafic-ultramafic magma. Characterized by low REE content of sulfide, such a Cu-Ni sulfide deposit occurring in the orogen i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at on the margin of the craton. Because the mafic-ultramafic rocks from the Cu-Ni sulfide deposit occurring in the orogen is water-rich and the REEs of some sulfides show a particular "multiple-bending" pattern, which suggests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liquid phases (fluid and melt), the sulfide melt possibly contains a great deal of hydrothermal fluids and increasingly developed gases and liquid-rich ore-forming fluids after the main metallogenic epoch (magmatic segregation stage).  相似文献   
987.
中国-日本绝对重力仪器测量比对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给出了中科院测地所FG5-112和日本京都大学FG5-201及日本国土地理院FG5-104等几台绝对重力仪在武汉九峰和香港天文台绝对重力测量比对结果。分析说明不同仪器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其中FG5-112与FG5-104结果间的互差达8×10-8m/s2;FG5-112与FG5-201和FG5-104等的观测互差小于2×10-8m/s2。这种比对观测,可为深入了解仪器性能和精确测定不同台站重力非潮汐变化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988.
郭晓寅  何勇  沈永平  冯丁 《冰川冻土》2006,28(4):512-518
基于EOS/MODIS卫星遥感资料的分析表明,2000-2004年江河源地区陆地植被平均年NPP为82.04 gC.m-2,相当于同期全国陆地植被年NPP的23%,其中2001年的年NPP最小,只有78.04gC.m-2,2002年最大,为85.44 gC.m-2.根据年NPP分布显示,黄河源区的植被生长状况要好于长江源区,其中在黄河源东南部陆地植被的年NPP>250 gC.m-2,为江河源区植被年生长最大的区域;该地区的植被年NPP最小值的区域分布在长江源的西北部地区,年NPP大部分<50 gC.m-2.江河源地区植被的年NPP表现为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不同地区年NPP的变化特征各不相同;高寒草甸的年NPP为该地区所有陆地植被年NPP中最大,其5 a平均值为89.38 gC.m-2,其次为高寒草原和灌木及草本植被;由于地处高寒地区,温度成为影响该地区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89.
通过分析与研究建立资源管理和作业动态分配ProRMJS模型,解决了中国地震灾害仿真网格试验系统(CEDAGrid)中网格科学计算平台在初期建设中存在的一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 针对网格科学计算平台默认各个计算节点均能提供计算服务的问题,ProRMJS通过ldquo;计算池rdquo;这一虚拟组织为调度器分发作业提供支撑;而调度器则根据计算池中各个节点的计算能力和状态,动态分配任务,这样就保证了计算平台的稳定性. 针对默认各个计算节点均能完成任务的问题, ProRMJS通过监控各个节点所负担作业的运行进度和设定作业时间阈值来管理作业运行. 对于各个节点计算能力大小的区别, ProRMJS通过对各个节点计算性能的权值量化,实行按ldquo;需rdquo;分配作业. 对各个节点计算性能的权值量化, ProRMJS是通过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对机器计算能力大小的影响后通过加权计算的方式完成的,从而提高了整个计算平台的工作效率. 最后通过实现地震应力触发科学计算实例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为网格技术在地震领域内的进一步应用作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990.
陕西省地理国(省)情监测中的基本地貌类型及划分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本地貌类型划分是陕西省地理国(省)情监测试点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以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数据,根据地貌划分基本原理,将陕西省划分为6个典型地貌区。探讨省域地貌区域划分的方法和指标,确定符合陕西省地方特点的地貌类型系统,并介绍根据省域地貌特点选取划分指标的方法。以此为依据完成陕西省基本地貌区域的定量划分,并从划分成果的位置关系、统计数据和形态成因等方面讨论划分方法和成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